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建築民居>

元宵節的來歷100個字 瞭解元宵節起源

建築民居 閱讀(2.78W)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其中,在正月春節的尾聲,我們會迎來歷史悠久的元宵佳節,元宵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在各個地區,都會有不同的元宵活動,那你們知道元宵節是怎麼來的嗎?趕緊來看看吧。

元宵節的來歷100個字 瞭解元宵節起源

元宵節的來歷一:
  元宵節是我們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發展到了全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建立“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的節期和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充套件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元宵節的來歷100個字 瞭解元宵節起源 第2張

元宵節的來歷二: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中國古俗中,上元節(天官節)﹑中元節(地官節、盂蘭盆節)﹑下元節(水官節)合稱三元。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

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元宵節的來歷100個字 瞭解元宵節起源 第3張

元宵節的來歷三:
  據記載,元宵節起源於漢代。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後來,周勃、陳平等人協力剷除呂氏勢力,擁劉恆為漢文帝。由於剪除呂氏宗族那天晚上正好是正月十五,所以文帝上臺每年正月十五晚上都會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在古代,宵就是夜的意思,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這樣將正月十五定為了元宵節。

相傳呂后一系在呂后死後害怕大權旁落,密謀叛亂,宗室齊王劉囊聯合周勃一起平定了“諸呂之亂”。之後劉恆登基,稱漢文帝。他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家家張燈結綵慶祝。正月十五便成元宵節。

小結:中國文化來源悠久,是世界各國的相關專家學者在不斷探索的重要文化主體,在這些民俗活動中,我們就能看出元宵本身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