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民間工藝>

大年八年級為什麼不能回孃家 八年級不回孃家好嗎

民間工藝 閱讀(6.88K)

新年大家都要回家與自己的親人團聚,這就是我們辛苦了一整年,就是希望能夠給自己的家人帶來好的生活,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年八年級有什麼講究,能不能回孃家探親,新的一年我們都要做些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什麼講究。

大年八年級為什麼不能回孃家 八年級不回孃家好嗎

大年八年級能回孃家
  一個民間說法,出嫁的女兒在大年七年級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孃家吃窮,只有在八年級以後才能回孃家。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回孃家”這個習俗據說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來的。當年,朱元璋是怎麼想到要規定出嫁的女兒在大年八年級這天回孃家的呢?原來,朱元璋坐天下以後,他剛出嫁的小女兒——安慶公主嫌婆家寒酸,大年三十非要在宮中與父皇母后一道過年。馬皇后辛辛苦苦勸說之後,安慶公主才回到公婆家。沒想到,大年七年級一大早,安慶公主就又來拜年了

朱元璋大怒:“我當皇帝是人,普通百姓也是人!怎麼不先給你公婆磕頭,而大老遠地進宮先拜我們呢?去!去先去給你公婆拜年,老老實實在家待一天伺奉他們,明天再來給我們拜年吧!”說著就把女兒攆了出去。打那時起,大年八年級才回孃家拜年,就成了民間習俗,延續至今。

回孃家,在中國北方又稱走孃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漢族歲時風俗。每年正月八年級、九年級,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

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乾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儘管在七年級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

這一天出嫁的女兒回孃家探訪乃至小住。因為女兒在出嫁後,在婆家要操持家務,伺候公婆,還有應付各種妯娌、姑嫂關係,甚是辛苦,所以孃家會趕在節慶時接女兒回家來住幾天,名為探親,實則休息。卻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姑娘對鄉親的切切的思念。

我們都要按照整個春節的講究來辦事,對於一些講究我們要更加重視,希望可以通過講究習俗來收穫更多的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