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國學>國學資訊>

揭祕老上海旗袍文化分別是什麼?

國學資訊 閲讀(1.79W)

對於旗袍文化,就不得不説老上海了,他是中國旗袍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我知道的歷史名人中,都非常喜歡旗袍。那麼大家既知道我國老上海旗袍文化都有哪些內容值得我們去探究?告訴大家,讀完下文,我們相信一定會有收穫。

揭祕老上海旗袍文化分別是什麼?

  一、老上海旗袍的發展
  旗袍這兩字在當初僅僅侷限於滿族婦女之中,是滿清女子的普通服裝。它在服裝的樣式和色彩風格上,都與上海城市婦女原來的裝束迥異。但舊體制被推翻,新體制已建立,時代的變遷,反倒使上海婦女鍾情起舊旗袍來了,也是一種奇怪的現象。她們大膽的剝脱了舊式服裝的桎梏,以西洋女裝作為模仿的式樣,加以改進,遂成為一種具有時代意義的新式服裝。在縣城中,一部分領風氣之先的女子和學生教師,受到上海等大城市的影響,舊裝換新裝,大膽的穿起了新式旗袍,在縣城中頗受人們關注,而她們卻引以為新潮。

  中國的城市化在二十年代以後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城市工商業蓬勃發展。上海在這一時期成了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上海成為一個多功能的城市,輻射力度很強,上海周邊的一些小城也受到了上海生活方式的影響。城市婦女由於職業社會化程度比較高,節奏快,喜歡穿線條簡潔、式樣明快的服裝,而且講究實用。原來的旗袍與這種要求恰恰相反,上海婦女按照實際需要,對旗袍的長度、腰身、開叉、色調等各方面進行了綜合的改革,之後,才使旗袍漸漸變得更貼身,更適應城市化生活的需要。服裝只有適合新的社會生活,才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無窮的魅力,旗袍後來漸漸改短,到三十年代已快近膝。衣袖的長短大小,也是變換不定,到三十年代時,上海婦女所穿的夏令服裝,索性沒有了袖子,道學家看見了不免又要搖頭,以為有傷風化。茅盾長篇小説《子夜》中寫一鄉下土財主到上海,見到旗袍下裸露出來的女子大腿,差一點昏了過去。

  二、旗袍的魅力如何征服了上海女人
  1、旗袍的摩登性
  上海女人喜歡摩登,她們厭惡一成不變的古板服裝,旗袍就是城市裏的霓虹燈,在不停閃爍,吸引一個又一個的上海女人。

  2、自然和地理位置的影響
  由於上海的氣候關係,春夏秋的時間比較多一些,旗袍正是適應了這種氣候。它的特徵就是線條流暢,構造簡潔,色彩華麗,而且可以不盡的翻新花樣,對於温帶的城市,一年四季都非常適合。上海婦女最不喜歡臃腫的服裝了,即使在冬天,也是儘量少穿衣服。北方婦女的服裝臃腫,色彩單調,做工又是非常的粗放,上海人是不喜歡的。

  3、旗袍自己的魅力
  旗袍有一種氣質,旗袍不僅對於身材的要求很高,而且對舉止、步態也有很高的要求。現在的女性舉手投足幅度很大,太有鋒芒,就很難將旗袍穿得好看。凡此種種,都體現了上海城市婦女的百般風情。

  三、旗袍與娛樂
  電影裏穿着旗袍的女人總帶有一點悲情,如《天涯歌女》中的周璇演繹了上海少女的旗袍感;《一江春水向東流》中的舒繡文展示了交際花、闊太太的旗袍風情;而《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李俠太太則使人體味到一種上海普通婦女日常裝束中的旗袍風味。

  1、《色·戒》
  湯唯在《色,戒》裏前前後後共換了27件旗袍,李安在《色,戒》中不是故意玩氣氛,而是透過旗袍的樣式與質料,點出女主角湯唯所面對環境的改變。

  《色·戒》全球熱映,湯唯的旗袍成為熱門話題之一。海外媒體報道,這一話題最近常被好萊塢電影時尚圈討論,“甚至不聊《色·戒》的服裝就好像落伍了”。電影服裝設計師MarieFrance説,“每一件戲服我都很喜歡,尤其是那件色誘男主角的旗袍,讓湯唯看起來更性感,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好萊塢人士更預測,《色·戒》因服裝可能入圍奧斯卡最佳服裝獎。

  2、《花樣年華》
  導演王家衞一向以香港影壇的怪才着稱,這部《花樣年華》應該來説是他最具現實主義風格的作品。故事沒有太多華麗的成分,僅僅塑造了兩外婚外戀的結果而已,但整部電影的視聽元素幾乎都是呈現出風格化意識和唯美主義的色彩。一直以來被津津樂道的少不了張曼玉那二十多套變幻莫測的旗袍,解放前老上海的旗袍文化在這部電影中也被淋漓盡致的再現出來。這部相當意境十足的電影也便成為他心中懷舊的影像,成為一個時代的記憶。榮獲第3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造型設計獎;榮獲第2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

  四、不得不説的人
  1、阮玲玉
  説到老上海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阮玲玉,她可以説是上個世紀上海的第一個“骨感美人”,消瘦修長的身材,裊娜多姿細長飛挑的眼睛,有一種“煙視媚行”的風姿。在30年代,上海電影業最成熟、興旺的年代,阮玲玉的號召力不亞於胡蝶。有意思的是,“傳統型”的胡蝶留存下來的照片裏,絕大多數是西式打扮,頗有“現代”風格的阮玲玉正好相反,總是一襲旗袍加身,鑲花邊的、高開衩的、格子型的、碎花型的還有純一色的陰丹士林布,阮玲玉幾乎當得上30年代的形象代言人,而三十年代,正是旗袍這一款式登峯造極的時代。

  2、張愛玲
  張愛玲這個傳奇的女子,是不折不扣的“旗袍麗人”,她不僅將自己一點一點的糅合在紛繁的旗袍中,還把這複雜的情感延續於筆下的人物,《半生緣》中曼楨穿一件淺粉色的旗袍,袖口壓着極窄的一道黑白辮子花邊,清純而素雅,曼璐則是一件黑色的長旗袍,袍叉裏露出水鑽鑲邊的黑綢長褲,精明妖嬈。姐妹二人,姿容截然不同;《封鎖》裏的吳翠遠穿的是一件白洋紗旗袍,滾一道窄窄的藍邊,人如其衣,平淡如水;而《傾城之戀》裏白流蘇脱下來的那件月白蟬翼紗旗袍,大概是被月光浸泡過的吧。她把自己對於旗袍的狂熱表現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影響了一代人。

  小結:我們只要看到一位女性穿旗袍,我們就會覺得這個很有氣質,回頭率百分之百。在現在電影或電視劇中,都有出現演員穿旗袍表演。旗袍文化是歷史的產物,它展示了中國服飾文化絢麗多彩、形式各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