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國學>國學經典>

道觀大全之省道協宮觀關帝廟

國學經典 閱讀(2.67W)

道教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歷史悠久的教會,它是我國本土教會,對我國的宗教信仰有著重要影響。關帝廟是武廟之祖,它是為了供奉三國時期的關羽而建造的。關羽被譽為武聖,一直受後人的供奉。大家是不是對這個道觀很好奇呢?現在不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道觀大全吧。


簡介
  振頭村在省會可以說是聞名遐邇,村史可以追溯到隋朝,至今已有一千四百餘年的歷史了。振頭的關帝廟原名“三義祠”,亦稱“崇寧真君廟”,始建於宋代。清順治十五年(1658)改為“關聖帝廟”,雍正六年(1728)又改為“關帝大廟”,人們俗稱“關帝廟”。是一座座北朝南的殿閣式廟宇。

道觀大全之省道協宮觀關帝廟

據現有碑文記載: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清順治十五年(1658)、康熙四十一年(1703)、雍正六年(1729)以及1989年都有大規模的修葺。清雍正六年九月十三日重修碑文記載,該廟由南向北的主要建築有:木牌坊、山門、鐘鼓樓、帝君閣、結義殿等。另有碑文記載,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就在廟中開辦了義學。

木牌坊在該廟正門前20米處。牌坊為四柱三殿二層飛簷雙重式木石結構,中間為兩根直徑40公分、高三丈的圓形朱漆大柱,兩側為石柱,簷為木雕斗拱飛簷,南面刻有藍底金字隸書“浩然正氣”,北面刻有“山西夫子”,筆法蒼勁。下面是一幅琉璃浮雕的“五虎上將圖”,劉備居中略高,關羽、張飛分列兩側次之,周倉、關平居下,人物造像威嚴,神態迥異,栩栩如生。南北兩面圖案相同。“五虎上將圖”上下各有二龍戲珠圖;左右上角為“單龍”木雕;左右下角為“單鳳”木雕,其造型質樸精美、匠心獨具。南北門額之上各題有五個藍底金字的楷書“義勇武安王”和“崇寧真君廟”的橫匾,匾上題款“嘉靖二十年夏四月吉日”等字樣。

  兩根朱漆柱子之間又分立石柱四根,石柱呈方形,前後鐫刻有楷書楹聯;南面分別是:匹馬過關威風逞北魏,單刀赴會英氣震東吳;義勇振綱常存心蜀漢,威風吞吳魏目無孫曹。北面分別是:黷僭崇王深春秋奧旨,秉忠尚義並日月長明;浩氣塞乾坤孫曹魄奪,精忠昭今古手足情深。

四根柱子南北兩面的楹聯字跡清晰、筆峰蒼勁,南面歌頌了關公千里走單騎,保護二位皇嫂,身在曹營心在漢。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目無孫曹的英雄氣概。北面稱讚了劉關張三人手足情誼以及華容道,斬花雄、貂禪等關公的英姿與忠勇,為後人垂範。

四柱中間為正門,高2.1米,寬1.4米,兩側為側門,高2.1米,寬1.1米。在牌坊四角護柱各有四組石雕獅子,每組二尊,一上一下,下面一尊的大獅子身上或懷中還依偎著姿態不同、數目不等的小獅子,活潑可愛,刻工細膩,形象逼真,充分體現了明代高超的雕刻藝術。木牌坊四周圍著石柱相連的石欄板,南北各有六根石柱,東西各有四根石柱,石柱頂端都雕刻著姿態各異、數目不等的大小石獅,整個牌坊共有石獅24組,36個,整個木牌坊設計奇巧,佈局合理,形式別緻,是石家莊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過了木牌坊,有一口龍眼井,曾長期供振頭大半個村飲水而不幹涸,現井口壓一磨盤,埋在地下。

關帝廟山門兩側有兩對精雕細刻石獅子,乾瘦而凶猛的為明嘉靖年雕刻的,體肥身胖的是1988年請正定縣曲陽橋村石匠雕刻而成的。

山門是一座三間硬山式建築,門上懸斗大金字匾額“關帝廟”。朱漆大門。門洞東西牆上嵌著清順治十五年(1658)、康熙三年(16647),康熙四十一年(1702),雍正六年(1728),嘉慶二十四年(1819)重修關廟的石碑。

過了山門就是“帝君閣”了,是關帝廟的主體建築。該殿面闊三間,外接拜殿,歇山式殿頂,彩繪精湛。殿內塑有“關帝藐視東吳”。只見關公端坐中央,頭戴王冠,身著綠色帥袍,外露鎧甲蠶眉緊促,怒視東南。關平、周倉託印扶刀,分立兩旁,整組塑像,威猛雄健,表現了關公藐視一切頑敵的英雄氣概。

繞過“帝君閣”就是“結義殿”。該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殿內正中塑有“桃園三結義”,西側塑有“夜讀春秋”,東側塑有“臥思神州”三組雕塑。這組“桃園三結義”雕塑,劉備居中,左手扶胸,右手託肘,目視前方,面容凝重,神態中透露出帝王神韻;關公雙拳緊抱,鳳目凝視,表現出一種忠義的英雄氣概;張飛臂膀託肘,身弓面目深沉,傳遞給人們一份忠勇的大將風範。而“夜讀春秋”和“臥思神州”分別展現了關公深夜苦讀春秋,深思如何統一神州的情景。

關帝廟後院,有一棵千年古槐,經國家林業部門勘察,認定為唐末宋初所植,至今千餘年,是省會現有最古老的古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