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起名>起名大全>

中國怪姓大全 姓氏的歷史

起名大全 閱讀(1.63W)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不管是事情還是在姓氏上,都是有很多奇怪或者是說奇葩,在百家姓中有很多的姓氏人口比較少,姓氏也不常見,所以我們稱之為怪姓,一起跟著小編看看姓氏大全中有哪些姓氏是怪姓吧。

中國怪姓大全 姓氏的歷史

1、姺,即有莘氏。

  2、婿:河南三門峽有此姓。

  3、閒姓居在廣東省陽春清遠等地,疑是宋代嶺北人客遷至粵避世。據其族譜則有昔岳氏後裔一說。待考。

  4、筱姓,罕見姓,待考。

  5、偰姓:安徽江蘇有此姓。

  6、忻姓由來:萬姓統譜:五代有進士忻彪。續通志氏族略雲:明時有忻恭遜者,系成化時舉人。郡望堂號:天水郡歷史名人:忻彪,忻恭遜。

  7、腰:罕見姓氏。

  8、夭姓:夭永茂彝族,1935年生於雲南省大姚縣。1964年雲南藝術美術學院系油畫專業畢業。

  9、么:明代有么謙。

  10、咬:現在部分罕見的姓氏。

  11、矣:雲南有,應該是少數民族的姓氏。

  12、析:春秋時有齊大夫析歸父,元代有名人析望芳。

  13、效:現今在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寧遠鎮有之

  14、孝:較罕見姓。據老人講,孝是秦的變姓。

  15、樨:極罕見姓……

  16、等。(有待查考出處)

  十大怪姓排名
  1、皮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0、0013%=1,560,000人。

  2、厲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0、0018%=2,160,000人。

  3、卡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0、0025%=3,000,000人。

  4、史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0、0027%=3,240,000人。

  5、芮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0、0033%=5,400,000人。

  6、項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0、0039%=3,960,000人。

  7、柯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0、0047%=5,640,000人。

  8、刁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0、0051%=6,120,000人。

  9、尋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0、0067%=8,040,000人。

  10、凡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0、0074%=8,880,000人。

  中國古今怪姓分類:
  1、天氣氣象
  冰雨、電、天、日、月、星、風、雲、雷、虹、霞、雪、霜、露、水

  2、地形地貌
  地、山、沙、野、島、岸、坡、嶺、江、河、洋、渠、泉、池、湖、海、灣、谷

  3、數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億

  零、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

  4、序列號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

  5、人體器官
  目、毛、頭、耳、口、眼、鼻、舌、牙、齒、眉、發、足、身、骨、心、膽、皮

  6、家禽動物
  馬、牛、羊、狗、豬、雞、鴨、鵝、虎、熊、龍、蛇、狼、鹿、貓、鼠、魚、鳥、雀、鴿、象、駱、鮑、狸、鵬、狐、雁、燕、蟻、蟲、驢、猴、矢

  7、親屬稱謂
  孫、子、父、祖、宗、父母、兄弟、叔、伯、公、婆、姑、舅、娘、母、姥、哥、姐、夫、兒、兄、弟

  8、植物花卉
  端木、林、桃、李、楊、柳、荊、鬆、柏、桐、粟、梅、蘭、竹、菊、荷、花、谷、姜、果、葉、根、種

  9、人體動作
  開、關、問、聽、打、殺、扔、撲、掃、拍、拉、抱、吹、吼、爬、看、罵、招

  10、行政區劃
  國、省、市、州、府、縣、旗、區、鎮、鄉、京、都、郡、郊、宗、家、姓、氏、邸、尹

  11、文教器具
  筆、墨、紙、硯、琴、棋、書、畫、印、扇、鼓、管、簫、笙、號

  12、軍隊編制
  軍、師、旅、團、營、連、排、班、士、帥、將、校、尉、兵、卒、司工、司馬、戰士

  13、表象特徵
  有、新、舊、方、圓、直、尖、厚、扁、肥、胖、稀、密、多、少、混、清、醜、難

  14、食物用具
  門、田、陀、房、鐵、車、繩、衣、網、米、飯、茶、酒、煙、糕、盆、盤、碗、鍾、鏡、柴、燭、枕、席、秤、傘、劍

  15、時間方位
  中、前、後、高、低、陽、陰、旬、季、歲、東方、西方、南方、北方

  春、夏、秋、冬、晨、午、晚、夜、東、南、西、北、上、下、左、右、年、月、日、時、分、秒、天、地、人

  16、天干地支
  甲、乙、丙、丁、子、醜、寅、卯、辰、午、末、申、酉、戌、亥、幹、支、戊、己、庚、辛、壬、癸、巳

  17、各處地名
  東陽、長興(浙江)、塗山、縉雲(重慶)、長沙、唐山、邯鄲、當塗(安徽)、陳留、華陽、會稽

  18、色彩
  朱、赤、橙、黃、綠、青、藍、紫、黑、白、灰、褐、烏、彩、紅、丹

  19、朝代名稱
  樑、齊、陳、夏、商、周、秦、漢、魏、蜀、吳、晉、隋、唐、宋、金、元、明、清

  20、省市簡稱
  臺、鄂、京、津、滬、渝、遼、吉、黑、冀、豫、晉、魯、皖、蘇、浙、閩、贛、川、黔、滇、陝、甘、寧、青、藏、湘、粵、桂、臺瓊

  21、各國國名
  中、韓、朝、日、泰、緬、菲、柬、老、印、越、英、美、德、法、意、奧、比、荷、俄、捷、波、匈、保、羅、南

  22、民族稱謂
  壯、漢、滿、蒙、回、藏、苗、彝、侗、瑤、白、傣、黎、土、羌、京、怒、哈

  23、各行各業
  工、農、商、學、兵、師、藝、樂、醫、士、衛、郵、廚、警、官、陶、戰、藥、黨

  24、官職:
  王、公、相、卿、伯、侯、督、尉、尹、司馬、司徒、司空、上官、左丞、右丞

  25、五行八卦
  金、木、水、石、、火、土

  26、動詞
  笑、揉、猜、揀。

  27、意想不到的
  “姓”本身也成為一個姓氏。

  28、有點“問題”的姓
  罪、癬、啞、冢、髒、孬、騷、妻、妾、罵、邪、嫖。

  29、“觸目驚心”的姓
  死:據說是倒數第二“小姓”。“死”姓主要分佈於中國西北部,是由北魏時期少數民族的四字複姓發展而來。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非常避諱這種事情,不願意張嘴閉嘴“死來死去”的。可是,以此為姓,就沒辦法了,無非令人產生不吉利的印象。

  難:有人統計過,這是中國倒數第一姓。但是,我以為,一家之言,並不一定準確。畢竟很多姓氏,只有一個人。怎麼來衡量哪一個姓氏的人數最少呢?這個“難”,讀去聲。分佈在河南四座小村裡,世代居住在此的男女老少,全姓“難”。這讓外界聯想到災難、困難等不愉快的事情。殊不知,韓國人看來,這就是自己的祖根。據說,河南曾出土過一塊南北朝時期的石碑,記載一名鮮卑族官員——難樓。“難”姓隨鮮卑北遷,松花江當時也改名成了‘難江’。幾經輾轉,難姓鮮卑族才涉足朝鮮半島。

  黑。任何文化都崇尚光明正大,黑,往往有不祥的預感。而這個字作為姓氏,卻讀作“賀”。只是落到紙上,較為尷尬。(實為兩姓,有讀“黑”者(hei一聲)有讀“賀”者;實為一字)

  老:一降生,就要被稱為“老……”,不願意也得這麼叫,“老”字跟你一輩子。比如還穿開襠褲的“老豆豆”、“老寶寶”,尚未出閣的“老女士”、“老小姐”。叫起來,兩彆扭。這個姓,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由“薩克達”這個滿族姓更改漢姓而來,已經有兩三百年的歷史——“薩克達”的滿語就有“蒼老”的意思。一說是廣東佛山的四大土著姓氏之一,現在佛山南海區西南的“世老村”,大多姓老。

  毒:這個姓,叫起來、聽起來都非常嚇人。誰願意和“毒先生”、“毒太太”打交道?哪怕這些姓氏的人,再古道熱腸,也讓陌生人滋生幾分畏懼。據說,臺灣嘉義縣太保市過溝裡就有一戶毒姓人家,其祖先是清朝的翻譯官。幾代單傳後,如今,已繁衍出了男丁六人。

  30、其它
  曲、段幹、辜、馮、蔣、劉範、尋、王、仲、補、歐陽、司徒、單、但、司、莽、及、苟、南宮、太一、蘇李、劉付、應、權、東門、南門、蹦、亡、活、婁煩、祁李

  歷史怪名
  一炫宗(正壽中任靈壽縣丞)

  四象(南宋慶元間知汀州)

  五樑(三國蜀漢諫議大夫五官中郎將)

  六十七(清咸豐年間給事中,著有《番社採風備考》、

  七希賢(明正德中永春縣訓導)

  八通(明正德中禮部主事)

  九嘉(唐代、歷知富平、高陵二縣)

  九十(清嘉慶年間廣西提督)

  千獻(蜀郡都尉)

  複姓中有第二從直(唐玄宗時任中尉)

  第五倫(漢章帝時司空)、第五泰(唐代史學家)

  第八矯(王莽時講學大師)

  中國百家姓最新排行榜
  三大姓:李、王、張為三大姓,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的最新資料--全國戶籍人口的一項統計分析顯示:
  1、王姓是中國第一大姓,有9288、1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7、25%。

  2、中國第二大姓是“李”,有9207、4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7、19%。(最新人口普查顯示,第一第二極有可能為“王”“劉”二姓)

  3、第三位是張姓,有8750、2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6、83%。
  當然有的姓氏所佔全國總人口或漢族總人口的比列非常少。

  根據中科院的調查結果顯示:
  中國人的三小姓,分別為倒數第一「難」;第二「死」;第三「山」(音「亞」),人數多在千人左右。

  姓氏來源與分類
  姓氏,是一種特殊的國情資源,作為一個文化傳承符號,也最富有內涵,它浸潤著深厚的民族情愫,形成“千枝一本、萬水同源”的宗族理念,最終實現“萬姓大歸宗”,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故鄉。當今社會的譜牒志書,已不再是單純的家族血緣傳宗,更是為了尋找內心深處的文化歸宿感,從而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我們為何隨父姓呢?
  “姓”源於母系社會,故從女旁,如:姬、姜、姚、姒、媯、嬴等;“氏”產生於“姓”之後,以父系血緣為標識。黃帝軒轅氏為姬姓,炎帝列山氏為姜姓,分屬兩個母系部落,而軒轅、列山則是父系之氏稱。據生命科學揭示,姓氏含有DNA遺傳密碼,查Y染色體基因即可尋根問祖,因而姓氏隨父也言之成理。

  姓氏,作為氏族標誌而產生,經歷幾千年傳承演進,姓氏文化的變遷,亦可反映歷史的軌跡。溯源來歷,大致可分為16種類別:
  1、以母系為姓氏。母權制氏族以母為姓,故從女旁,如:姬、姜、姚、姒、媯、嬴等。

  2、以圖騰為姓氏。如:龍、馬、牛、羊、熊等。

  3、以部落為姓氏。三國時的鮮卑族,遷居遼西建國,以“慕容”為部落名稱,後人以慕容為姓。

  4、以國名為姓氏。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如:齊、魯、晉、宋、鄭、吳、越、秦、楚、衛、韓、趙、魏、燕、陳、蔡、曹、胡、許等,皆為常見姓氏。

  5、以邑名為姓氏。以采邑封地為氏者較多,如周武王封司寇岔生於蘇(今河北省臨漳縣、,岔生後裔為蘇姓。衛武公封其子季亹於甯邑(今河南獲嘉縣、,厥後子孫以邑為氏,姓甯。

  6、以官職為姓氏。如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等,從字義上亦可分辨,如籍、諫、庫、倉、軍、廚等。

  7、以諡號為姓氏。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後,依其功德所追認的稱號曰“諡”。春秋時宋穆公的子孫中,有以其溢號“穆”為姓者。

  8、受帝王之賜姓。漢武帝時,匈奴休盾王之子歸順於漢,被賜予金姓,取名金日禪。唐朝的開國功臣,被封賜李姓,由此人丁大增,成為中國第一大姓。

  9、以字號為姓。周平王庶子,字林開,其後代以林姓傳世;宋戴公之子,字皇父,其孫以祖父字號為氏。

  10、以次第為姓。按兄弟順序排行取姓,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其後代相沿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順序。

  11、以住地為姓。黃帝死後葬於橋山,其子孫守陵人,以陵山之名“橋”為氏,後人去木為“喬”。西方大帝少昊,因“五行”中西屬“金”,而稱金天氏,其後人以金為姓。又如“東郭”之姓,表示居外城的東牆附近南郭、西郭、北郭皆同上。

  12、以鄉亭為姓。這類情況的姓氏不多,常見的有裴、陸、閻、郝、歐陽等。

  13、以異象為姓。周乎王之子出生時,掌紋呈篆文“武”,周平王賜其為武姓。

  14、以技藝為姓。如巫、卜、陶、匠、屠等。

  15、避難而改姓。因避禍、避仇、避諱、避嫌而改的姓氏:如桂,漢代炅橫之子,有難逃避居於幽州,由炅氏改為桂姓。宋代忠臣岳飛後人,遭奸臣秦檜迫害而逃亡,拆字為姓,今有“山”(把“嶽”字上下顛倒,音“亞”字型檔中無此字、姓人自稱岳飛後裔,僅只兩千人袁義達說,這個姓是研究組在安徽省郭陽縣和遼寧省彰武縣偶然發現的,共有2000人左右。有意思的是,這些人互相都沒有聯絡,但都清楚自己姓的來源,他們都稱自己是岳飛的直系後代,當年遭到秦檜的迫害,逃亡到此,把“嶽”字上下顛倒,組成了這個新姓。研究組幫助他們互相之間取得了聯絡,同時,考證了姓氏的來源,確實如他們所說。(還有部分“丘”姓人也自稱岳飛之後)。

  16、其它另類姓氏。少數民族融入漢族所帶來的姓,或後來改成的漢姓;遼、夏、金及元代,漢人改為少數民族的姓;以數詞排行的姓,按天干地支排行的姓,等等。

  二、風姓開姓氏先河
  伏羲始創姓氏,自定為風(Fēng)姓,因其部落圖騰為鳳凰,古字風與鳳相通。“風”為中華第一姓,自此起源,以女子為傳承的宗族稱“姓”,以男子為傳承的宗族稱“氏”,至秦漢時期,形成姓氏合一的文化形態。

  太昊伏羲自定為風姓,女媧亦為風姓人,是伏羲之妻,造就了人類。在遠古圖騰時代,伏羲人首類蛇身(身似蛇而有脊)、女媧人首蛇身伏羲。炎、黃二帝聯合後,多個部落加盟,就將各部落圖騰添加於一體,體現平等和民主。至唐堯形成今日“龍”形象。“龍文化”是優秀民族的創舉,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徵,為東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古代風氏名人,除遠古的伏羲、女媧二位始祖之外,還有“風后”和“風氏”之傳說。

  據史載,蚩尤侵犯中原時,黃帝盼有賢哲輔佐,有一次夢見起大風,吹盡了天下的塵垢。他醒寤而思,嘆曰:“風為號令,執政者也,”垢“去土留”後“,土解化為清也,天下真有‘姓風名後’的人嗎?”於是令以求之,果得風后於海隅,即登以為相。

  風后,解州人,故址在今山西省運城市。她賢而有才,輔佐黃帝大敗蚩尤於涿鹿,著有“風后握奇經”《八陣兵書》。死後葬于山西芮城黃河渡口,該地因“風后陵”而得名“風陵渡”。

  風氏,指周代魯僖公之母,魯莊公之妾,號成風,向國須句人,故址在今山東省東平縣須句城。魯僖公得立,故尊為夫人,後世稱她為“母儀”,即母親之典範。

  風氏宗祠通用聯:《軒轅良弼魯國母儀》,上聯典指黃帝大臣風后,下聯典指魯僖公之母風氏。

  古代風姓,望居向國,郡望在今山東莒縣西南部。

  周代有向國,後被莒國吞併,風姓後裔就此散落。伏羲氏之苗裔,從而派生多個姓氏,伏、鳳、宓、任、宿、程等,均出自於風姓,謝氏始祖之“妣”,亦為風氏。

  姓氏的歷史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大約在5000年前的伏羲時期,“姓”被定為世襲,且由父親傳遞。今天我們所說的姓氏與常見的“以姓氏筆劃為序”,是把姓氏當成一個統一的概念,然而在古代“姓”和“氏”是有嚴格區別的。“姓”代表氏族的血統,起源於母系社會,稱為族姓,是為了區分血緣,防止血緣婚配而發明的相應識別標誌。“氏”是古代貴族標誌與宗族系統的稱號,從夏朝中期開始“氏”成為“姓”的支系,表示功勳和地位。當時部落的大團體,裂變成了若干小團體,出於相互交往中識別的需要,這些小團體在得到新的居住地的同時獲得了一種與地域有聯絡的新標誌—姓。

  歷來以為中國人先有“姓”後有“氏”,事實上,姓、氏一直在混合使用,姓和氏的關係也在變化。傳說和文獻中出現的“氏”有上百個,最早的是盤古氏、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五龍氏時代,隨後為鉅靈氏、黃神氏、鬼隗氏、空桑氏、次民氏等22氏的循蜚紀時代,接著為辰放氏、蜀山氏、混沌氏、有巢氏、燧人氏、庸成氏等13氏的因提紀時代。在這個時代中,最重要的是有巢氏和燧人氏。有巢氏教民架木為巢,掘地為營;燧人氏發明了鑽木取火,教人熟食,教民結繩記事。

  進入到伏羲時代,這一時期中原出現了共工氏、柏皇氏、朱襄氏、昊英氏、慄陸氏、赫胥氏、昆吾氏、葛天氏、陰康氏、中皇石、女媧氏等部落或國家。中國最早的“姓”就產生在伏羲時代,“風”是中國的第一個姓,這個時期一個最重要的“氏”是中皇氏,其首領是倉頡,他創造了文字,替代結繩記事。

  女媧氏之後為神農氏,即炎帝,其後為姜姓。黃帝姓公孫,名軒轅,黃帝所在部落的稱呼叫有熊氏,黃帝繼承炎帝之位,統治了中原大地。黃帝有25子,得姓14有姓12: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嬉、儇、依。這12個姓事實上是有熊氏的分族,其他的兒子因沒有實力建立自己的族而不能有姓。據考證,中國最古老的姓基本都出自炎黃兩帝之後。炎黃兩帝是我們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無論你我他,同姓一家親,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根。u001C

  先秦時期,女子稱姓,男子稱氏。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姓氏便開始合而為一,由於形式固定下來,子孫可以永久使用,便於形成一脈相傳的家族,血統源流線索從此變得更為清晰。中國人十分重視姓,養成了同姓聚居的習俗,許多地區流傳著修譜聯宗的習慣,在全國形成了無數的不等的同姓人群,以至後人探討自己的家族史,很容易據此找到血緣所出。

  姓氏來源有多種,有以圖騰定姓氏的:熊、羆、豹、虎、龍等;以國家名稱為姓氏的:齊、楚、韓、趙、秦等;以居住地為姓氏的:西門、郭、丘、尹、常;以官職為姓氏的:上官、卜、錢、士、司馬等;以職業為姓氏的:張、顧、屠、甄、匠等;以山河名稱為姓氏的:喬、姬、姜、黃、武等;皇帝賜姓氏的:劉、李、趙、完顏、朱等;還有以數字、季節、方位、氣候、花木等等為姓氏的。

  中國人習慣繼承父親的姓,以父系方式把姓氏傳遞給下一代,因此絕大多數的姓氏屬於一種無性別之分,以父系方式傳遞的基因,相當於位於代表人類男性染色體上的特殊遺傳基因。

  姓氏,把一氏族的人與另一氏族的人區分開來,在一個氏族內部,為了區分彼此,出現了只屬於個人標誌的“名”。在社會交往中,無論哪群人在自己內部只用“名”就可以區分彼此,但若與另一氏族的人交往,僅稱“名”還不足以表明自己的身份,把自己氏族的“姓”與自己的“名”結合在一起,才能清楚地表明自己,區別他人。隨著社會的發展,姓名又被賦予了許多新的內涵,形成了中國特有的姓氏文化。

  在中國,一般每人都有姓。人們初次交往,彼此總要先問:“您貴姓?”可見姓氏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中國古人的姓名和現代一樣,是人們在社交中用來代表個人的符號。

  我國到底有多少姓,至今尚未有一個精確的統計數。俗稱“百家姓”,其實在明朝(1368—1644年)時就已有3000多個姓了。姓的形成有其不同的歷史過程,同樣的姓未必就是一個起源。如“賀”,有的是原姓“賀蘭”或“賀敦”,簡化為“賀”;有的是原姓“慶”,因避皇帝的忌諱而改姓“賀”。姓也因政治、地理、民族等各種原因而變化。因此,我國姓的來歷,幾千年來變化多端,說法不一,但歸納起來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母系氏族社會,以母親為姓。傳說上古時代神農氏的母親叫女登,所以那時許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姑、姬、姜、媯、姒等。

  二、以出生地、居住地為姓。傳說上古時代虞舜出於姚墟,便以姚為姓。春秋時代齊國公族大夫分別住在東郭、南郭、西郭、北郭;便以東郭、南郭等為姓。鄭大夫住在西門,便以西門為姓。

  三、以古國名為姓。虞、夏、商朝都有個汪芒國,汪芒的後代乃姓汪;商朝有個在涇渭之間的阮國,其後代便姓阮。

  四、以封地為姓。造父被周武王封到趙城,他的後代便姓趙;周昭王的庶子被封於翁地,因而姓翁;周公旦的兒子被封到邢國為邢侯,他的後代便姓邢。

  五、以官職為姓。古代有五官,即: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他們的後代都以這些官職為姓。

  六、天子賜氏,以號為姓。如周穆王死了一個寵姬,為了表示哀痛,賜她的後代姓痛;周惠王死後追為惠,他的後代便姓惠。

  七、以祖輩的字為姓。如鄭國公子偃,字子游,其孫便姓遊;魯孝公的兒子子,字子臧,其後代便姓臧。

  八、因神話中的傳說為姓。傳說舜時有個納言是天上龍的後代,其子孫便以龍為姓;傳說神仙中有個青鳥公,後人便也有姓青鳥的。

  九、因避諱或某種原因改姓。比如戰國時代田齊襄王法章的後代本姓田,齊國被秦滅了,其子孫不敢姓田而改姓法。漢明帝諱“莊”字,凡姓莊的都改姓“嚴”。明代燕王朱棣以討伐黃子澄等為名起兵攻破南京,推翻建文帝並當了皇帝(即明成祖),當時號“靖難”,而太監馬三保因“靖難”有功而被賜姓為“鄭”;後他改名為鄭和。

  十、隨著歷史的發展,民族複雜化,有些姓則是民族語言的譯音。如匈奴首領單于的子孫就有不少姓單于。可見,姓就是一種符號,並不像封建宗法制的維護者所宣傳的那樣神祕和神聖。

  十一、以姓為氏。姓作為氏族公社時期氏族部落的標誌符號而產生,其後人有的便直接承襲為氏。母權制氏族社會以母親為姓,所以那時許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十二、以國名為氏。如我們所熟悉的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齊、魯、晉、宋、鄭、吳、越、秦、楚、衛、韓、趙、魏、燕、陳、蔡、曹、胡、許等,皆成為今天常見姓。

  十三、以邑名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諸侯國國君分予同姓或異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後代或生活在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繼之為氏。如周武王時封司寇岔生采邑於蘇(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岔生後代便姓蘇。據統計,以邑為氏的姓氏近200個。一些複姓由於漫長的歷史演變,至今已不復存在。

  十四、以鄉、亭之名為氏。今日常見姓有裴、陸、閻、郝、歐陽等。

  十五、以居住地為姓。這類姓氏中,複姓較多,一般都帶邱、門、鄉、閭、裡、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環境的居住地點。

  十六、以先人的字或名為氏。出自此條的姓氏很多,據統計有五六百個,其中複姓近200個。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開,其後代以林性傳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孫以祖父字為氏,漢代時改皇父為皇甫。

  十七、以次第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順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後代相沿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順序。但也有例外。魯莊公之弟莊父、排行老二,本為仲氏、仲孫氏,因他有弒君之罪,後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孫。

  十八、以官職為氏。如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職為姓的姓氏,丹從字義上看,也可以分辨出來,如籍、諫、庫、倉、軍、廚等。

  十九、以技藝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二十、古代少數民族融合到漢族中帶來的姓。

  二十一、以諡號為氏。

  二十二、因賜姓、避諱而改姓。

  小結:怪姓指的是人口很少,很是罕見,在我們的生活中幾乎沒有聽過這些姓氏,但是在中國的某個地方又確實存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