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國學>其他國學>

中國風箏文化

其他國學 閲讀(1.52W)

“風箏”寓意佳,有放飛夢想的意思。中國自古以來,人們就有放風箏的習慣。而風箏最早是興起於隋唐,那時候沒現在這麼高科技,用的是紙糊風箏,取材簡便,價值也低。深受老百姓們喜愛。那麼,中國風箏的文化又是什麼怎樣呢?下面小編已為你整理出來,一起去看看吧。



風箏起源於中國春秋時代,至今已有2000餘年。最早的風箏是由古代哲學家墨翟製造的。中國風箏問世後,用途曾有過多次轉換。很快被用於傳遞信息,飛躍險阻等軍事需要。

到了唐代(公元618~907年)中期,社會進入了繁榮穩定的發展階段,風箏的功用開始從軍事用途轉向娛樂,同時由於紙業的發展,風箏的製作材料也由絲絹轉而開始使用紙張。風箏逐漸走向民間,類型也豐富起來。

宋代(公元960~1279年),風箏的流傳更為廣泛。當時由於文人的參加,風箏在扎制和裝飾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同時由於社會上對風箏的需求,製作風箏發展為一種專門的職業。

明清時代(公元1368~1911年)是中國風箏發展的鼎盛時期,明清風箏在大小、樣式、扎制技術、裝飾和放飛技藝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進步。當時的文人親手扎繪風箏,除自己放飛外,還贈送親友,並認為這是一種極為風雅的活動。近年來,中國的風箏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放風箏開始作為體育運動項目和健身娛樂活動普及起來。

中國風箏技藝
中國風箏有着悠久的歷史和高超的技藝,這點早已為世人所公認。傳統中國風箏的技藝概括起來只有四個字:扎、糊、繪、放。簡稱四藝。簡單地理解這四藝即扎架子,糊紙面,繪花彩,放風箏。但實際上這四字的內涵要廣泛得多,幾乎包含了全部傳統中國風箏的技藝內容。如:
扎包括:選、劈、彎、削、接。
糊包括:選、裁、糊、邊、校。
繪包括:色、底、描、染、修。
放包括:風、線、放、調、收。

中國風箏以細竹紮成骨架,再糊以紙或絹製作而成。傳統的中國風箏工藝包括扎、糊、繪、放四種技藝,扎即要達到對稱,使風箏左右兩側的受風面積相當;糊即要保證整體平整,乾淨利落;繪即要做到遠眺清楚,近看真實的效果;放即要依據風力調整提線角度。風箏的種類主要分為硬翅和軟翅兩類,硬翅風箏翅膀堅硬,吃風大,飛的高。軟翅風箏柔軟,飛不高,但飛的遠。在樣式上,除傳統的禽、獸、蟲、魚外,近代還發展出了人物風箏等新樣式。中國地域遼闊,風箏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產生出許多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種類、樣式和流派。其中以北京、天津、山東濰坊、四川、廣東所制的風箏最為著名。

風箏的藝術流派
中國的風箏藝術;不僅因民族文化傳統的悠久而源遠流長,而且團地域文化的豐富多采而各有千秋,它與各個歷史時期、各個地域、各個民族的音樂、舞蹈、戲劇、民俗、宗教等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由於遍佈全國各地的風箏藝人和各行各業風箏製作者不同的生活閲歷、不同的文化層次以及不:同的知識結構,在風風箏製作中,便形成了百花齊放的藝術體系和風格各異的流派。

唐宋時期,由於造紙業的出現,風箏改由紙糊,很快傳入民間,成為人們的娛樂的玩具。

中國的風箏從傳統的中國風箏上到處可見吉祥寓意和吉祥圖案的影子。在漫長的歲月裏,我們的祖先不僅創造出優美的凝聚着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繪畫,還創造了許多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圖案。它通過圖案形象,給人以喜慶、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羣眾的欣賞習慣,反映人們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滲透着我國民族傳統和民間習俗,因而在民間廣泛流傳,為人們喜聞樂見。

有着二千多年曆史的風箏,一直融入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受其薰陶,在傳統的中國風箏中,隨處可見這種吉祥寓意之處:“福壽雙全”、“龍鳳呈祥”、“百蝶鬧春”、“鯉魚跳龍門”、“麻姑獻壽”、“百鳥朝鳳”、“連年有魚”、“四季平安”等這些風箏無一不表現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

吉祥圖案運用人物、走獸、花鳥、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間諺語、吉語及神話故事為題材,通過借喻、比擬、雙關、象徵及諧音等表現手法,構成“一句吉語一圖案”的美術形式,賦予求吉呈祥、消災免難之意,寄託人們對幸福、長壽、喜慶等願望。它因物喻義、物吉圖案,將情景物融為一體,因而主題鮮明突出,構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獨特的格調和濃烈的民族色彩。例如一對鳳鳥迎着太陽比翼飛翔的圖案,稱為“雙鳳朝陽”,它以豐富的寓意、變化多姿的圖案,體現了人們健康向上的進取精神和對美好幸福的追求。

中國吉祥圖案內容豐富,大體有“求福”、“長壽”、“喜慶”、“吉祥”等類型,其中以求福類圖案為多。

求福:
人們對幸福有共同的追求心理。其它的取其寓意的風箏有:“福中有福”、“福在眼前”、“五福獻壽”、“五福捧壽”、“福壽雙全”、“五福齊天”、“五福獻壽”等,周代《洪範》篇載“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攸好德”謂所好者德,“考終命”謂善終,不橫夭。按五福寓意,福已包含富和壽。其他的求福吉祥圖案還有“魚”和“如意”(如意原是竹木製的搔杖,專搔手夠不到的地方,因能盡如人意而得名)。與此有關的吉祥圖案與風箏有:“連年有魚”,“喜慶有餘”,“鯉魚跳龍門”,“百事如意”,“必定如意”,“平安如意”等。

長壽:
古往今來人們都希望健康長壽。寄寓和祝頌長壽的圖案很多:有萬古長青的松柏,有據説能享幾千年壽命的仙鶴及色彩繽紛的綬帶鳥,有據説食之可以長命百歲的“仙草”靈芝和能夠使人長生不老的西王母仙桃等。追求和表達長壽的“壽”字有三百多種字形,變化極為豐富。源於佛教的“萬”字紋樣,寓“多至上萬”之意。在沙燕風箏中,腰部的圖案就多為迴轉“萬”字紋樣。與此有關的吉祥圖案與風箏有:“祥雲鶴壽”,“八仙賀壽”等。

喜慶:
表達人們美好、愉快、幸福的心情。喜字有不少字形,“喜喜”是人們常見的喜慶圖案。喜鵲是喜事的“徵兆”,風箏中有“喜”字風箏,“喜喜”風箏碰等,與此有關的風箏和吉祥圖案有:“喜上眉梢”,“雙喜登眉”,“喜慶有餘”,“福祿壽喜”,“雙喜福祥”。喜慶圖案頗具情趣的還有百蝶、百鳥、百花、百吉、百壽、百福、百喜等圖案,如“百鳥朝鳳”。寓間美滿婚姻、夫婦和諧有鴛鴦圖案風箏等。

吉祥:
龍、鳳、麒麟是人們想象中的瑞禽仁獸。龜在古代是長壽的象徵,後來以龜背紋代替。特別需要強調的是關於龍的話題,中國是個尚龍的國家,在我們國家裏龍是有着特別的意味,龍有着鹿的角,牛的頭,蟒的身,魚的鱗,鷹的爪的神奇生物,被視為中華古老文明的象徵。以瑞禽仁獸及其它物象構成的傳統吉祥圖案有:“龍鳳呈祥”,“二龍戲珠”,“綵鳳雙飛”,“百鳥朝鳳”等。中國傳統風箏——龍頭蜈蚣長串風箏,尤其是大型龍類風箏,以其放飛場面壯觀,氣勢磅礴而受人喜愛。

中國的風箏文化淵源流長,看完此文,你是否會起了放風箏的念頭呢?想想,在草長鶯飛的煙花三月,暢跑於茵茵綠地,讓風箏奔向天空,那畫面真美。而我們對風箏之所以懷着美好的情懷,或許還與“牽掛”有關吧!風箏是幸福的,因為有人在牽掛它。我們不也渴望被牽掛嗎?

中國風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