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國學>國學經典>

淺談東南亞佛教文化氛圍下的感受

國學經典 閱讀(1.14W)

佛教大全中佛教最開始是印度教的分支,或者說是反對印度教的異教徒,佛教講求眾生平等,印度教講究姓氏門閥,印度教和佛教相愛相殺最終佛教以頹敗之勢在印度曾被一度滅佛,但同時佛教生命力和傳播力也非常強流傳到東南亞眾國以救世的形象迅速站穩腳跟並得到了大發展,讓我們一起通過文字感受一下東南亞各國的佛教氛圍吧。

淺談東南亞佛教文化氛圍下的感受

寮國從塔鑾節開始
  寮國篤信小乘佛教,在全國兩千多座佛塔佛寺中,以高大雄偉的塔鑾最出名。塔鑾不僅是寮國的象徵,也是僧侶和佛教信徒們頂禮膜拜的中心。每年佛曆12月(公曆11月)月圓時舉辦的塔鑾節莊嚴肅穆,朝拜者如海如潮。如果你也想感受這個內陸佛國的恬淡與純粹,一定要從塔鑾節開始,然後再到小乘佛教的發祥地———琅勃拉邦轉一圈,在虔誠的氣場中洗去內心的浮躁。

  塔鑾廣場上看佈施
  塔鑾寺又稱皇塔寺,位於寮國首都永珍東部,是16世紀中葉在一座古塔的基礎上歷經多年擴建而成的一組群塔建築,主塔和30座配塔組合成方形結構,建築風格非常獨特,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金光閃閃。據傳因古塔裡藏有釋迦牟尼佛祖的頭髮和骨舍利,這裡被視為寮國的國寶,寮國國徽上就繪有“塔鑾”圖案。

  來到寮國的人沒有不到塔鑾觀光的,但能趕上塔鑾節的幸運者卻極少。塔鑾節一般持續半個月左右。節日期間,全國各地的僧侶紛紛匯聚到這裡膜拜,佛教徒們還攜帶各種食物、香燭、鮮花、錢幣等齋僧禮佛、聆聽高僧誦經。震撼的一幕在廣場上,成千上萬的善男信女們靜靜地排成若干條長隊,恭恭敬敬地走到僧侶跟前一一佈施,有的送上糯米,有的送上水果或錢幣……場面安靜而有秩序。

  與白天莊嚴的氣氛相比,夜色下的塔鑾廣場卻要熱鬧很多———一年一度的商品國際博覽會同期舉行。勾勒出塔鑾輪廓的彩燈,把塔鑾廣場照得燦爛奪目。廣場上商品琳琅滿目,人頭攢動,各種娛樂表演此起彼伏,通向塔鑾佛塔的道路兩旁,也擺滿特色小吃攤,好不熱鬧!

  琅勃拉邦與佛為鄰
  距首都永珍約500多公里的琅勃拉邦,曾是寮國瀾滄王朝的建都地,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漂亮的寺廟一座座拔地而起,一路繁華了幾百年。如今,那裡寺廟、佛塔依然林立,僅市區就有300多座。當地居民都篤信佛教,是名副其實的佛都。

  琅勃拉邦的寺廟主色有的以紅色為主,華貴雍容;有的以金色為主,燦爛輝煌;有的則以黑色為主,莊嚴高貴……它們大小不一,錯落有致地散落在不同風格的民居間。
  漫步小城,隨處可見身著袈裟的僧人。據說這座只有兩萬多人的古城裡,所有年輕男性都要出家幾年。在這裡,你看不到搖著小旗的旅遊團,更不會看見穿梭往來的大巴車,空氣裡瀰漫著大都市所沒有的安寧與虔誠。

  與皇宮隔著一條街道的香通寺最值得一去,它建於1560年,有“東南亞第一寺”的美譽。寺頂特別引人注目,用青灰色的瓦片疊了三層,每層頂尖向上,頂尖和廟身都用金色鑲嵌。寺內8根粗大的支柱上用黃金刻著圖案,把人們的目光引向後面金光閃閃的佛像和光輪覆蓋的屋頂。日出、日落時分,香通寺更加富麗堂皇。

  尼泊爾在藍毗尼與佛陀“對話”
  尼泊爾的廟宇多如牛毛,幾乎每座廟宇都與傳說或信仰有關。在藍毗尼,神靈之說尤其神祕。
  藍毗尼是佛教的主要聖地之一,位於尼泊爾西南與印度交界處,距加德滿都280公里,為尼泊爾文化遺址。
  傳說2555年前的一個月圓之日,迦毗羅衛國王後摩耶夫人在藍毗尼的一棵娑羅雙樹下,手扶樹枝生下悉達多太子,他即是日後的佛陀,又稱釋迦牟尼佛或佛祖。時至今日,藍毗尼一直吸引著尼泊爾及世界各地的佛教徒前來朝聖

  藍毗尼的名勝古蹟
  摩耶夫人祠:藍毗尼眾多古蹟的中心景點,為紀念摩耶夫人在此生下太子而建。它原建於公元前三世紀,祠內的池塘相傳是摩耶夫人生佛祖前沐浴的地方,周圍的地面上有許多佛塔和廟宇的廢墟,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世紀至公元九世紀。
  阿育王石柱:矗立在摩耶夫人祠西側的阿育王石柱,是證實藍毗尼佛祖誕生地的有力證據,十九世紀末由西方考古學家發現,柱高7.79米,周長2米多,雖然馬頭雕像已不見蹤影,但石柱離地3米處有婆羅米文字書寫的阿育王銘文:“無憂王於灌頂之第二十年來此朝拜,此處乃釋迦牟尼佛誕生之地……”

  佛教寺院區:從1978年開始,全世界的佛教國家在藍毗尼的曠野中沿聖河兩岸建起了一座座獨具特色的寺院,西側是大乘佛教的寺廟群,包括中華佛寺、韓國佛寺等,東側則是小乘佛教的寺廟群,包括斯里蘭卡佛寺、緬甸佛寺等,不遠千里來到藍毗尼的僧侶們都會住在自己國家的寺廟裡靜修,這裡不通電,只有古佛青燈相伴。

  緬甸賞“東方佛教藝術的寶庫”
  長達2710公里的伊洛瓦底江催生著緬甸的佛教文明,萬千佛塔或聳立在都市中心,或鑲嵌在鄉間曠野,或建築在山嶺之上,或點綴在江河岸邊……最壯觀的當推蒲甘的2000多座佛寺群,它是亞洲三大佛教遺蹟之一,也是緬甸的“吳哥城”。公元十一世紀到十三世紀,蒲甘先後建造了萬餘座佛塔,至今存留下來的有2000餘座,堪稱“東方佛教藝術的寶庫”。來到這裡,任何人都會詫異於緬甸人的平和與單純,更會被他們虔誠禮佛的態度所感染。

  蒲甘的名勝古蹟
  阿南達廟:蒲甘保護最完整及最優美的寺廟,1091年建成,呈正方形,以平衡和諧而著稱。廟宇中心是美麗的AnandaPhaya,塔座是印度式的正方形大佛窟,四面各有一門,每個門內是一尊高約10米的金裝柚木釋迦立佛,佛像莊嚴,微微低頭俯視著芸芸眾生,塔座之上屹立著70多米高的塔身,端莊壯美。
  瑞西光塔:這是蒲甘塔群中最大的佛寺,也是蒲甘塔群中唯一用石頭建造的佛塔,是歷史上第一座緬甸風格的佛塔。塔內珍藏著佛祖的一顆佛牙和一些佛骨,因此最受蒲甘人奉崇,也是全緬四大佛教聖地之一。整座佛塔金光閃閃,宛若神話中的宮殿。

  達比紐塔:“達比紐”意為“無所不知”,此塔於公元1144年由阿隆悉都王(公元1112-1167年)興建,塔高60多米,共5層,為蒲甘第二大佛塔。塔壁刻有著名的巴利文長頌石刻。

  柬埔寨:廟宇天堂叩問祕密
  柬埔寨建國於公元一世紀下半葉,曾歷經扶南、真臘、吳哥等輝煌時期,柬埔寨舉世聞名的吳哥廟群,與金字塔、長城等並列世界七大奇蹟。吳哥窟堪稱高棉古典建築藝術的高峰,它結合了高棉寺廟建築學的基本佈局:祭壇和迴廊。

  吳哥建築之精美令人望之興嘆,然而卻在十五世紀初突然人去城空。此後幾個世紀,吳哥地區變成雜草叢生的林莽與荒原,只有一座曾經輝煌的古城隱藏在其中。直到十九世紀穆奧發現這個遺蹟以前,連柬埔寨當地人對此都一無所知。據考察,這裡過去曾有一百萬以上人口居住,這個民族和這些人到底到哪兒去了?這似乎是一個無法解開的謎。

  吳哥的名勝古蹟
  巴戎寺猶如一座拔地而起的山,49座佛塔如同山峰連綿聳立,中間一座即是頂峰,其餘48座如眾星捧月般簇擁在它的周圍。寺中幾十座大大小小的四面佛,每一張臉都不同,同一尊佛也有著四張不同表情的面孔,有的冷漠以對,有的似笑非笑,有的露齒微揚,有的溫柔抿嘴,表情各異,形成了著名的“吳哥的微笑”。

  塔布籠寺這是高棉國王闍耶跋摩七世為了祭祀他的母親而修造,也叫“母廟”。塔布籠寺如同睡美人的城堡,被叢林吞沒,因電影《古墓麗影》而聞名。粗壯的大樹長在寺廟的頂端,再用根把寺廟緊緊地包住,並把根伸向土中,汲取土壤裡水分和養分。寺與樹經過百年的纏繞已分不開,任何企圖分開它們的行為,都會使樹與寺轟然倒下。

  女皇宮吳哥遺蹟中,有一座神廟,被稱為“女人的城堡”,當地人習慣稱其為“女皇宮”,神廟中央刻有許多“阿帕莎拉”女神像。神廟共有三層圍牆作區隔。最外圍是參道,左右各有兩間小廟;走道中央第二層的外側是護城河;最裡邊一層是主要的T字形廟宇。建於十世紀的女皇宮,充分展現了吳哥時期高超的雕刻功力,細膩而傳神的刻畫,代表了吳哥人民的藝術天分。紅色的石牆、生動的故事,交織出一幅幅柔美的圖畫,訴說著印度史詩中的各個章節。

總結:佛教在傳承的過程中為了適應本土文化與本土文化相互交融逐漸形成了東南亞當地的特有的對佛法的理解,對佛教的認識,它是佛也不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