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占卜>易卦開運>

推背圖第十七象:庚辰

易卦開運 閱讀(1.93W)

《推背圖》是中華預言書中最為著名的奇書之一,相傳是唐朝貞觀年間,兩位預言大師李淳風和袁天罡對唐朝及以後朝代重要事件的預測。全書共六十影象,以六十甲子和卦象分別命名。每幅影象之下均有讖語,並附有“頌曰”詩四句,預言後世興旺治亂之事。生辰八字算命網整理了推背圖的全部讖語及解釋,為您一一揭開推背圖的含義,現在要說的是推背圖第十七象庚辰澶淵之盟

推背圖第十七象:庚辰

推背圖第十七象:庚辰 澶淵之盟

第十七象 庚辰(坎下坤上 師)澶淵之盟

讖曰

聲赫赫

干戈息

掃邊氛

奠邦邑

頌曰

天子親征乍渡河

歡聲百里起謳歌

運籌幸有完全女

奏得奇功在議和

金聖嘆:「此象主宋真宗澶淵之役。景德元年,契丹大舉入寇,寇準勸帝親征,乃幸澶淵。既渡河,遠近望見卸蓋皆踴躍呼萬歲,聲聞數十里,契丹奪氣,遂議和。」

  一、眾解精華

  1. 解頌

【天子親征乍渡河 歡聲百里起謳歌】

為擊退契丹,宋真宗親征渡黃河,將士見後歡呼萬歲,聲震數十里。

※ 澶淵之役(一) 遼兵南侵 御駕親征

背景:

936年石敬瑭割燕雲(幽薊)16州與契丹。959年後周世宗柴榮北伐,收復16州的瀛州(河北河間)、莫州(河北任丘北),及周邊地區(霸州、天津靜海等)。979、986年,宋太宗兩次大舉伐遼[1]皆敗。

遼國在蕭太后的苦心經營下,力量日盛,1004年大兵進犯北宋。

遼軍進犯:

這是遼對宋唯一的一次大規模入侵,蕭太后率軍親征,大軍號稱20萬,深入宋境700裡,直撲橫跨黃河的澶州[2](今河南濮陽)城下。

真宗被迫親征:

大宋朝廷上下驚恐,意欲遷都。後來真宗在新上任的丞相寇準的極力勸諫下,被迫親征到了澶州,被太尉高瓊極力「請」過了黃河。宋軍見到了澶州北城樓上的黃龍旗,歡聲雷動,軍兵與百姓立齊呼萬歲,聲聞數十里。士氣倍增。真宗見好就收,撤回了南城。

遼兵聞宋軍呼聲怯陣。寇準在北城督戰,宋軍張環用床子弩[3]射殺了遼軍先鋒蕭撻覽(擒獲名將楊業之人),遼軍士氣低落。

【運籌幸有完全女 奏得奇功在議和】

「完全女」:「寇準」的「寇」字,「女」與「寇」中的部分形似而不完全一致,這種象形設謎,也是《推背圖》字謎文化常用的手法。

指在宰相寇準的運籌下取得澶州守衛戰的勝利,在真宗力主議和時,寇準最大限度減少了損失,立下奇功。

※ 澶淵之役(二) 休兵議和

蕭太后見遼軍處境不利,擔心腹背受敵,也想求和。

宋真宗在離京時,就暗中派曹利用前往遼軍議和。因戰事激烈,曹一直未能進入遼營。寇準、楊延昭力主北進,乘勢收復失地,但妥協派氣焰囂張,攻擊寇準擁兵自重。寇準被迫放棄主張。

真宗在澶州行宮又召見了曹利用,授以談判底線――每年給遼國銀絹100萬兩/匹。守候在宮外的寇準攔住了曹利用,以殺頭威脅,把底線定為30萬兩。曹在敵營置生死於度外,拒不割讓一寸國土,還收回了瀛、莫二州的主權,雙方以30萬兩歲幣達修好結盟。

曹議和後回見到真宗,伸出三個指頭暗示,真宗誤以為是300萬,大驚,但也只好認了。後來真宗知道是30萬,大喜過望,視為奇功。

2. 解讖

【聲赫赫 干戈息】:赫赫呼聲聲震數十里的,契丹氣餒,不久停戰議和。

【掃邊氛 奠邦邑】:掃平了邊境戰火,奠定了邊疆的安寧。

澶淵議和後,遼、宋結盟,保持了120年的邊境和平。

3.解圖

皇者面南背北,喻指宋真宗;水指黃河;外族人喻指契丹,契丹拱手,主動請和(為何用清朝的官服喻胡人,詳見第7象註釋)。

  二、文徵解卦

卦為「師」,下半部分為坎,指水;上半部分為坤,指地。地下有深水,正是澶淵的「淵」字之意,澶州又稱澶淵之城。

本卦為「地勢臨淵之象,以寡服眾之意」,正合寇準力排眾議,強諫真宗出征之舉。卦的大象為「養兵聚眾,出師攻伐之象」,本卦對於爭端:「宜進不宜退,內心雖憂,但得貴人之助」。與真宗親征相符。

※ 澶淵之役(三) 澶淵之盟

盟約規定:宋、遼為兄弟之國,兩國皇帝以年齡定兄弟的稱呼。宋朝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10萬兩銀,20萬匹絹。雙方發展邊境貿易。遼就此承認了宋對幽薊16州中瀛、莫二州的主權。

當時宋朝經濟繁榮,一年的鑄錢量最高達500萬貫,是大明朝276年總鑄錢量的一半!要知道一場戰爭單方直接費用就不止100萬兩白銀,30萬兩歲幣不到宋朝年財政收入的0.5%,而且開展邊貿後,宋朝每年貿易順差就在100萬兩銀以上,所以,30萬兩銀帛換來120多年的和平,以及法定的瀛、莫二州主權,是很明智的。

  三、嘲笑祖宗,還是被祖宗嘲笑?

不知為何一些史家對「澶淵之盟」多詆譭,嘲笑宋朝打勝了既不收復失地,還年年賠款。這不能不讓人想起……

1.澶淵之戰與中---印邊境之戰(網路精簡版略)

2.宋朝的「歲幣」與紅--朝的外¥援(網路精簡版略)

[1] 遼國原名契丹,916年耶律阿保機建契丹。947年定國號為「遼」,983年複名「契丹」,1066年又複名為「遼」,1125年被金國所滅。

[2] 澶州:北宋時黃河流經澶州,將澶州城分為南北二城。澶州距宋都東京(開封)近400裡,也是後周太祖郭威兵變、黃袍加身的地方。

[3] 床子弩:三弓床弩,又稱「八牛弩」,用三張特製的大弓做成的床弩,約需百人絞軸張弦,用大錘猛擊扳機,可將巨箭射出三裡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