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風土人情>

特懋克節的來源及傳說

風土人情 閱讀(2.95W)

特懋克節是基諾族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特懋克是基諾語,它的本意是“打大鐵”。早年的特懋克節,是打大鐵節,是基諾族人民為紀念鐵器的創制及使用而舉行的節慶。這個節日原沒有固定節期,一般是在農曆臘月舉慶。


  特懋克節雖然是基諾族全民性的節日,但節日活動都以村寨為單位舉行,舉慶時間由各寨的長長“卓巴”決定,但過節的程式和活動內容則大同小異。多數村寨都要湊錢買牛,舉行一次剽牛活動和給鐵匠送竹鼠,在卓巴家跳大鼓舞等集體活動。早年的特懋克節,是打鐵節,是基諾族人民為紀念鐵器的創制及使用而舉行的節慶。每年臘月間,各個基諾族村寨,自擇吉日,宰牛、殺豬隆重慶祝。民間傳說,在基諾族還沒有使用鐵器的時候,有個婦女長期懷胎而不生產。胎兒一直懷了九年零九個月才呱呱墜地。那嬰兒一離開母體,便變成一個右手持錘,左手握鉗的粗壯漢子,在室子裡安爐支砧,著手打鐵。從此,基諾族群眾使用上了鐵刀、鐵斧,有了鐵質工具。

特懋克節的來源及傳說

特懋克節,來源於一個神奇而優美的傳說。
  基諾族民間相傳,很早很早以前,有位婦女懷胎以後,一直不生孩子。直到九年零九個月後,她懷的孩子才呱呱墜地。孩子一出母腹,便見風而長,變成一個一手持錘,一手握鉗的壯實漢子。無師自通,安爐支砧,動手打製鐵刀、鐵斧,使基諾族人民用上了鐵質工具。人們為紀念這個歷史性的鉅變,便於每年臘月舉行一次打大鐵的節日,使特懋克節沿襲成俗,成為基諾族全民共慶的隆重節日。昔日過特懋克節,以村寨為單位開展活動,節期由各寨長老“卓巴”決定。節日期間,要舉行剽牛、祭大鼓(神鼓)、跳大鼓舞、盪鞦韆、踩高蹺、打陀螺等活動,並且要舉行一次象徵性的打鐵儀式,全寨群眾要向鐵匠敬獻一隻竹鼠,表示對鐵器創制人的敬重。

早年的特懋克節,是打鐵節,是基諾族人民為紀念鐵器的創制及使用而舉行的節慶。每年臘月間,各個基諾族村寨,自擇吉日,宰牛、殺豬隆重慶祝。特懋克節雖然是基諾族全民性的節日,但昔日的節日活動都以村寨為單位舉行,舉慶時間由各寨的長老“卓巴”決定。但過節的程式和活動內容則大同小異。

早晨
  過節的那天早晨,寨內老“卓巴”首先用力敲擊供在樓上的那隻大鼓,發出節日來臨的訊號。男女老少們聽到大鼓聲以後,便穿戴一新,擁向剽牛場參加剽牛。人們到齊以後,“卓巴”面對那頭拴牢待剽的耕牛誦唸一段剽牛詞,指揮人們剽牛。全村成年男子,一人手持一根竹標,站在距耕牛五六米外的地方,依次舉標投向耕牛,直到剽槍扎入牛體,有鮮血流出,耕牛受到重創以後,人們才用刀割殺耕牛,剝皮分肉。牛肉要先分給寨內“七老”(卓巴、卓色、巴糯、色糯、可補、補糯、奶奴),然後按所湊的錢均分給各戶。

中午
  各戶男性家長要帶上自家準備的酒、肉、菜餚到卓巴家參加祭大鼓。大鼓前的供桌上擺著鐵匠使用的鐵錘、鐵鉗以雞毛、姜、芋頭、雞冠花、金蓋花等物品。卓巴、巴糯、卓色、色糯、可補、補糯、奶奴“七老”依次而坐,卓巴誦唸祭詞,握錘擊鼓,帶領人們跳大鼓舞,唱迎新辭舊的歌。

傍晚
  寨中“七老”相約到寨內各家祝賀,分別與各戶吃夜飯。是夜,全寨男女在卓巴家雲集,聽歌手唱送舊歌、迎新歌。男女青年在卓巴的竹樓附近載歌載舞,盡情娛樂,達旦方休。第二天,寨內群眾要將一隻竹鼠送給鐵匠,並簇擁著鐵匠和鐵匠的徒弟到卓色家舉行一次象徵性的打鐵活動。鐵匠及其徒弟,要現燒一塊鐵片用鐵錘敲打一遍。

次日上午
  舉行打鐵儀式。寨內群眾在“七老”的帶領下,將所有會打鐵的人(鐵匠及其徒弟)簇擁到卓色家,請鐵匠揮錘敲砧,寓意已打好新刀、新斧,準備投入春耕生產。其餘時間便開展盪鞦韆、打陀螺、丟包、踩高蹺等文體活動,讓人們盡情娛樂。

寓意
 每年2月6日到8日,基諾族人民統一在鄉駐地舉行慶祝活動,中外遊客、各民族代表也雲集在基諾山,觀看大鼓舞、剽牛、踩高蹺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慶祝活動,並和基諾族群眾一起演唱歌曲,表演舞蹈節目,和基諾族人民一起歡度佳節。節日期間的基諾山,歌如潮,花似海,歡聲雷動,酒肉飄香,呈現出一派幸福、興旺、吉祥和團結奮進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