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建築民居>

除夕是不是過年的意思 過年是過除夕還是春節

建築民居 閱讀(1.44W)

除夕是我們辭舊迎新的一個重要節日,在這個節日裡,我們在家裡釋放一年工作的壓力,也正好也可以為自己充充電。下面就是我們總結的關於除夕是不是過年的意思與過年是過除夕還是春節的全部內容,現在一起來看看吧!

除夕是不是過年的意思 過年是過除夕還是春節

除夕是不是過年的意思:
  除夕與春節是緊挨著,但不是一天。

除夕,是農曆的最後一天夜晚。春節是農曆大年七年級。今年的除夕夜是陽曆1月24日晚,1月25日是春節,一般放假7天,稱為春節長假。

除夕是一年的最後一天,稱為“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它與新年首尾相連,謂之“歲窮月盡、挨年近晚”,是新一年的前夕,是除舊迎新的重要時間交界點。除夕因常在農曆十二月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是家人團聚歡宴的時候。

除夕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夕是除舊佈新、闔家團圓的,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大節。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歲節(年節)。俗稱新春、新年、新歲。即農曆七年級。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

除夕是不是過年的意思 過年是過除夕還是春節 第2張

過年是過除夕還是春節:
  廣義的春節包括正月和除夕,過年、大年三十、大年夜、除夕都是指同一天。而特定意義的春節指的是大年七年級,也就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天。

大年夜就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天晚上,通常設在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為大年三十。這一天在古時候稱為“歲除”,又叫“除夕”。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往往通宵不眠,俗稱守歲。

春節俗稱“年節”,古稱“元旦”。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民國開始採用公曆(陽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春節”。

傳統的、民俗的、真正的“年”,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在“二月二龍抬頭”為收尾,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由於春節與大年緊密連線在一起,再加上時代的需求,所以,慢慢地人們將這兩個傳統節日合二為一了。

除夕是不是過年的意思 過年是過除夕還是春節 第3張

“拜年”的由來與傳說:
  拜年是春節期間人們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法。大年七年級,人們打扮得整整齊齊,開門相見作揖道喜,走親訪友,相互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等吉祥的話語,給春節添加了歡樂祥和的氣氛。

拜年習俗的由來,眾說紛紜,大家普遍認同的說法,也是來源於“年”。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年”便竄出山林,掠食噬人。人們只好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後把大門關上,躲在家裡,直到七年級早晨,“年”飽餐後揚長而去,人們才開門相見,作揖道喜,共祝平安度過“年關”。

在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唐太宗李世民見老臣程咬金、尉遲恭等經常因互不服氣而鬧矛盾,總想幫助他們和解,卻一直找不到好的辦法。後來,李世民聽從謀臣魏徵建議,在大年三十上朝時,帶頭向滿朝文武大臣磕頭做揖拜年,而後要求文武大臣在正月七年級也要互相拜年,拜年時只說吉慶話和自己的缺點,不準說別人的不是,違者嚴懲不貸。

大年七年級天剛亮,滿朝文武你上我家,我去你家,相互拜年。尉遲恭一到程咬金家,就向程咬金做揖磕頭拜年:“祝程大人身體健康,過年愉快。”程咬金見狀也當即做揖磕頭說:“我是個老粗,前段時間咱兩鬧矛盾,完全是我的不對。”說著說著,兩人平時積累的一肚子氣很快就煙消雲散了。

後來這事兒傳到了民間,大家都覺得這是件好事:親戚朋友之間難免有拌嘴賭氣的時候,通過拜年消除平時積累的怨氣,有利於社會和諧。於是就學朝廷官員的樣拜起年來,拜年的習俗也就流傳下來。

小結:按照時間來說,過年是年尾,也就是一年裡的最後一日,而過年之後的大年七年級應該是新年的第一天,也是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