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建築民居>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元宵 為什麼要慶祝元宵

建築民居 閱讀(1.87W)

在我們國家裡的不同地區的民風民俗都是不一樣的,在元宵節這一天南北方的傳統美食也是不相同的,北方叫元宵,而南方叫湯圓,下面就是我們總結的關於元宵節為什麼要吃元宵與為什麼要慶祝元宵的全部內容,現在一起來看看吧!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元宵 為什麼要慶祝元宵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元宵:
  根據史書記載吃元宵的習俗,最早見於唐五代,那時候稱這種食品叫做面繭或者圓不落角,用糯米做皮,其中加糖餡,與今天的元宵非常的相似,後來因為是在元宵節吃的特定食品,乾脆就叫做元宵了。

而元宵節吃的這種特定的食品,在北方叫做元宵,在南方則稱之為湯圓,不過無論是元宵還是湯圓,這些名字與團圓音,近取團圓和美之意,又逢正月十五月圓之夜,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來懷念離別的親人,寄予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所以正月十五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慢慢的就流傳下來了。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元宵 為什麼要慶祝元宵 第2張

據公開資料顯示,唐五代時,要在元宵節吃“面繭”“圓不落角”,南宋時又出現了“乳糖圓子”,在《元宵煮浮圓子》一詩中有了“星燦烏雲裡,珠浮濁水中”這樣的句子,這些食物可以看做是湯圓的前身。及至明朝,“元宵”的稱呼就比較多了。

湯圓和元宵的製作方式不同,元宵是“搖”出來的,湯圓是包出來的。餡料可葷可素、可甜可鹹,花樣很多,甜餡一般有豆沙、棗泥、果仁等,鹹餡一般有鮮肉丁、蝦米等。

此外,還有菜餡湯圓,用芥、蔥、蒜、韭、姜組成,稱“五味元宵”,寓意勤勞、長久、向上。近年來,市面上還出現了草莓、芒果、榴蓮、鮮花、巧克力等各種“新潮”口味的湯圓,一些商家甚至應景推出了不需要下鍋煮的冷藏水果元宵。

回憶起小時候過元宵節的情景,家在南京的鐘琴說,南京元宵、湯圓的叫法都有,界限並不是那麼明顯,小時候都是包湯圓吃。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元宵 為什麼要慶祝元宵 第3張

為什麼要慶祝元宵:
  元宵節日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據史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過元宵節的風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又說元宵節起源於“火把節”,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晒穀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充套件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小結:元宵節這一天我們南北方的人們有著不同的傳統風俗,但是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之心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