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國學>國學經典>

簡述佛法慧心如何理解佛法慧心

國學經典 閱讀(1.18W)

佛就是希望大家都能看開一點,用一種豁達的態度去對待人生,什麼事情要想開,心裡有什麼事情要放下,對什麼事情不要有那麼多的執念,這大概就是慧心吧,一個人真的聰慧就是心胸寬廣,佛大全為您介紹一下。

簡述佛法慧心如何理解佛法慧心

佛的義是什麼?佛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說的是菩提心;“自淨其意”也叫“自淨其心”,說的是見性智慧。菩提心和見性智慧可以簡稱為“悲”和“智”,悲智二字是佛法的兩大要素,根本法寶。佛有八萬四千法,歸根結蒂就是這二法。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這句話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就是:自覺自願地做好事,不做壞事。這就說得很清楚了,佛是名副其實的精神文明事業。佛的千經萬典,歸納起來就是“修心”兩個字。修心就是“管好自己的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佛法即是心法。所有修行的果位,都是修心程度的標誌。一切萬法,都起於心,歸於心。人生一切苦樂,心是承受者。

  不知道各位注意過沒有,心是一個最矛盾的東西:最大的是心,最小的也是心;最明亮的是心,最黑暗的也是心;最樂最甜的是心,最苦最酸的也是心;私是心,公也是心;好是心,壞也是心;語言文字中的所有形容詞,都是用來描述心的感受的,都是心的標籤。那麼心究竟有沒有它自己呢?心的本來面目、它的“自性”究竟是什麼?我們怎樣才能發揮明亮的一面,控制黑暗的一面?佛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

  佛向人們揭示了一個事實:眾生皆有一顆光明的心,叫做“價值自覺能力”。但是這種本來光明閃爍的“心”被無遏制的慾望之“貪”、揮不去的憤怨之“嗔”、愚昧無明之“痴”遮掩汙染得暗淡無光,感覺到活得很累,活得很苦。學佛,照著佛的導去做,就可以使苦樂無常的生命化為不生不滅的常樂自在。

  “自覺自願地做好事,不作壞事”這句話,單就做好事不作壞事這一層意思的廣義來說,佛育和一般育沒有兩樣,文化育從幼兒園開始就可以進行,學校、街道、單位都可以對人們進行做好事不做壞事的道德育,國家可以用法律的形式強制人們不做壞事,做了壞事必受懲罰。但是自覺自願這一層,純屬個人心性修持的範圍,別人無法窺見,法律也無濟於事,“知人知面不知心”。自覺自願之心就是我們所說的“佛心”、“佛性”,佛法可以把人心之中深藏的佛性發掘出來,發揚光大。

  佛心佛性的另一個名稱,叫做“明”,精神文明的“明”。人們常說:人貴有自知之明。這句話,如果僅僅從瞭解自己的缺點,不出風頭的角度來理解,顯然是不夠的,也可以說是不正確的。漢字是一種意向藝術,形意符號。“明”這個字,由一個日和一個月組成,簡直沒有比這一個字含義更大更深刻的字了。《易經》上說,一陰一陽謂之道。如果把這個“明”字繪成圖案,那就是“太極圖”,如果畫成佛像,那就是“金剛佛”。所謂自知之明,是從自己身上生髮出來的“覺悟”,是“佛心”、“佛性”的顯現,是至高無上的見性智慧。所以才加上了“貴”字。這是人的價值所在,是寶中之寶,怎麼不貴呢?

  什麼是自覺自願?自,是最初的起點。就是沒有人提醒你,沒有人督促你,也沒有交換條件,甚至沒有人看見你,完全是你自己的覺悟產生的一種博大的“慈悲心”,一種“愛心”,一種本能的道德意識啟迪你去棄惡揚善,去捨己為人,為了他人利益去犧牲自己。現在社會上許許多多的不為名利、無私奉獻的先進人物,就是這樣的人。他們不一定就是佛信仰者,但他們正是菩薩的化身。

總結:世界上不為名不為利為這個社會奉獻的人多了去了,他們或許也不是佛的信徒,但是他們活的很快樂很充實,因為他們有自己的目標,有自己的想法,活得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