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國學>國學資訊>

解讀河北有著怎樣的歷史特徵

國學資訊 閱讀(1.37W)

河北省是遍佈著早期人類的遺址,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一,河北省的大部分土地都是屬於古代的燕國和趙國,一次被稱為燕趙之地。一國兩制的靈感也是來自於古代遼國對河北的統治,那麼,河北省有著怎樣的歷史文化呢?不妨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解讀河北有著怎樣的歷史特徵


  河北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一。燕趙大地處於北方,遼闊廣袤,燕山南北,長城內外,自遠古以來就是華夏族的固有領土,也一直是傳統的農耕文化民族區域,儘管自古以來雖然歷經多次遊牧民族南下的襲擾,但漢民族始終是這塊大地的主體民族。而河北北部的長城沿線更是被歷代的中原王朝視做保衛漢族農耕文明的生命線,即便在五代後晉時期河北北部的燕雲十六州被割讓給遼國,但漢民族始終是這一地區的主要民族,因此遼國在這一地區實行漢法,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一國兩制實踐。

燕、趙大地之得名是因為在春秋戰國時期,河北省的大部分領土分屬燕國、趙國。據《史記》記載,周武王滅商以後,封宗室召公於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都城為薊),又封周公第四子於邢國(在今冀南一帶,都城為邢臺),為周初分封的53個姬姓封國之一。春秋末期,邢國歸晉,戰國初期,三家分晉後,冀中南地區屬趙國(都城邯鄲),此外今河北省境內還有中山國(在今天河北省平山縣一帶)、孤竹國(今冀東一帶,後為燕國所滅)等古老華夏族王國。

河北地區歷史悠久,在河北全省各地,遍佈著早期人類的遺址。
  河北保定,張家口一代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曾“北逐葷粥、合符釜山”。釜山究竟在何處?多年來眾說紛紜,文史資料中重點推舉的釜山就有四五處。幾年來,相關人士經查閱大量翔實的歷史、文物、地理、民俗等資料,專家座談論證,初步認為徐水釜山遺址很可能是黃帝“合符釜山”之地。有專家認為,釜山是中國大統一的開端之地,是中華民族的發祥之源。

張家口涿鹿的黃帝城位於涿鹿縣礬山鎮西2公里處。是歷史上的涿鹿故城,據《史記·五帝本紀》所述“黃帝邑於涿鹿之阿”。涿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都城。

保定市高陽縣是人文始祖初國之地,《史記》載:“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顓頊帝也”。顓頊,上古帝王,系黃帝之孫,二十歲即帝位,初國於高陽,建都於高陽古城,今舊城村,周圍九里。古志載“高陽,古頊帝墟,歷代沿革”。自顓皇建號,四千多年來,高陽為郡國,為軍鎮,為關隘,其名不易,是繼黃帝建都涿鹿之後的遠古第二故都。

保定順平則是帝堯故里,而唐縣則是唐堯最早的都城。堯帝,史稱唐堯,姓伊祁,名放勳,公元前2297年(翦伯贊《中外歷史年表》)正月十五日誕生於伊祁山堯母洞。後人為紀念堯帝,在伊祁山上建廟立祠,經多代重修和續建,逐步形成了以太子庵為中心的古建築群,每年的正月十六和七月七日,附近州縣的黎民百姓及朝廷命官,都要上山朝拜,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順平人至今仍稱伊祁山為堯山。

河北伊祁山是堯的誕生地,也是華夏民族的史封之國--唐侯國的所在地。《漢志》雲:“張晏曰,中山唐縣,堯為唐侯國於此是也。”皇甫謐《帝王世紀》雲:“堯史封於唐,今中山唐縣,後徙晉陽,及為天子都平陽,此皆在冀州之域,故曰:唯彼陶唐,有此冀方。”

公元前十五世紀,商王祖乙遷都於邢臺,經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至南庚遷奄,約130多年,公元前十一世紀,周王封召公之子於燕,封周公之子於邢,河北成為燕邢之地。

春秋時期河北省北部屬於燕國,南部屬於中山國、趙國和魏國、西北部屬代國。保定市是當時的燕趙分界線,在保定市中心原存有“燕趙分界石”。當年燕國太子丹送別荊軻去刺秦王就是在燕國國界易水河分別,現易縣的易水旁尚有古蹟荊軻塔。

中山國是春秋戰國時期一個白狄人的千乘之國,國都位於今平山縣三汲鄉境內。

邯鄲是趙國都城,現邯鄲存有趙武靈王修建的“叢臺”,市中還存在傳說中趙國丞相藺相如為避免和老將廉頗爭執而讓路的“回車巷”。邢臺存有趙成侯所建的檀臺信宮遺址和趙武靈王困龍的沙丘宮遺址。

臨漳縣一帶的漳河是魏國西門豹修建的最早的水利工程,因為“河伯娶婦”的故事而出名。

秦始皇時期這裡屬於鉅鹿郡、邯鄲郡、恆山郡、齊郡、濟北郡、上谷郡、代郡、漁陽郡、右北平郡的地域。

西漢時河北屬幽州、冀州、幷州小部分。東漢時屬幽州、冀州。三國時屬幽州、冀州,曹魏曹操曾在漳河畔修建“銅雀臺”,命其子曹植作名篇《銅雀臺賦》。

河北行政區劃圖西晉時屬幽州、冀州、司州部分。東晉十六國時期先後被後趙、前燕、前秦、後秦、西燕、北燕、南燕。南北朝時期先後屬北魏、東魏、北齊、北周。

隋代時屬冀州。轄武陽郡(大名)、清河郡(清河)、武安郡(永年)、恆山郡(正定)、河間郡(河間)、上谷郡(易縣)、北平郡(盧龍)、信都郡(冀縣)、襄國郡(邢臺)、趙郡(趙縣)、博陵郡(定州)等。

唐代時屬河北道、河東道小部分,河北道幽州范陽郡(北京)、滄州景城郡(滄縣)、冀州信都郡(冀州)、瀛州河間郡(河間)、定州博陵郡(定州)、邢州鉅鹿郡(邢臺)、莫州文安郡(任丘)、易州上谷郡(易縣)、深州饒陽郡(深州)、媯州媯川郡(懷來)、魏州魏郡(大名)、恆州常山郡(正定)、貝州清河郡(清河)、洺州廣平郡(永年)、平州北平郡(盧龍)、趙州趙郡(趙縣)等,河東道蔚州安邊郡(蔚縣)。

北宋時南部屬河北東路和河北西路。北部屬於遼國南京道、西京道東部、中京道西部,河北東路轄大名府、開德府、河間府三府;十一州:滄、冀、博、棣、莫、雄、霸、德、濱、恩,清;河北西路轄真定府(正定),中山府(定州),信德府(邢臺),慶源府(趙縣)四府。州九:相,浚,懷,衛,洺,深,磁,祁,保。

金代時屬河北東路、河北西路、中都路、西京路部分、北京路部分。

元代河北為中央直屬的中書省。河北地區轄有保定路(清苑)、真定路(正定)、順德路(邢臺)、廣平路(永年)、大名路(大名)、河間路(河間)、永平路(盧龍)、大都路(北京)、上都路南部、興和路南部、大寧路部分等。

明屬北直隸、山西小部分、韃靼小部分,仍屬中央直轄,天津開始設縣,轄永平府(盧龍)、大名府(大名)、順德府(邢臺)、廣平府(永年)、保定府(清苑)、真定府(正定)、河間府(河間)、順天府(北京)、宣府鎮等。

清代屬直隸省。轄順天府、順德府、廣平府、保定府、正定府、天津府、河間府、承德府、大名府、永平府、宣化府等。雍正八年起,直隸總督駐保定府(今保定市),現存有當時的直隸總督署。

1928年改名河北省。
  中華民國成立後,當時國民政府建都南京,今河北境域主要屬直隸省,後因直隸省名不符實,於1928年改為河北省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