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民間工藝>

民族節日小常識,為什麼會有仙女節

民間工藝 閲讀(8.58K)

在我們中華民族的這本節日大全之中,有着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特色民族節日跟傳統節日,比如説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等等,那麼這些節日的由來又是什麼呢?為什麼會有這些節日出現?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民族節日小常識,為什麼會有仙女節

  怒族仙女節由來
  相傳幾百年前,當地一位叫阿茸的姑娘非常聰明能幹,她發明了飛跨怒江的竹篾溜索,不辭辛苦劈開了高黎貢山,為人們引出了甘甜的泉水,使常年乾旱、荒蕪的怒家山寨得到了澆灌,兩岸的巖石變成了沃土。阿茸姑娘的名字傳遍了怒江兩岸,人們都稱她為“仙女”,並且十分崇拜她。阿茸的美貌讓可惡的頭人起了壞心想霸佔阿茸。阿茸只好躲進深山,藏到高黎貢山的山洞裏。頭人不死心,

  追到山洞口,在農曆三月十五日這一天,放火將阿茸燒死在山洞裏。阿茸的死感動了上蒼,丙中洛滿山的杜鵑突然開放為之涕血。當地羣眾為了懷念阿茸,每年杜鵑花盛放的季節,都要舉辦“仙女節”活動。

  活動一般持續三天。每天早晨,怒族羣眾穿上盛裝,帶着早已準備好的祭品和野餐,手捧一束束鮮花,前往村寨附近的溶洞去祭祀。在鼓樂聲中,朝拜者手持鮮花,繞着祭台和燒香台走一圈,再把鮮花插在燒香台的竹竿叢中,意為向仙女敬鮮花。之後,人們又回到溶洞裏把滴下的水接住喝了,這就是喝“仙水”。

藏族仙女節由來
  關於這一節日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吉祥天母——“班丹拉姆”神。她原是印度神話中的人物,後來藏王松贊干布在拉薩修建大昭寺時,專請其做大昭寺的護法神。受西藏原始宗教和民間文化的影響,從她身上也派生出了種種帶有濃厚世俗色彩的故事和傳説,在這些故事裏,班丹拉姆成為了性格古怪的藏族老太太,併為她創造了三個女兒。

  “仙女節”這天大昭寺迎請的就是她的大女兒白巴東則。白巴東則雖然長得難看,是蛙臉女神,但頗為多情,並與護法將軍赤尊贊相愛。但被母親知道兩人感情後遭到強烈地反對。盛怒之下,班丹拉姆把赤尊贊趕到了拉薩河南岸,規定兩人只有藏曆十月十五日隔河互看一下,雖然白巴東則女神自己的愛情生活十分不幸,但她卻是一位慈悲友善的護法神,特別地護佑婦女和兒童。

  因此得到了眾人的同情,並將每年的藏曆十月十五日,也就是女神和赤尊贊隔河相望的日子,設立成“仙女節”。如今,每到節日當天,她就與松贊干布一同,被安置在大昭寺外院天井中,供人朝拜。

總結:仙女節有藏族仙女節和怒族仙女節之分,雖然名字一樣,但本質上卻是完全不想聽的,因此,我們需要好好區分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