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國學>國學經典>

解讀法家文化對歷史的影響

國學經典 閱讀(2.74W)

中國是一個大國,治理一個國家並不簡單,法家在中國存在由來已久,法家主張以法治國,法家的治國理念也是中國自理國家的主要政治方案,而儒家思想不過是政治溫柔的一面。你對法家瞭解多少?你知道法家文化對歷史的影響是什麼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解讀法家文化對歷史的影響

春秋時期雖然已有法家思想的起源,但並未得到廣泛的發展。到了戰國時期隨著兼併戰爭的不斷進行,社會秩序遭到了極大的破壞,賴以維護封建統治的周禮已無法推行。統治階級紛紛尋求新的可以是國家富強的方法,各諸侯國先後進行變法。於是,法家思想得以發展。這些變法的推行者也是這個時候法家的代表人物。李悝(約前455~前395年)通常被看作戰國法家之祖。他在魏國魏文侯的支援下進行改革,強調依法治國,並著有《法經》一書,是我國古代一部著名的法典。商鞅在秦國實行的變法,內容與李悝的變法具有相似性。吳起在楚國也實行了變法。特別是商鞅在秦國的變法直接促進了秦國的崛起,法家思想後來也成為秦國佔統治地位的思想,一直延續到秦始皇。一系列的變法說明了法家思想在這一時期獲得了很好的發展,這一思想符合了歷史發展的趨勢。

法家中比較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商鞅、申不害、慎到、韓非等。商鞅重法、申不害重術、慎到重勢。韓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張建立法、術、勢三者緊密結合,完善了法治理論體系豐富和發展了法家理論。

商鞅的“法”即依法治國,主張用法律來約束人們。商鞅在秦國變法的目的就是用法律來約束人們,讓人們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來進行日常的生活。商鞅在秦國制定了一系列的法令制度,有些條文甚至細到對於耕牛的養殖、播種的細節,對所有從事耕作的人用嚴峻的法則來管理。在一定時期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秦國蒸蒸日上,最終統一天下。但其刻薄寡恩也導致了其悲劇性的結局,過重的嚴刑峻法也是後來秦朝速亡的主要原因。但不管怎麼說商鞅的思想智慧對後世還是有很大的影響,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其一,不法古、不循今的社會發展觀。商鞅認為歷史是一個發展的過程,不應法古。“聖人不法古,不循今。法古則後於時,偱今則塞於勢。”①他說:“聖人知必然之理,必為之時勢,故為必治之政,戰必勇之民,行必聽之令。”②這是強調社會歷史的發展具有必然之理。不法古、不循今就必須改革,所以商鞅在秦國一直銳意改革。其二,依法治國的法治思想。商鞅思想的核心是依法治國,他認為實行法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之理”。法是判斷是非功過和施賞罰的唯一標準,萬民百姓都必須一體遵行。商鞅在秦國頒佈了一系列的法令制度,並解釋清楚,力求做到家喻戶曉。“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③法令頒佈後就必須嚴格執行,“法不阿貴”,除天子外任何人都要受法的約束,即所謂的“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雖然不能做到絕對的公平,但能做到“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已屬不易,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封建關係的穩定。

申不害主張“術”,“術”是一種謹防大權旁落的方法。是監督、考察、駕馭群臣的一套祕密方法。君主掌握考核和任免臣下的方法。其基本特徵是不公開不透明,“術”不能被察覺、被識破,不然就失去了起作用與威力。這裡的“術”實際上是陰謀之術,體現著封建政治生活的陰謀面。“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生殺之權,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也。”④為了防備大臣操縱權力、玩弄法柄,申不害建議最高統治者必須用“術”,君主應以“獨視”、獨聽“、獨斷”的手段來實行統治。

韓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綜合了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思想,認為治國必須把法、勢、術結合起來,三者缺一不可。韓非不僅把法家的思想集中結合,還融合了儒、墨、名等各家學說把各家思想融會貫通從而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理論。韓非提倡法治,主張建立一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韓非曾深得秦王嬴政的賞識,雖然未獲重用,但其思想及主張卻在秦國得到了很好的貫徹、實施,是秦國日益強大,為秦國統一六國、建立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國家提供了理論上的依據。

法家學說是適應社會發展而產生的一種學說。周朝建立以後,大封王室、功臣及一些舊貴族,建立了以周王室為主體的封建國家,以周禮維護其統治秩序。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周王室及貴族統治的衰落,諸侯的大大攮奪,又加上地主階級的逐漸興起,原來的周禮已經無法繼續推行下去。所以要改革,完成一套客觀的、行之有效的行政系統已成為各諸侯國普遍的要求。於是法家思想有了發展的契機,法家思想體系也在不斷的變法與改革中日趨完善,對當時以及後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法家是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為重視的一派,他們在法律界及法理學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並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法家的理論基礎及其提出的一系列法令制度為秦朝制定各項政策提供了相當有效的理論依據。後來漢承秦制,新興的漢王朝繼承了秦朝的集權及各項制度。這也構成了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與法制主體。對我國封建大一統的實行、深入人心及社會的穩定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法家主張的“嚴刑峻法”也有很大的消極作用,直接導致了秦王朝的速亡。不過秦的速亡也對漢朝的統治者起到了警醒的作用。漢初統治者吸取秦亡之見識而推行黃老之術,使百姓得到了休養生息,出現了“文景之治”。到漢武帝時,國家更是富裕,創作了輝煌燦爛的秦漢文化,為中華民族留下來寶貴的財富。

法家對後世的政治也有深遠的影響。法家思想有助於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完成。法家主張君主專制,君主具有絕對的權威,國家的一切都要以君主的意志來執行。主張一切大權由君主一人掌握,所有人都要聽君主的調配,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完成提供了理論依據法家又主張“以法為本”“法不阿貴”等,這些思想一直到現在都有其可取之處。“法不阿貴”有利於打擊奴隸主貴族的統治,有利於新興地主階級的發展及國家制度的完善。其中,“法不阿貴”後來一直成為封建國家統治階級所遵從,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緩和了階級矛盾的作用。

再法家學說的基礎上秦國統一六國而建立了統一的王朝。書同文、車同軌、統一了度量衡、推行郡縣制,建立了從皇帝到各級官吏的一系列完整嚴密的管制,從而實踐了法家所提出的中央集權的國家。雖然秦朝因暴政而速亡,但是法家思想並未在歷史中消失,相反變得更加柔和,更有利於維護統治。漢初政府推行“黃老之術”,但法家思想也隨時可見。如劉邦命人制定禮儀以體現君主的權威,劉邦誅殺功臣等都可見權術的運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儒家學說逐步成為封建統治階級的正統思想。兩漢以後,法家思想融入儒家,德行並用成為地主階級的統治工具,獨立的法家逐漸消失,但法家對於政治及歷史的作用從未停止過。從古至今,各個朝代都在完善著法家所確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隋朝建立、唐朝完善的三省六部制度就是一種體現。三省六部制大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完善了行政體制,也是德行並用的一個體現。

法家學說所提倡的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一直成為歷代支撐政治的骨幹。很明顯國家要獲得好的治理,必須要有規章制度,也即“法”,否則國家必定雜亂不堪。人民要獲得安逸的生活,也要有“法”,否則,人民無所適從,國家就會亂。法家學說在治理國家方面具有不可磨滅的意義:每當國家危疑弱亂之時,總有賴於法家學說以成自強。而有時,法家學說也確實可以收到不同一般的效果。如三國時的曹操好用權略,即法家主張的“術”。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隨便舉一個就足以說明問題。曹操徵袁紹的時候曾下令軍隊行軍不準踐踏麥田,違者處死,可是他自己卻因座騎受驚而誤入麥田之中,曹操立即叫來管理法令的主簿為自己定罪,最終削髮代首才算結束。曹操的這一“術”效果很好,一下就嚴明瞭軍紀,主帥尚且如此,還有誰敢放肆!

法家學說的歷史觀對後世也有很大的影響。法家的歷史哲學觀相對於諸子百家來說是一種全新的、革命的觀點。儒家、墨家、道家均認為人類社會的黃金時代在過去而不在將來。自古代的“黃金時代”以來,歷史在逐漸退化。遠古的堯、舜、禹或者更遠的時候的人們的生存狀態才是人類最好的生存狀態。因此他們強調人類的拯救不在於創新,而在於回到古代。孔子喜歡援引古代權威周文王和周公來支援自己的學說;墨子與儒家辯論則援引比周文王、周公更古老的夏禹;道家為能勝過儒家,請出伏羲、神農等。法家則與他們不同。法家認為每個時代的變化都有其不得不變的原因,因此只能現實的對待當今世界。所以法家主張“美當今”,反對“法先王”,主張銳意改革、與時具進。所以,法家的代表人物一般也都是推行改革的人物。法家的銳意改革對後世也有深遠影響,後來宋朝的王安石變法,明朝的張居正改革等都是這種體現,明顯受到了法家思想的影響。

由此觀之,法家對後世的影響是深遠的,它為後世的人們提供了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使後世人在流連於孔孟之學的時候還能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以一種客觀的眼光來觀察世界,積極進取,做一些有利於當今、切與實際的事。

小結:春秋戰國時期各個學派爭相輝映、百家爭鳴,法家就是其中一個以法治為思想核心的重要學派。它起源於春秋時期,形成於戰國。其思想先驅可追溯到春秋時期的管仲、子產,後來逐步完善,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