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民間工藝>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手抄報 中秋傳統習俗活動

民間工藝 閱讀(4.6K)

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一部分人對傳統文化不感興趣,毫無瞭解。假如我們瞭解了中秋節習俗的由來,或者知道了與中秋有關的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再來學習古人吃月餅、賞月、賞花燈,那麼過中秋將會別有一般風味。接下來小編將為大家帶來中秋節來歷的相關內容,感興趣的話一起來學習吧。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手抄報 中秋傳統習俗活動

一、中秋節的來歷

1、效仿帝王祭月

關於中秋節起源,有一種說法,據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2、祭拜神祗

我國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禮俗,據《周禮》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農曆八月中旬,又是秋糧收穫之際,人們為了答謝神祗的護佑而舉行一系列儀式和慶祝活動,稱為“秋報”。

3、慶祝豐收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而八月十五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因此八月十五被視為中秋節。同時,農業生產在八月十五開始,這也是農民慶祝豐收的日子。因此,中秋節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節日,也代表了農民辛勤勞動和豐收的喜悅。

二、中秋節的風俗手抄報

1、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孃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的文字記載出現在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2、吃月餅

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3、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4、飲桂花酒

在古代,中秋之夜還有喝桂花酒的習俗。在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驥鬥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每逢中秋之夜,一大家人坐在桂花樹下,聞著陣陣桂香,仰望明月,幻想月宮中的嫦娥,遙想吳剛砍桂,再喝一杯桂花蜜酒,醉臥清風,試問今夕是何年。

5、舞火龍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曆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紮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個區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很是熱鬧。

中秋節的來歷有許多的說法,最常見的起源就是效仿古代的帝王祭月,或祭拜神靈慶祝豐收。在中秋許多地區有各自的風俗習慣,最大眾的就是賞月、吃月餅、燃花燈、飲用桂花酒和舞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