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風水>建築風水>

決定興衰的臺北風水格局

建築風水 閱讀(2.56W)

寶島臺灣是我國東南沿海的一顆明珠,又稱北市,位於臺灣島北部的臺北盆地,被新北市環繞。偉大的抗倭民族英雄鄭成功,就是居於寶島臺灣。那麼在風水知識中,決定興衰的臺北風水格局是如何呢?我們一起來瞧瞧吧。

決定興衰的臺北風水格局


  “虎踞”石頭城
  劉璈建臺北,改變了原規劃的城基方向,向東轉了13度,使臺北城向東北、西南方向傾斜了。那麼他這種轉變的依據是什麼呢?玄機其實都在臺北城的中軸線上。在原規劃裡,軸線對準的是整個大屯山。劉璈覺得,這個定向會使臺北“後無祖山可憑,一路空虛,相書屬五凶”。經過劉璈調整後,軸線和城牆的延伸方向對準了大屯火山群的第一高峰七星山。這個軸線指向,造成了城內街道與城牆不平行的情況。而一切玄機都在這裡。

相傳,當時劉璈接手臺灣事務以後,也十分頭疼,因為他畢竟是構建一座城市,而且還要作為北臺灣的行政中心,肯定不能草率行事。對周圍地形進行了詳細勘察後,他依然沒有個頭緒。唯一讓他感到欣慰的是,原來的準備工作做得很好,不用他再去費心了;而且城址選得也很好,前有繞、背有靠,接下來的問題就在確定軸線了。

自古以來,中國人建城,歷來對中軸線很重視,這也是風水理論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歷朝歷代修建國都,確立中軸線是一項重要工程。按照人體工程學的理解,城市軸線就相當於人體脊椎,是對整個城市的支撐。一座四四方方的城池,中間貫穿一條南北走向的中軸線,如同脊椎把整個人完全支撐起來。

劉璈否定了原來的軸線規劃,但一時又沒想出更好的辦法,非常苦惱。這天,他走出大帳去散散心。走著走著,突然看到一個老者正蹲在路邊擺弄一些石頭,嘴裡還唸唸有詞。劉璈感到很奇怪,就走過去看。那老者只是抬頭笑了笑,沒有說話。劉璈深諳面相,一看就知道此人不,就行了大禮問:“這位老丈請了!您這是在做什麼啊?”老者依然擺弄著手中的石頭,沒有抬頭,卻問了一句貌似不著邊際的話:“你知道崑崙嗎?”

劉璈感到問題很奇怪,但還是認真回答了:“知道。崑崙是萬山之祖、萬龍之宗,全天下龍脈都是由它而生。”老者笑了:“不錯!但你知道龍的姿態嗎?”劉璈說:“這倒要請教了!”老者說:“飛龍在天,騰雲駕霧,能興雲致雨。龍頭一搖,天地為之失色;龍尾一擺,乾坤隨之變幻。你只知崑崙山是天下眾龍之首,卻不知道臺灣山是中原南龍之尾。”

劉璈一聽,恍然明悟了。他試探性地問:“龍尾是什麼姿態?”老者說了一個字:“擺!”劉璈在看老者的那些石頭,大驚失色——正是一個小石頭城,軸線向東北傾斜,恰似一條搖頭擺尾的龍,真龍的氣勢在一搖一擺間表露無遺。劉璈恍然大悟,剛要感謝老者的提點,卻發現人已不在了。他知道是有神靈相助,趕緊回去立案焚香,感謝上天。後來有人說老者是臺灣山脈的山神,也有人說是太白金星下凡,眾說紛紜。但無論如何,這條東北指向的軸線就這樣確定下來了。

從這張圖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三條延伸線彙集在了七星山。就現在臺北市的佈局來說,中山南北路、重慶南路與延濱南路的延伸,正處於這三條線上。這種軸線模式隱藏了什麼玄機呢?我運用人體工程學揭開了這個謎團——它們構造了一個宇宙大三角模式。前面曾經提到過宇宙的基本構建模式。作為大三角模式的臺北軸線,與天同構,蘊含了充足的宇宙能量。加上臺北本身處於盆地,這樣,它的能量可以說足夠充沛了。所以,臺北建成以後,在百餘年的歷史變遷中,坐穩了臺灣政治經濟中心的地位。這樣分析以後,前面的問題也就回答了一大半了。為什麼說一大半呢?因為臺北還有其它能量來源。

這些其它能量,就包含了“龍盤虎踞”。南京是“鐘山龍蟠,石頭虎踞”;臺北是“七星山龍蟠,石頭城虎踞”。同樣的龍蟠虎踞,同樣的天地能量彙集地。

“龍蟠”七星山
  臺北還有一個能量來源,正是軸線彙集之地——七星山。前面講過七星山,它是臺北的“龍蟠”所在,在風水地理上有著重要的意義。

七星山是大屯火山群的最高峰,也是臺北盆地北部的最高峰,在觀天察地中,我感覺到了這裡充沛的能量。它充滿了神祕氣息。據說它是有史前文明存在的地方,也有人揣測是外星人的基地。山上有一座祭天壇,它的左側有一片小樹林,裡面有一塊人工雕鑿的巨型石龜,栩栩如生。石龜背部有明顯的殼紋,是古人記載七星山附近水文地理的:凸起的部分是山或平地,凹陷處就是河路。在這裡世居的凱達格蘭族傳說,人類若不按照上天最初的安排,更改水文和地形,勢將帶來災難。這個傳說類似預言,讓人聯想到從古到今,凡是人類試圖更改河道,就一定會付出慘重代價。這種傳說其實代表了古人對天的敬畏——這種敬畏卻往往能給人們帶來更好的生存環境。

中國人對數字的基本觀念是用天地陰陽來詮釋的,奇數為天為陽,偶數為地為陰。在經書和道書中,所謂“道數”,都是由七曜而來的。28星宿也是四方各七。北斗七星在古代也是觀象授時的標準,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黃帝內經》以“三、九、七、一、五”五個數字,分別代表“東、南、西、北、中”五方,這與河圖、洛書中7所對應的方位一致。而當“七”旋轉起來,形如“卍”字;“卍”的高速旋轉,圓周的中心就是“十”。“卍”象徵好運氣,是“十”字形太陽紋符號的發展;“十”字和“卐”都是火和太陽崇拜的象徵。在具體應用中,還要根據人體工程學時空秩序理論,使七顆晶石做不同時空的組合,才能產生不同的效果。

而七星山的這種格局,雖然並不是原原本本的七星陣,但在本質是卻是相通的。而且這種天然的陣法,聚量之力遠比人為的強百倍。所以,七星山才有充沛的能量,對臺北的發展起到了輔助作用。

從天人感應的角度看,在七星山的作用下,臺北城也呈現出七星格局。說明臺北城正是天上北斗七星在大地的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