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國學>國學資訊>

中國戲曲大全之祁劇

國學資訊 閱讀(1.93W)

祁劇又稱祁陽班子,早期民國稱為“祁陽戲”,因形成地為祁陽而得名祁劇。祁劇是中國戲曲文化中的一部分,主要流行湖南省,是湖南省最受歡迎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在戲曲歷史中它比京劇還早400多年。大家是不是對這個戲曲很好奇呢?現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簡介
  祁劇是湖南省漢族地方戲劇種之一,它又稱祁陽班子,民國初年稱“祁陽戲”,因形成於祁陽而得名祁劇。清末又名“楚南戲”,新中國成立後,始稱祁劇。祁劇面臨的尷尬是一個普遍現象。

中國戲曲大全之祁劇

祁劇的流佈區域較為廣泛,除湖南的衡陽、零陵、懷化、邵陽、郴州等地區擁有祁劇演出班社之外,不少祁劇班社還到外省演出,曾一度形成“祁陽弟子遍天下”的鼎盛局面。

截止2015年,全湖南省地方戲劇有19種,但是很多劇種沒有專業演出團體,大部分只剩下一個表演團體,形成了真正的“天下第一團”現象,比如崑劇、巴陵戲、荊河戲、邵陽花鼓戲、零陵花鼓戲、苗歌劇等等。還有一些地方大戲劇種和地方小戲劇種,專業表演團體日益減少。

藝術特色
  祁劇,比京劇的歷史還早400年的地方劇種,舊稱祁陽戲、祁陽班子,是湖南省漢族地方戲曲中流行地域最廣、歷史最悠久的一個劇種。湖南省八個古老的地方大戲劇種中,只有祁劇佔據了永州、衡陽、郴州、邵陽、懷化、婁底等大半個湖南省的地盤。

祁陽人向愛歌舞,民歌小調極為豐富。祁陽之地信鬼好祀,多有百戲、雜技之藝。明代初年,弋陽等戲曲聲腔流入這肥沃的土地。弋陽腔與祁陽的民歌小調、祭祀歌舞相融合,形成了高腔系統。明萬曆年間,祁陽一帶的戲曲,又吸收了崑腔音樂和崑腔劇目。

祁劇的流佈區域較為廣泛。不少地區祁劇班社還到外省演出,足跡流佈桂、粵、贛、閩、滇、黔諸省。在演出過程中,祁劇與桂劇、粵劇、閩西漢劇、廣東漢劇等地方戲曲劇種,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既擴大了祁劇的影響,又豐富了自己的藝術表現形式,推動了地方戲曲藝術的發展,曾一度形成“祁陽弟子遍天下”的鼎盛局面。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祁劇積累了不少優秀的劇目。雖因歷史變故、血風腥雨,加之口手相傳的學藝方式,使不少劇目埋在了歷史的煙塵之中,但經過挖掘整理,保留下來的劇目還有近千。

祁劇兼有高腔、崑腔、彈腔3種聲腔,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地形成永河、寶河兩大流派,其舞臺語言均統一使用祁陽官話。演唱時永河派由鼓師幫腔,寶河派用嗩吶幫腔,聲調高揚、激越。祁劇劇目繁多,曲牌豐富,是彈腔為主的多聲腔的湖南大戲種。

科班
  祁劇科班眾多,名伶輩出。清咸豐、同治以後,祁劇科班到處湧現。祁劇著名班社在清嘉慶年間有吉祥班、老四喜;光緒年間有榮慶、老永和;辛亥革命以後有大舞臺、發舞臺、品舞臺、紫雲臺、大吉祥、太和園、開明、用中、國華等班。祁劇藝人歷來重視培養新人,據現有資料,自鹹、同到抗日戰爭前,祁陽縣辦有:鴻、元、如、永、祥、方、香、梅、玉、翠、文、三、喜、榮、國、麗、巧、春、超等四十二個科班。其中玉字科的李玉亮,翠字科的何翠福,三字科的唐三雄,喜字科的劉喜艮,稱祁劇三個半聰明子弟,他們都是名重一時的藝術家。培植人才最多的,當推“榮”字科班,如名醜李榮富(藝名李泥巴),名生李榮禎,名旦蘇榮蘭,他們都是馳名湘桂的大老師傅,在祁劇中享有很高的聲譽。

1933年在祁陽洪橋辦的麗華班,為祁劇第一個女子科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邵陽、武崗、零陵、衡陽又培養了大批演員,大多成為各劇團的骨幹,著名演員有李榮禎、桂鬆茂、郭品文、鄧漢葵、李泥巴、筱玉梅、謝美仙等。

傳承
  在祁劇界,藝人們有“三去贛南”之說,第一批在乾隆時期;第二批是仁和班在同治末年;第三批是福興班在清朝末期民國初年。道光帝時期,藝人龍明信帶領的新福祥班在江西寧化著名一時。民國時期,祁劇第一個女子科班麗華班於1933年在祁陽洪橋創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