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國學>國學資訊>

東北特色小吃文化 粘豆包介紹

國學資訊 閱讀(1.1W)

粘豆包是東北人非常喜歡吃的一道美食,這種美食也是當地人自己製作的美食。從選料到蒸煮,這個過程都是自己親力親為。那麼關於東北特色小吃粘豆包,你具體都瞭解多少呢?接下來就和小編在中國小吃文化中一起來看看吧!

東北特色小吃文化 粘豆包介紹

粘豆包是東北人春節期間喜歡吃的一種粘食·用黃米麵和小豆餡自制而成。粘豆包最早是供祖先用的祭品,也是滿族人出門打獵時的食物。後來,努爾哈赤帶兵打仗時·粘豆包就成了冬天裡的軍糧。可以說,大清國的半壁江山裡,有粘豆包的一份功勞。粘豆包一般是在冬季開始的時候製作,然後放入戶外的缸中儲存過冬。一切工藝源自於天然,屬傳統天然食品的典範。粘豆包不但營養均衡,更包涵了古老的文化傳承,是粗糧細作的先河。

好豆包要四看:一看外形;二看色澤;三看餡質;四看底墊。

粘豆包大都是黃米麵做成,餡是豇豆、紅小豆或綠豆的。黃米麵是由糜子磨成,糜子品種也不一樣,有黑糜子、紅糜子,他們的粘度色澤大不相同。黑糜子比紅糜子粘,且色澤光亮,相比紅糜子就淡了許多。要說這豆包的口感,糜子品種是關鍵。包豆包是講究造型的,也是家風的體現。你包大了,大如饅頭,村民就會講究你家不會過日子;你包太圓了,圓如皮球,那也會招左鄰右舍的恥笑;最好的造型是底寬上窄,光滑圓潤,小巧玲瓏。擺在蓋簾上整整齊齊,就如整裝待發、嚴陣以待的隊伍

第一步“淘米”:粘豆包的做法是先把大黃米泡上半日,然後淘淨沙子,叫“淘米”,之後晾大半乾,磨成面,再用冷水和麵,像做白麵饅頭那樣進行“發酵”。待發出酸味,開始用手揉麵。這一步關係著整個粘豆包製作的成功與否,也關係到口味和色澤,所以對發麵人的要求較高。一般傳統發麵的人應該是家裡相貌較好,性格溫和,善良的人,據說這樣發出來的面就如其人一般,入口細滑,帶有絲絲甜意,色澤金黃。

第二步是制餡。將紅小豆或大芸豆煮熟(不可煮破皮),搗成豆沙醬,放入細沙糖,攥成核頭大的餡團,備用。這一步掌握煮豆的水分和火候至關重要,如果幹了或者稀了,都以為這餡料的失敗。

第三步是用揉好的黃米麵將豆餡團包入裡面,團成豆包狀,放入波羅葉(蘇子葉)的屜中大火蒸二十分鐘,即可出鍋。(也可不放蘇子葉,改墊其他東西,只要能撿起來豆包即可)

選擇豆包的底墊,就如“好馬配好鞍”一樣,也像村姑娘的穿著,是提高身價的體現。豆包底墊有蘇子葉、玉米葉、高粱葉和白菜葉等。農家最常用的是玉米葉做墊,秋天把玉米葉洗淨一紮扎晾乾備用,玉米葉墊乾爽不粘豆包,一拎一拉豆包就乾乾淨淨落在碗裡了;蘇子葉和白菜葉雖然薄,一蒸就和豆包形成一體了,不好揭,就不用揭墊了,可與豆包一併食用。底墊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傳統的做法是粘豆包一般都是在冬季把粘豆包包好,蒸出鍋後放在蓋簾上在外面室溫正常凍上。蒸熟凍完後的粘豆包成型不散。

等吃時放在鍋裡熱透了就可以。可蘸白糖吃,吃其香甜粘;也可拍成小圓餅用油煎吃,香酥脆。如今鄉下吃的東西也是花樣百出,粘豆包在百姓餐桌上也不稀罕了,也品不出小時候的味道了。

小結:粘豆包是東北人在春節的時候才會吃的美食,在打戰時期,這道美食一度都是當時的軍糧。粘豆包在製作的過程並不簡單,特別是在選料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