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風土人情>

清明古詩圖文賞析

風土人情 閱讀(2.7W)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由於清明節是根據節氣而定的,故清明是少數與西曆大致吻合的中國傳統節日。清明時節,有不少詩人雅士寫下了優秀的詩歌,接下來,就一起來好好欣賞小編收集的清明節氣古詩吧!

清明古詩圖文賞析


  壬戌清明作
  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
  落花有淚因風雨,啼鳥無情自古今。
  故國江山徒夢寐,中華人物又銷沉。
  龍蛇四海歸無所,寒食年年愴客心。

鑑賞
  首聯寫環境氛圍,暗示鬥爭的情況和自己的心情。早晨飄飛的輕雲到了傍晚就陰沉沉的了,在憂愁中的人全然不覺時間已進入了暮春。前句既是寫的實際的天氣,又是寫的內心的感觸:清的力量漸漸滲透已把天下遮掩。環境描寫,有渲染氣氛的作用。後句,點出一個“愁”字,流露鬱懣和時光逝去的失落之情。頷聯用雙關語對比地寫眼前的現實。“有淚”,形容花上的露珠。作者用垂淚的“落花”比喻受打擊的抗清志士,得意的“啼鳥”來比喻賣力為清廷幫腔的小人。這種寫法我國古典詩詞中常用,屈原就常用香花和臭草來比喻忠與奸。那“鸞鳥鳳凰,日以遠兮。燕雀烏鵲,巢堂壇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並卸,芳不得薄兮”就是這類構意的始祖了。這樣的寫法,能夠表達作者鮮明的愛憎。頸聯感情強烈,飽含自己壯志未酬的感慨。“徒”,“又”,將恢復理想成為空想的感傷,志士仁人白白消殞的沉痛,表達得淋漓盡致。有“如何亡國恨,盡在大江東”的深沉幽憤,也有“萬里悲風隨郵塞,三年明月照思鄉”的沉痛遺恨,慷慨悲壯而讓人久久難以釋懷。

尾聯流露出失望之情。“龍蛇”這裡是借代,代指志士。“龍蛇四海歸無所”,指反清志士們因為大業難成而找不到自己的歸宿。“寒食年年愴客心”,指包抗自己在內的前明遺民志士在年年寒食節的時候都會產生悲愴之感。由此,表達了反清無望的幽憤。

全詩處處寫到亡國之恨和難以迴天之感,這是特點時節和特定環境觸發的情思;而字裡行間的堅毅之情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鬥志的確令人震撼。屈大均被稱為嶺南詩界“三大家”之首,對近代的嶺南詩風有較大的影響。

創作背景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氣,標誌著凋零的嚴冬過去,煦暖的春天來臨。人們在這一天踏青、掃墓、上墳,是祭奠和懷念親人、朋友、同志的一個日子。這天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戶戶門口插柳枝;並禁絕煙火,所以又稱“寒食”。歷代的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許多關於清明的詩詞。如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韓翃的“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宋之問的“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張繼的“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宋代黃庭堅的“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楊萬里的“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程顥的“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陳子龍的“燕子不來樓閣回,柳絲今日向東風”等都是膾炙人口的佳句。而作為遺民詩人的屈大均,在這天觸景生情,將時節與自己的奮鬥聯絡起來,抒發了反清無望的深沉幽憤和悲愴。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註釋
  ①清明——我國傳統的掃墓節日,在陽曆四月五日前後。
  ②欲斷魂——形容愁苦極深,好像神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
  ③借部——請問。

賞析
  清明節的時候,詩人不能夠回家掃墓,卻孤零零一個人在異鄉路上奔波,心裡已經不是滋味;況且,天也不作美,陰沉著臉,將牛毛細雨紛紛灑落下來,眼前迷濛蒙的,春衫溼漉漉的。詩人啊,簡直要斷魂了!找個灑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頭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兒呢?

詩人想著,便向路旁的牧童打聽。騎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遠處一指――哦,在那天滿杏花的村莊,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攬行人呢!這首小詩,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活靈尖現的雨中問路圖。小牧童的熱情指引,自然會叫詩人道謝連聲;杏花村裡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詩人心頭喚起許多暖意!


  清江引
  黃鶯亂啼門外柳,雨細清明後。能消幾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

註釋
  ①門外柳:暗寓見柳傷別。古人每每以折柳指代友人或情人送別。
  ②雨細清明:化用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句意。

譯文
  黃鶯在門外柳樹梢啼唱,清明過後細雨紛紛飄零,還能再有多少天呢,春天就要過去了,春日裡害相思,人兒憔悴消瘦,梨花小窗裡,佳人正借酒消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