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國學>國學經典>

聲音明明看不見:為何名為“觀世音”菩薩

國學經典 閱讀(2.05W)

我想大家都聽過觀世音菩薩吧,她相貌端莊慈祥,具有無量的神通和智慧,大慈大悲,凡遇難眾生誦唸其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她是佛教中影響力最大的菩薩之一,但你知道為什麼聲音明明是不可見的,為什麼要稱為“觀世音”菩薩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看看其中的奧祕。

聲音明明看不見:為何名為“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名稱的由來啊,這還要從古譯經典說起。東漢大翻譯家安玄和吳支謙翻譯經典的時候,把觀世音菩薩譯為“窺音”。到了西晉,翻譯家竺叔闌與無羅叉譯《放光般若經》的時候啊,又把觀世音菩薩譯為“現(見)音聲菩薩”。中國古文獻中沒有“現”這個字,因為古代的“見”字有“看見”和“出現”兩個意思,後來在發展的過程中,為了使用方便,就用“現”代替了“見”中“出現”這個意思。

  再後來,竺法護譯《正法華經》的時候,觀世音菩薩他翻譯為“光世音”。“觀世音”這種譯法,最早出現在西晉聶道真的譯經中,他精通梵文,在協助竺法護時,對“光世音”懷有疑問,因此在竺法護圓寂後,單獨翻譯時,就改為“觀世音”,後來被鳩摩羅什大師和法顯大師繼承,至五世紀成為翻譯經典的主流。

  殘留至今的文獻中,“觀音”一詞的最古例應該算是鳩摩羅什門下竺道生於五世紀前前葉著述的《法華經疏》中的例子,當然,在《妙法蓮華經·普門品》偈誦中“念彼觀音力”也反覆出現。但是這些偈誦不是鳩摩羅什大師的翻譯,而是從闍那崛多於公元601年譯《添品妙法蓮華經》中挑出後添插進去的。到了六世紀,菩提流支、般若流支、那連提耶舍、闍那崛多、佛陀扇多等開始使用新的翻譯“觀世自在”。至七世紀中葉,玄奘捨棄了翻譯中的“世”,使用了“觀自在”。

  到底為什麼是“觀”世音呢?這個“觀”到底作何理解?我們可以從《普門品》中散文和韻文部分的對比來看,無盡意菩薩對世尊問“為何觀音菩薩大士稱作觀世音?”散文中,世尊的回答眾生若“大聲呼叫”及“念唱”觀音菩薩得到救濟,而在韻文中則是靠“念”得到救濟的。

  其實這是西北印度方言犍陀羅語和梵語的差異所致,梵語的sm和sv在犍陀羅語中都變為了同一形式:阿育王碑文中統一變為了sp,而和田出土的犍陀羅語《法句經》中都為sv。就犍陀羅語svara本義來說,既有“思念”的意思,也有“聲、音”的意思。也許鳩摩羅什大師也知道這個意思,羅什大師弟子僧肇記錄的《注維摩詰經》中介紹了羅什大師這樣的解釋:“世間遭危難時,若念觀世音菩薩名皈依,菩薩觀其聲,使免遭危難,也稱‘觀世念’。”所以,根據犍陀羅語來看,經典中“觀世音”的“觀”實際應該是“念”的意思。

  美國佛羅里達州ringling博物館中有三尊連雕像,據推測為公元前三、四世紀的造像,其中一尊菩薩用右手食指指著額頭作思維狀,從臺座上的佉盧瑟底銘文來看,這個造型的菩薩像應該是觀音菩薩。如果這尊是觀音菩薩像的話,那麼同樣姿勢的犍陀羅半跏思惟像應該也可以推斷是觀音菩薩。這與上面觀世音菩薩“見念者”的解釋也相契合,觀世音菩薩作思維狀,實際上正在念著眾生,看看誰有危難,而去解救。

  看完上面的內容,我想大家應該認識到,這個“觀”世音,實際上應該是“念”世間音聲。所以觀世音,觀(念)世間音聲並不矛盾!觀世音菩薩的真正念法應該叫做“念世音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