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風土人情>

揭祕侗族大歌現狀,如何傳承大歌的藝術形式

風土人情 閲讀(1.24W)

侗族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擁有自己獨特的歷史和文化生態環境,其代表和精髓就是侗族大歌了。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侗族大歌的繼承和發揚光大卻出現了新的難題,到底要怎樣做才能保護好這樣獨具魅力的民族瑰寶呢?就請隨小編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揭祕侗族大歌現狀,如何傳承大歌的藝術形式

一、侗族大歌的生存現狀
  作為民族瑰寶的侗族大歌,雖有着近千年的歷史,但直到解放後才為老一輩音樂家肖家駒、薛良等發現,並組織音樂工作者深入黎平縣侗族山區去收集發掘、記錄整理。隨後,侗族大歌開始登台演出,其歌聲可謂遍佈海內外,更多的專家學者開始關注侗族以及侗族大歌。然而,隨着人類現代化進程的逐步加快和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入實施,侗族大歌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現代文化、外來文化以及市場經濟的衝擊,侗族大歌賴以生存的經濟環境和文化土壤正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壞,侗族大歌正面臨着後繼無人、瀕臨失傳的尷尬境地。

1、現代文化、外來文化的衝擊
  隨着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侗族大歌受到了現代文化、外來文化的衝擊,主要表現在語言使用、學校教育等方面。由於漢語文化的普及,侗語有逐漸被漢語取代的趨勢。現在的侗族地區,大部分人都在講漢語,有許多喜歡唱侗族大歌的人因為找不到可以和自己配歌的人,很遺憾的就不唱了。長此以往,侗語將會逐漸面臨瀕危,而需要依附侗語的侗族大歌也將出現後繼無人的境地。

2、歌手的流失
  物質文明很大程度上決定着精神文明,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利益的驅動,商品經濟帶來的強大影響促使更多的年輕人去外地打工,不再去學這些傳統的侗族大歌。村裏的一些老的、小的很難組織得起侗族大歌的演唱。現在的侗族村寨裏會唱、能唱大歌的人數有明顯下降的趨勢。歌師們的年齡普遍偏大,侗族大歌的傳承出現了斷層現象。

二、侗族大歌在新時期傳承與發展
  侗族大歌作為珍稀“物種”,應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得到科學有效的搶救和保護。幸運的是,侗族大歌在面臨失傳的境地時,受到了學界和政界的高度關注,並提出了“搶救、保護、繼承、發展侗族大歌”的行動計劃和實施了侗族大歌申報人類口頭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所有這些努力,都將使侗族大歌的傳承和發展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同時,對於如何更加有效地保護侗族大歌,筆者也嘗試着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思路與視角。

1、走進高等音樂院校的師範院系,加強民族音樂教育
  侗族大歌進學校是其保存與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羅卉認為:“將侗族大歌納入音樂課程中,既培養學生的多聲思維、合作意識和協調能力,又拓寬學生的審美視野和樹立多元音樂文化價值觀”.高師音樂院系的學生都將成為未來的老師,如果這些未來的教師都熱愛侗族大歌藝術;都瞭解、熟悉、懂得侗族大歌;都善於表演侗族大歌。那麼,侗族大歌的傳承將是另一番景象。高校應利用把民間歌手請進來和師生走出去的觀念,使民間傳承與高校的教學傳承結合起來,將會改變目前侗族大歌日漸凋零的局面。高校培養的音樂專業學生把自己所學的音樂理論和侗族大歌文化結合在一起,就會形成一條從國小到大學的侗族大歌傳承的鏈條、使侗族大歌在更好的生存環境下得到可持續發展。

2、培養侗族大歌的專業創作人才和歌唱名人
  侗族大歌傳唱至今,卻沒有屬於自己的專業創作人員。羅卉提出:“培養侗族大歌的專業創作人才和大歌名人,凸現其名人效應”.侗族大歌應多舉行羣眾性的演唱活動,各級政府部門要出台一些鼓勵政策措施,使更多的優秀歌手脱穎而出。如評選優秀歌手、優秀歌師和優秀歌班,給他們授予榮譽稱號等等。把這些優秀的歌手、歌師和歌班推向全國,乃至全世界。使這些人物或團體受到全社會的普遍尊重,以激發人們學唱侗歌的熱情。為他們提供成長的條件,培養他們、宣傳他們,從而達到以名人效應激勵人們傳承和發展侗族大歌的目的。

3、利用網絡媒介宣傳侗族大歌
  用數字化、網絡化傳播侗族大歌也是傳承侗族大歌有效的途徑。我們可以把侗族大歌刻錄成VCD、DVD光碟,製作伴奏,製成MP3或MTV,發到網上。在宣傳之前,要對侗族大歌進行全面的調查和了解,要充分利用科學技術把侗族大歌的音樂資料以及樂譜、音像資料進行整理。調查者要在不影響演唱者的情況下進行記錄,記錄的資料要做到真實性。這樣就能讓更多的人認識侗族大歌,讓更多不同層次的人羣都能接觸到侗族大歌,讓更多的人瞭解侗族大歌的魅力,讓侗族大歌走進千家萬户。

4、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創作新作品
  2011年春晚,宋祖英演唱的《天藍藍》,讓全國觀眾眼前一亮,特別是侗族大歌的伴唱,更讓人回味無窮。這種現象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應該多寫這樣的歌曲——在繼承侗族大歌原有文化傳統精華的基礎上,應該在情感抒發與表演形式、聲部的組合與節奏的安排以及服裝樣式等方面進行改良。以適應當今社會的生活節奏和審美趨勢。加入侗族大歌的元素,可以讓人們在欣賞歌曲的同時,又聆聽了侗族大歌的美。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侗族大歌,達到傳承侗族大歌的效果。

侗族大歌的發現不僅打破了外國人關於“中國音樂一直是單聲部”的謬説,而且掀開了中華民族文明史上極其絢麗的一頁,給世界民間藝術寶庫奉獻了一枚光彩照人的瑰寶。對於侗族大歌的傳承和發展,更多的音樂事實需要我們去發掘、記錄,更多的對策需要我們去思考、實施,希望侗族大歌能夠和諧地代代相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