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風土人情>

仫佬族的飲食文化有哪些?仫佬族的文化

風土人情 閱讀(2.33W)

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他們各自的文化、飲食等等。我們今天就來說一下仫佬族吧,或許對這個仫佬族還有很多人不瞭解的地方,我們今天就看一下他們有什麼飲食文化吧。

仫佬族的飲食文化有哪些?仫佬族的文化

  仫佬族的家常飯菜
  仫佬族以稻米為主食,麥類、薯類、玉米、豆類輔之。稻米有秈米和糯米,粘米作為日常的正餐,糯米作為節日的食品原料。

仫佬人家大都養豬,殺豬時,只賣一部分,其餘部分留下自己食用,夏天做"粉醃肉",冬天做臘肉,同時,在每月的祭神節日裡,家家戶戶湊錢買豬祭神,進行集體拜神活動,飲宴吃肉。
  仫佬族常有的蔬菜冬季以青菜和蘿蔔為主,夏季以豆角為主,輔以南瓜、匏瓜、八梭爪等瓜類,青菜、蘿蔔、豆角等蔬菜,除鮮食外,還做成醃菜留存慢慢食用。仫佬族地區盛產黃豆,因而黃豆也是常菜,有炒黃豆,煮黃豆,豆腐豆醬。

麥類的煮食方法:將麥類磨製成粉,烤炸烙餅或作糰子吃;有時把紅薯煮熟,除去外皮搗成糊狀,與麥粉混合煮食,香甜可口。

酷嗜酸辣
  仫佬族糧食以大米為主,玉米、紅薯、芋頭等雜糧為輔助糧食。新中國成立前,農業生產水平低下,農民生活十分艱苦。一般家庭白天均食稀飯,晚上才吃上乾飯,有的家庭連晚上也吃不上乾飯。仫佬人常以稀飯當飯,酸辣當菜,久而久之,習以為常。

現在生活已大大改善了,但這種傳統習慣仍未改變。一般家庭都是早粥夜飯,早餐、午餐多以酸辣佐食,晚餐才煮菜。尤其是夏秋季節,農事繁忙,氣候炎熱,更是如此。因此,家家有酸壇,少則幾個,多則十數個;家家有辣椒缽,酸辣食品每餐必備。即便逢年過節,雞鴨魚肉擺滿桌子,也少不了一缽酸辣食品。

仫佬人的酸壇,分水壇與幹壇兩種,水壇醃的多是時鮮瓜菜,也有把時鮮瓜菜晒乾留存下來,待到瓜菜淡季放入水酸壇醃製的。醃製方法較簡單,只需將醃料洗淨切好,加鹽拌勻,投入壇裡,兩三天後即可食用,但不耐久存。幹壇醃菜手續較複雜,首先把醃料洗淨切碎成半乾,後用食鹽搓勻,再拌上糖、酒或甜酒、辣椒粉等調料,然後入壇壓緊,密封壇口,一兩月後即可食用,可儲存一兩年而不變質。幹醃的酸品,酸、甜、鹹、辣、香五味俱備,脆嫩爽口,別具風味,仫佬人視為酸中珍品,宴請賓朋,常掏出一些讓客人品嚐,不但毫無怠慢之意,反而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仫佬人醃製的酸品,種類繁多,最常見的有蒜頭、蒜芎、蒜苗、薤頭、薤苗、豆角、刀豆、蘿蔔、黃瓜、青椒、萵筍、青菜椒、蓮藕、泡菜、芋蒙、嫩姜等等。但從來不醃肉類,而且切忌葷腥油脂沾著酸壇。

地爐火鍋
  在仫佬人家中,人們普遍"掘地為爐",燃燒煤炭(即白煤、無煙煤)煮食取暖。明嘉靖年間田汝成著《炎徼紀聞》一書已有記載,起碼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在燒得旺旺的地爐上,坐上只煤罐或鐵鍋,加上大半鍋水,就餐者圍坐在爐邊,邊取暖,邊閒聊,待鍋裡的水沸沸揚揚地滾開了,在鍋當中坐上只高腳鹽碟,內盛食鹽、辣椒、蔥、蒜、香菜,加上酸醋或酸水;然後把洗淨切碎加調料醃好的肉類、蔬菜,一樣樣分多次沿鹽碟周圍放入鍋裡,瞬間,就可趁熱、趁脆、趁嫩夾起來,蘸上酸辣鹽水,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即使邊聊邊喝,吃上幾個鐘頭,肉菜亦不失鮮、甜、香、脆、嫩、熱的可口滋味。儘管室外寒風凜冽,室內人仍會周身發熱,額頭冒汗。

仫佬人對肉食一般無禁忌。過去雖有"羅不食豬"、"吳不食狗"、"莫不食狗"、"姚不食心"等傳說,其實,都不是普遍現象,個別支系和個別人間或有之。也有禁忌某種肉食的人,如佛教信徒,常年吃素。隨著人們文化科學水平的提高,這些禁忌早已消失。如今仫佬人若果打地爐火鍋宴佳賓,常常是豬、牛、雞、鴨、狗肉及其內臟,錯雜紛呈,毫無禁忌,滋味美不盡言。

糯米食品
  仫佬人愛吃糯米食品,過去過年過節家家都需制辦。據說這也是仫佬人嗜食酸辣原因之一。他們認為糯米食品易膩,不易消化,多吃酸辣有利於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強壯身體。

小結:以上這幾個飲食都是仫佬族的飲食文化。以上的介紹是不是對仫佬族飲食文化進一步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