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占卜>易卦開運>

推背圖第十九象:壬午

易卦開運 閱讀(2.63W)

《推背圖》是中華預言書中最為著名的奇書之一,相傳是唐朝貞觀年間,兩位預言大師李淳風和袁天罡對唐朝及以後朝代重要事件的預測。全書共六十影象,以六十甲子和卦象分別命名。每幅影象之下均有讖語,並附有“頌曰”詩四句,預言後世興旺治亂之事。生辰八字算命網整理了推背圖的全部讖語及解釋,為您一一揭開推背圖的含義,現在要說的是推背圖第十九象壬午誤用安石平戎大敗

推背圖第十九象:壬午

推背圖第十九象:壬午 誤用安石平戎大敗

第十九象 壬午(離下艮上 賁)誤用安石 平戎大敗

讖曰

眾人嚚嚚

盡入其室

百萬雄師

頭上一石

頌曰

朝用奇謀夕喪師

人民西北盡流離

韶華雖好春光老

悔不深居坐殿墀

金聖嘆:「此象主神宗誤用安石,引用群邪,致啟邊釁,用兵西北,喪帥百萬。熙寧初,王韶上平戎三策,安石驚為奇謀,力薦於神宗,致肇此禍。」

一、眾解精華

1. 解讖

【眾人嚚嚚 盡入其室】

「嚚」:音銀,蠢而頑固。

「其室」:對應下文的「石」,指王安石一黨。

指北宋王安石變法一黨,多是臭名昭著的小人

【百萬雄師 頭上一石】

在「王安石模式」之下,征伐西夏損兵百萬。

「石」:王安石。王安石向宋神宗力薦王韶的「平戎策」,神宗後來平戎(滅西夏)時,號稱的「百萬雄師」幾乎盡沒。

對這段歷史真相不清楚,讀者很難理解讖、頌的含義。下文將揭開這段被

「政 氵臺」性掩蓋的事實。

2. 解頌

【朝用奇謀夕喪師】

「奇謀」:指王韶的「平戎策」三篇,被王安石稱為奇謀。

「夕喪師」:指宋神宗攻伐西夏,軍兵損失共50餘萬人。

1068年,書生王韶向朝廷進獻《平戎策》三篇,以漸次攻滅西夏。神宗1071~1073年啟用王韶,王韶在西北實施「平戎策」的前期戰略,成果顯赫,而後王韶被貶。1081~1082年神宗按「平戎策」之謀伐西夏,大敗。

【人民西北盡流離】

北宋攻取西夏,西北人民因戰亂流離失所。

【韶華雖好春光老】(陳曦試解)

「韶」:指王韶。「韶華」:美好的時光,多指美麗的春光。

「春光老」:一語雙關。首先是字謎,春光老——春天將盡——臨近夏天——臨夏,喻指兵臨西夏;同時,「春光老」又與「韶華」相應,指王韶的「平戎策」,華而不實,不切合實際。

【悔不深居坐殿墀】

「墀」:音池,漆過的地面,臺階之地,亦指臺階。

本句指後悔出兵西北,要是在國內鎮守宮廷就好了。

  二、陳曦解圖

圖中亭子,暗喻「宋」字,亭蓋代表「宀」寶蓋兒頭,下面木柱代表「木」,「宀」與「木」合為「宋」。

圖中藩籬,喻指邊境。

方位:「宋」在西北境外成了空亭,喻指宋軍進攻西夏,全軍覆沒。

  三、文徵解卦

卦為「賁」,音奔,下為離,指火;上為艮,指山。

「賁」卦為「爭妍鬥麗之象」,似暗喻宋神宗一心建功立業,不聽勸諫,一意孤行地變法圖強,以及倉促攻伐西夏以雪舊恥。

「賁」卦大象為「日落西山,喻光明力量漸消,陰暗的力量擴大」。 正合神宗任用王安石變法,盡貶賢臣,小人興起亂國之勢;也合宋軍欲滅西夏之象:起初連戰連勝,不久全軍盡喪。

「賁」卦運勢為「表面風光內裡空虛,必須充實自己,凡事踏實,按部就班」。王安石變法,使得皇家暴富,理財成績「極其顯著」,是「表面風光」;宋軍伐西夏,30多萬大軍聲勢赫赫——也是「表面風光」。王安石的新法,迅速斂財於民,腐bai官僚趁機盤剝,百姓傾家蕩產者甚重,正是國力「內裡空虛」。也是伐西夏之勢:朝廷削弱武將權力,久不練兵,軍事疲憊,各路元帥內部失和、扯後腿,都是「內裡空虛」。

  四、史實精要——「韶華雖好春光老」

1.西夏屢犯宋境,王韶獻策平戎

西夏是黨項族人之地,唐朝末年,黨項族首領拓跋思恭平黃巢有功,賜姓李,封為夏國公,成了當地的藩鎮。960年北宋建立後削減藩鎮的兵權,李氏不滿。1038年,夏國公李元昊稱帝,國號大夏。

西夏疆域在今陝、甘、寧、新、青、蒙的部分地帶。初期西夏聯遼抗宋,屢犯宋境:

1040年,延州之戰(延州:今陝西延安),宋軍大敗,喪兵近萬人。

1041年,好水川之戰(在今寧夏隆德西北),宋先後喪兵數萬。

1042年,定川寨之戰(今寧夏固原西北),宋軍又敗,喪兵萬餘人。

1044年,迫使宋承認西夏獨立,每年賜給西夏銀絹22萬兩/匹。

1067年,20歲的神宗即位後,啟用王安石變法,欲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文人王韶上表《平戎策》三篇,是漸次剿滅西夏的戰略戰術,得到王安石的極力推薦。

2.戰西北王韶連捷,拓疆土包圍西夏

在對西夏問題上,王安石力排眾議,派王韶出兵西北,授予全權處理前線軍務。

1071~1073年,王韶實踐了《平戎策》的前期戰略。收復5州(今甘肅境內),招撫吐蕃部落30餘萬人,開拓邊疆二千餘里,恢復了安史之亂前由中原控制該地區的局面,形成了對西夏的戰略包圍。

這是北宋開國結束割據以後,80年來最大一次勝利,宋神宗堅定了剿滅西夏的決心。王韶要求進兵西夏,神宗卻拒絕了,並收了王韶的兵權,不久就徹底貶了王韶。奸臣讒言是一方面,神宗不願王韶擁兵自重或許是本因――澶州兵變、陳橋兵變的教訓,或令神宗心有餘悸。

3.大舉平戎,西北慘敗

1081年,神宗趁西夏政 變內亂,發動西北五路大軍會攻西夏靈州:

宦官王中正率河東6萬兵、6萬餘民夫出麟州(今陝西神木縣北);

種諤率9萬餘兵出鄜延;

宦官李憲總領熙秦7軍共3.9萬出熙河;

神宗的外叔祖高遵裕率蕃、漢步、騎兵8.7萬,民夫9.5萬出環州;

劉昌祚率兵5萬出涇原路;另詔吐蕃兵3萬側擊涼州(今甘肅武威)。

5路軍不設主帥,實際由皇帝遙控,做總指揮。神宗想憑藉這50多萬軍民一舉蕩平西夏。

當時西夏垂簾聽政的樑太后採用一老將軍之計:堅壁清野,縱敵深入,集精兵守要地,遣輕騎抄絕其糧道,待其糧草不濟,不攻自敗。

宋軍長驅疾進,不到一月就被西夏斷了糧道。十一月十九日,夏軍決黃河七級渠水淹灌涇原、環慶宋兵營壘,宋軍凍溺餓死者甚眾。朝廷下令撤兵後,途中又遭到西夏軍隊襲擊,大敗而歸,共約40萬人喪生。

宋神宗並不服輸。1082年,神宗派徐禧在橫山一帶築城——這也是《平戎策》中的戰略方案:「進築」之法,作為蠶食西夏的橋頭堡。徐禧選定了永樂(今陝西米脂西北),沈括[1]等認為永樂易攻難守,不宜築城。徐禧不聽,築城畢,神宗賜名「銀川寨」。

十餘日後,西夏發兵30萬攻永樂,沈括等人的戰策都被否決,結果城被圍,水源被斷,「鑿井不得泉,渴死者大半」,沈括等「援兵及饋運皆為夏大兵所隔」。九月二十日,永樂城被攻破。此戰,宋軍將校、兵卒、役夫,及與宋並肩作戰的外族軍士喪生約20萬人。

兩番大敗,北宋元氣大傷。

4.「韶華雖好春光老」

王韶的《平戎策》雖然理論上沒有問題,但是在當時的現實中,卻是不切實際的,行不通的。王韶初期實踐的成功,是他能得到朝廷的信任,能統一指揮前線,而且,是對手很弱的前提下取得的。

北宋當時已經腐bai了,機構臃腫,將士養尊處優沒有戰鬥力,重文輕武,文臣內鬥,沒有人和軍隊能執行《平戎策》的戰略。後來神宗5路發兵伐西夏時,五路大帥內部還不合,兩個宦官、一個外戚皆非將才,神宗總領兵權遙控指揮,怕將帥擁兵自重……

有華無實的《平戎策》,虛有其表的大宋王師,面對強敵焉有不敗?

5. 王韶惡報而亡?

1071~1073年,王韶征伐西北建功立業時,焚殺羌民,即使是老弱者也不能免,被殺者有萬人以上。甚至要提拔部下時,有時讓他們「殺降羌老弱,他用人頭數給部下以記功晉級」(見《宋史.王韶傳》等書)。

王韶晚年良心不安,又得了怪病:「韶晚節言動不常,頗若病狂狀」,胸部生了一個惡疽。大夫來看病時叫他睜眼,韶曰:「安敢開?斬頭截腳人,有許多在前。」後來惡疽潰爛,「洞見五臟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