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風土人情>

壯族的歷史發展 炮火沖天終是贏

風土人情 閱讀(2.41W)

主要聚集在我國南方的少數民族壯族,主要跨境與越南融合,使兩個民族的文化日益得到發展,按理說一個少數民族的組成是要經過很多的戰爭的,畢竟剛開始的時候壯族只是一個小族,那麼壯族經過怎樣的改革變化,多少的努力才有了現在的成績呢?和小編一起去回憶下壯族的歷史發展吧。

壯族的歷史發展 炮火沖天終是贏

  壯族歷史沿革
概況
壯族聚居地區
嶺南地區自遠古時代就有人類居住,有柳江縣的“柳江人”和“甘前人”,來賓市的“麒麟山人”,荔浦縣的“荔浦人”.都安縣的“幹淹人”和“九楞山人”,柳州市的“白蓮洞人”和“都樂人”桂林市的“寶積巖人”,田東縣的“定模洞人”,等等。

先秦時期,廣西為駱越國,居住著“駱越Roeg yaej”、“西甌Raeuz”、“蒼梧Changj you”人。駱越國是嶺南壯族祖先著名的方國,最早見於《逸周書·王會》,其中提到“路人大竹”,朱右曾《逸周書·集訓校釋》雲:“路音近駱,疑即駱越。”路即駱,此說中的。《逸周書》亦稱《周書》,乃先秦古籍,多數篇章出於戰國,其中所記商周之事,必有所本。在《呂氏春秋·本味》裡,又提到“越駱之菌”,漢代高誘注:“越駱Daex Roeg,國名。菌,竹筍。”越駱是漢語提法,意為越(耕種Daex)谷,駱(roeg)為越人鳥崇拜,越人語言倒裝為駱越。

“僮”-(音ndoeng)這個民族名稱,本意是原野,是南宋時出現的。宋人李曾伯在上宋理宗的“奏議”中,曾提到宜山有“僮丁(dingz ndoengz)”.宋人朱輔在《溪蠻叢笑》中進一步指明南方“洞民”“有五:曰苗(hmong)、曰瑤(yeuz)、口嘹(raeuz)、曰獞(ndoeng)、曰仡佬(ga raeuz)”.以後歷代均多沿用“獞(僮)”名,到明代“獞”名引用逐漸增多,但往往與“瑤”並舉。《明史。列傳第二百五。廣西土司》提到“廣西瑤、僮居多,盤萬嶺之中,當三江之險,六十三山倚為巢穴,三十六源踞其腹心,其散佈於桂林、柳州、慶遠、平樂諸郡縣者,所在蔓衍”.到清代對“獞(僮)”名的引用已遍於嶺南各地。

1952年12月9日在廣西西部建立桂西僮族自治區,1956年春改為自治州。1958年3月5日,建立以原廣西地區為範圍的廣西壯族自治區。1958年4月1日,建立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1962年9月26日,建立廣東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先秦時期
先秦秦漢時期漢族史籍所記載的居住在嶺南地區的“西甌”、“駱越”等,是壯族最直接的先民。

先秦時期,我國南方“百越”族群中,分佈於今廣東、廣西一帶的西甌、駱越屬於其中的一部分,當時還處於氏族部落社會的發展階段。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進軍嶺南,在越城嶺一帶曾遇到西甌人的強烈抵抗。

東漢、魏晉南北朝
從東漢到魏晉南北朝,嶺南地區(即後來的兩廣地區)的土著民族,被稱為“烏滸”、“俚Hlae”、“僚raeu”或“俚僚hlae raeu”,他們是西甌、駱越的後裔。東漢末年,中原戰亂,社會動盪不安,不少大姓豪族為避亂而遷居嶺南,從而促進了嶺南地區封建化的發展。受其影響,世居嶺南的俚僚大姓貴族,紛紛在各地稱雄,使嶺南土著民族社會中,也出現了一些“雄於鄉曲”的“大姓”.如高涼、合浦的冼氏,欽州、合浦的寧氏,桂州的李氏,高涼的黃氏等,都是這時期嶺南著名的土著大姓。

唐宋時期
出現了以地域或以大族姓氏命名的族稱,如“西原蠻”、“黃洞蠻”、“儂洞蠻”或泛稱“洞蠻”、“洞氓”等。宋代以後,壯族族稱出現了“撞cuengh”、“布土puj toj”、“土人kon toj”等稱謂。元明以後,蔑稱為“獞”,另外還有自稱壯、儂nungj、郎lang、土toj、沙sah等。這些稱謂原來都有一定的地域性,但明、清時期,“僮”的稱呼已廣泛見於整個廣西和廣東西部,成為最普遍的一種族稱。唐宋時候的壯族先民,農業以稻田為主,已大量使用牛耕,耕作技術已發展到“深耕溉種,時耘時籽,卻牛馬之踏履,去螟螣之戕害,勤以朝夕,滋以糞土”的程度。手工業有銅、鐵、紡織等,特別是綀子布和壯錦(當時稱為“緂布”)已馳名全國。綀子布,“潔白細薄”,“清涼離汗”.壯錦,則“白質方紋,廣幅大縷”、“佳麗厚重,誠南方之上服也”.

明清時期
到明清時期,壯族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又有所提高。右江地區的今武鳴、平果一帶,“四野寬曠,軒豁秀麗。石山起伏蜿蜒,敷為平原,兩水繞山合流而入巨浸。江水既通,商貨輻輳,蓋比內地。在橫州一帶,人們或築堤圍塘蓄水,或引溪流灌溉,這樣的農田已相當普遍。稻田的耕作也較細緻,播種育秧,中耕除草一二次,使上田每畝達到2石。坡地則開為畲地種植旱禾,種後也除草一二次,產量與水田不相上下。許多石山地區的壯族農民,也掌握了”煅石為灰“的技術,並把石灰應用於調節土地酸度。畜牧業也有很大發展,豬、牛、羊、馬的飼養很普遍,一些人口不多的農戶甚至也養有十數頭牛。

反帝反封建鬥爭
歷史上,壯族人民為了反抗封建統治發動了無數次起義鬥爭。其中規模較大、影響較深遠的有唐代西原州(左江dah swij流域)黃乾曜、潘長安、黃少卿領導的起義,宋代儂智高領導的”南天國“大起義,宋代宜州(宜山、南丹一帶)的土兵起義、撫水州(環江縣等)的農民暴動和明代壯族農民韋銀豹領導的古田縣(永福縣地)農民起義,以及府江起義、八寨起義等。

儂智高
儂智高是北宋中期廣西廣源州(今靖西、田東一帶)壯族首領,儂智高起事的發動者。儂智高是受壯族人民世代崇敬的民族英雄,在當今壯族地區,紀念儂智高的神廟、頌揚儂智高的傳說、追悼儂智高的活動比比皆是。

11世紀初期,交趾(今越南)入侵我國,廣西左右江溪峒壯丁及壯、瑤族人民,紛紛起來阻擊侵略者,在官兵及各族人民的協同奮戰下,終於打敗了交趾侵略者。

明嘉靖年間,政府徵調”俍兵“抗倭,在廣西田州府(今田陽縣)已故土官岑猛的妻子瓦氏率領下,”俍兵“前往東南沿海抗倭屢建戰功,江浙一帶人民高度讚揚瓦氏俍兵的抗倭精神,廣泛傳誦”花瓦家,能殺倭“.

1851年,震撼中外的太平天國參加金田起義的壯族達數千人,約佔當時太平軍總數的四分之一,在太平天國中起了重要作用。

1885年2月,法軍在尼格里的統率下進攻我國南大門鎮南關,清朝將領馮子材率領萃軍前來反擊,各族人民積極支援,終於取得了舉世聞名的”鎮南關大捷“.壯族農民蒙大,給馮子材帶路,還親自帶領一個敢死隊,揮舞著大刀長矛,砍殺成百個敵人。

近代革命
辛亥革命中,壯族骨幹參與並領導了1907年的欽、廉、防城起義,”鎮南關“武裝起義,雲南河口起義。1911年廣州黃花崗起義中,在此役壯烈犧牲的七十二烈士中,就有韋雲卿、韋樹模等壯族英烈。

1930年2月1日,俞作豫領導廣西警備第五大隊,在龍州宣佈起義,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成立了左江革命軍事委員會。接著左江地區的龍州、寧明等縣,也相繼解放,併成立了縣革命軍事委員會。同時,都安、南丹、天峨、凌雲、河池等縣的部分地區也建立了革命政權。

壯族還是一個節日比較多的少數民族,幾乎每個月都有節日,但是比較重要的還是春節,雖然都是從漢族流傳過去的,但是習俗確是有著自己的民族特色。這個時候人們都會盛裝打扮,接下來就是獨具特色的活動了。

你可能會喜歡
  壯族服飾介紹_壯族服飾有著怎樣的發展
  壯族簡介資料_你眼中的壯族是這樣子的嗎?
  盤點壯族的傳統節日_壯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壯族山歌資料_哪裡有壯族哪裡就有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