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國學>其他國學>

灘頭木版年畫相關傳説及藝術特色是什麼?

其他國學 閲讀(5.65K)

木版年畫在我國各地大放異彩,各地都有不同藝術特色,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湖南灘頭鎮地區的木板年畫,這裏的年畫可有很大看點,它是唯一手工版水印年畫。關於具體資料怎樣?下面已經為大家列舉好了,一起來看看吧!

灘頭木版年畫相關傳説及藝術特色是什麼?

 灘頭木版年畫相關資料介紹
  一、灘頭木版年畫傳説
  傳説一
  關於灘頭木版年畫是從何而來,灘頭民間有很多傳説。相傳,明末長沙有個叫王東元的秀才,綽號“王猴子”,聰明過人且有繪畫才能。清兵入關,為逃兵荒,夫妻倆來到灘頭投親。為謀生計,“王猴子”夫婦利用這裏出產竹紙、顏料的得天獨厚的條件,開辦了年畫作坊,創作印製出《秦叔寶》、《尉遲恭》、《和氣致祥》、《麒麟送子》、《龍鳳呈祥》、《老鼠娶親》等數十種年畫產品,由販運土紙、色紙的商販推銷到外地,灘頭木版年畫因此名聲大振。

  傳説二
  邵陽古稱寶慶,明清以來,雕版印刷業十分興旺。印刷的東西太多了,於是一些本來是搞印刷的技術工人也往往被臨時派為產品推銷員。他們走南闖北,穿街過村,偶然間,發現了一種彩印的畫紙,新年時節貼在門上、壁上,增加喜慶氣氛,這種畫紙就叫“年畫”。年畫有人物,有故事,造型和色調都十分生動豔麗。憑着自身職業的敏感,他們認定這是一宗大可賺錢的營生,便把外地年畫的稿本和刻版套印的技術一件一件地學了回來。不知從哪一天開始,這種行當不聲不響地向着寶慶城50多公里外的一個山區小鎮灘頭方向轉移了,而且紮紮實實地安了家,落了户。

  二、藝術特色
  從明末清初到民國初年,灘頭木版年畫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美術風格:豔麗、潤澤的色彩,古拙、誇張、飽滿、個性化的造型方法,純正的鄉土材料和獨到的工藝,使作品具有浮雕一般的藝術效果。灘頭木版年畫從造紙原料的選擇、紙張的製造、刷底,到刻版、七次印刷、七次手繪,一張年畫的生產需要經過二十多道工序。從手工造紙到年畫成品都在一個地方生產,在全國年畫製作中極為鮮見。

  灘頭木版年畫分為神像、寓意吉祥、戲文故事三大類,無論是門神、故事或祝福吉祥等內容,都在小小的年畫上演繹得淋漓盡致。《老鼠娶親》、《秦叔寶和尉遲恭》、《和氣致祥》,幾乎每幅年畫都流傳着一個動人的故事。

  灘頭木版年畫用色奔放,橘紅色奪目,大色塊的橘紅、淡黃、玫瑰紅與羣青、鈷藍、翠綠、煤黑等同類色、近似色搭配,大小面積有機分局。線條流暢圓潤,細而富於力度,尤其是在刻畫人物眉毛、鬍鬚、衣帶的飄動時,運動感強,裝飾味兒濃。

  三、製作工藝
  灘頭木版年畫從造紙到成品所有工序都在灘頭當地完成,形成了一個完善的生產系列,這在全國年畫製作中較為鮮見。在灘頭木版年畫的工藝中,蒸紙、託膠、刷粉等傳統工序均為灘頭所獨有,“開臉”也是有別於他處年畫的獨特技藝。

  灘頭木版年畫印刷時的色彩順序是:首先印黃色,再套印綠色、蘭色、橘紅色、玫瑰紅色、煤黑,最後開臉繪製眼珠子、眉毛、鬍鬚等20多道工序。

  灘頭木版年畫的印版分線版和色版兩種。線版也稱墨版,老梨木材質,長久不開裂、不變形,刻出的線條堅挺結實。色版是畫幅中用得較多的一種,每種色需要一塊版,一般用楓木做原料。楓木色版久用易變形,套印時會使色塊出現錯位,使有的地方產生飛白,這無意中又產生另一種特殊的藝術效果。線版要由技術高超的老師傅主刀,在使用一定時間後,線條變粗還要修版,以保證印刷質量;學徒只能刻色版。

  灘頭木版年畫製作工序獨特,特別是粉紙的使用獨具特色:在年畫印製之前,先在當地加工的土紙表面刷一層白粉(取自本地峽山口、沙坪一帶的白膠泥),刷過白粉後的土紙在上色後色彩鮮明飽和,又顯穩重。年畫版採用當地的梨木刻制,印製採用木版套色和手繪結合的方法,人物面部常常是手繪,即“開臉”,面頰及嘴脣以紅色渲染描繪,鬍鬚以寬筆勾畫,這種技法以神像畫最為典型。尉遲敬德為典型的灘頭門神形象,人物着戲曲舞台裝束,形象威猛又有趣,身邊常有麒麟狀元郎之類相隨,這一童子形象頗似利市仙宮,雙手執“四季興隆”。這種門神不僅護佑平安,還有恭喜發財之願。

  灘頭木版年畫的製版難度在於線板雕刻,在這方面“高福昌”年畫作坊的“陡刀立線”技術很有名,其行刀角度一致,使用均勻的暗勁,轉折、交叉處穩當不亂,完全靠感覺和技巧把握。

  小結:從文中的圖片,我們也能看出灘頭木版年畫非常漂亮,這與它的製作工藝息息相關,就是因為其製作工藝嚴格,才造就瞭如今這麼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