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建築民居>

民間舞獅子的起源,舞獅子的來歷

建築民居 閱讀(1.48W)

說到春節的習俗,那可真是五花八門呢。比如迎接王母娘娘、掃塵、舞獅子等等。這些習俗很多都已經流傳了上千年了,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些習俗並不陌生,春節期間是很常見的。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這些習俗的由來的,今天就讓小編給你講講春節舞獅子的來源。

民間舞獅子的起源,舞獅子的來歷

獅子舞相傳起源於南朝軍隊中,初當地百姓看到後,逐漸流傳出來。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在唐朝的獅子舞有了很大發展,無論是民間還是軍隊或宮廷,都盛行舞獅子。表演情形是:由伎人扮演五並沒有顏色不同的獅子,每頭獅子有兩個戲獅子的“獅子郎”牽著,他們手中拿著紅拂不斷逗引,表演獅子俯仰起落的各種舞蹈姿勢。獅子滕用木刻成,尾巴用絲做成,還用金鍍眼睛,銀貼牙齒。舞動起來進,全身的獅毛直抖,雙耳直襬,活潑可受。到了唐代末期,這種五頭獅子同時表演的《五方獅子舞》規模更大,氣勢也更壯觀,形式也相當完整。宋代以後,民間舞獅活動愈加廣泛,流傳至今,在各地形成不周的風格與特色。

獅子舞通常由兩人扮演,前者雙手握獅頭道具戴於頭上,扮演獅頭,後者俯身,雙手扶前者腰部,身披用麻、布等材料裝飾成的獅皮,扮演獅身。兩人合成一隻大獅,稱“太獅”。也有一人頭戴獅頭面具,身披假獅皮,扮演小獅子,稱“少獅”。前有獅子郎,手持一個能轉動的五光十色的繡球進行逗引,舞球的動作有搖球、轉球、拋球、抖球等數十種,獅子隨之做出各種舞蹈動作。而有些地方獅子郎戴上大頭面具,扮成大頭和尚、手裡也不持繡球,而代之以拂塵、大蒲扇,甚至大刀之類。

除這種常見的表演方式,各地還有許多不同的舞法。

如浙江等地流行《手獅舞》,是用竹、布、麻等紮成獅子,表演者兩手持獅子,別一人持繡球,獅子隨繡球的轉動做出各種姿態的搶球動作。湖南等地流行《線獅》,江西一帶流行《板凳獅》,安徽等地流行的《火獅子》也別具一格,能從獅子口中噴出長長的火焰。

而表演風格也可大致分為“文獅”和“武獅”兩種。“文獅”表演細膩而穩重,有搶球、戲球、打滾等動作,著重刻畫獅子溫馴可愛的性格。“武獅”講究武功技藝,有翻、滾、撲、躍、閃、騰等各種動作,還有爬高、攀索、過蹺板、走梅花樁等高難度動作,主要表現獅子的勇猛矯健、威武雄壯。

看完了上面的講解,相信你也明白了為什麼春節那個時候要舞獅子了。作為一種流傳上千年的習俗,舞獅子很多時候代表了我們老百姓最樸素的想法,就是希望家人平平安安,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