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國學>國學資訊>

福州旅遊景點大全之安民巷

國學資訊 閱讀(1.81W)

本期中國地域文化欄目,小編將要為大家介紹的是福建省福州市的安民巷,〖福州地方誌〗記述:“因唐代農民起義軍黃巢入閩時,到此巷即告示安民,故名”。現如今安民巷53號是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舊址,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想知道很多關於安民巷的資料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福州旅遊景點大全之安民巷


  簡介:
  “安”者,寶蓋頭下一女字。風雨不動,處之泰然,足以假斗室乾坤,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無論自然、社會、人生,沒有什麼比"安"字更重要、更吉祥的了。至今恭賀喬遷的書贈美言,仍以"居之安"或"安居樂業"最為達意可人。唐末黃巢起義軍勢如卷席,在福州城殃及無辜的事已然無考,熄炬噤聲過黃巷的故事卻傳頌至今。再就是當年義軍過巷陌時遍貼"安民告示",時人為紀念有驚無險而引"安民"為巷名,成了千古美談。

安民巷-概述
  千年之前戰火紛飛的年代,農民起義軍佔領了閩都福州,在沒有電視、廣播和報紙的年代,為了宣告勝利、安撫百姓,防止謠言,唯一的辦法就是張榜"安民"。也許是義軍首領親自擇址,也許是下層官兵隨手張貼,總之,當時作為城鄉交接處部的一條無名小巷承載了這段歷史,它的名字也就與"安民"結下了不解之緣。宋元時代,多少官人為它改名換姓,最終仍以"安民巷"傳名人間。
  安民巷位於黃巷以南,西通文儒坊。《福州地方誌》記述:“因唐代農民起義軍黃巢入閩時,到此巷即告示安民,故名”舊有錫類坊,以宋劉藻以孝聞,後太宰餘深居此改曰:“元臺育德”。歷史上巷內人家多為社會賢達。元行省都事賈訥居之。巷西側民居舊宅仍保留勻稱格局和古樸風韻。

安民巷-歷史
  唐末黃巢起義軍勢如卷席,在福州城殃及無辜的事已然無考,熄炬噤聲過黃巷的故事卻傳頌至今。再就是當年義軍過巷陌時遍貼"安民告示",時人為紀念有驚無險而引"安民"為巷名,成了千古美談。

後一點的五代十國時期,自中原入主閩都的雄才王審知,以"寧為開門節度,不為閉門天子"而得君心,以"輕徭薄賦、保境安民"而得民心,從而奠定了閩國的基業。

到朱明王朝時,大將軍湯和奉命自海路直取閩中,從南門攻入福州城時,為申明改朝換代與百姓無涉,特在安民巷張貼告示以安撫民心。民間甚至有從"不留一人"到"不殺一人"的易字救城的玄妙說法。無論有否考據,在臺江三保街區,紀念解難人神的廟宇至今猶在。

發生於同地而不同時的幾個故事,都說明一個共同的道理:人民渴望過安平日子,人民也最記惦安平日子的締者。"安民巷"巷名的千古不易,是民心對國祚的祈求,是註定於三坊七巷的民本的座標。

安民巷-由來
  安民巷至少在宋代就有這個巷名。宋樑克家《三山志》卷四說:“元臺育德坊,舊安民巷。劉中奉藻以孝聞,郡上其事,詔賜慄帛以旌之,因號其坊曰錫類。餘太宰深登庸,以其舊居,改今名。”巷最初名安民巷,宋代劉藻因孝子出了名,政府用糧食布匹給予獎勵,《詩經》有“孝子不匱,永錫爾類”。意思說孝道做好了,能夠影響到旁人,所以將安民巷改名“錫類坊”。後來宋代羅源人餘深做了宰相,住在巷內,元臺又是宰相的雅稱,於是“錫類坊”又改名“元臺育德坊”。這是史書上說,當然可靠。

後世人對安民巷的由來有三種說法。有人說,明大將軍湯和奉朱元璋之命,從閩江口攻入福州城,在安民巷張貼安民告示“不殺一人”,所以有安民巷之名。從上面可知,宋代以前就有安民巷之名,此說不值一駁。近人郭白陽《竹間續話》卷二說:“安民巷傳黃巢亂時,安民於此。”《三山志》卷四說:黃巢過福州黃巷黃璞家時,“滅炬弗焚”,“惟此一巷以璞免”。安民巷當然不能倖免,說黃巢“安民於此”與史實不合。成書於清中葉的福州小說《閩都別記》第64、65回記載:閩王王延鈞在位時,其侄、王審知長孫“王繼圖自稱為大閩皇帝,袁廣智為開國軍師,夢餘為開國夫人,弟侄皆為列侯戰將,直攻至都。”女神臨水夫人陳靖姑率兵打退王繼圖、袁廣智賊兵。“時兵圍已解,糧食得進,夫人先請王璘(王延鈞)賑濟安民”。文章到此,特地作了註解:“合城內安民巷,即當時賑濟安民之處所也”。原來安民巷也是陳靖姑的遺蹟之一。南后街安民巷巷口的牆上神龕原是供奉陳靖姑的,後來改祀觀音大士。

元代行省都事賈訥住安民巷,“其母貞節,更名‘貞節’”(《閩都記》)明代安民巷內還有一座貞節坊,儒士鄧坦妻鄧鈴,字德和,閩縣人。“能口誦《列女傳》、《孝經》。鄭坦死時,父母看到鄧鈴尚年輕,勸其改嫁。鄧鈴用刀割雙耳表示守節,受到官府表彰。後以鄭坦侄兒鄭雲鎬為嗣子。鄧鈴82歲時,鄭雲鎬中隆慶年間舉人,做了官,鄧鈴受贈為宜人。鄧鈴著有《風教錄》,已佚。今存有《讀嶽鄂王傳詩》一首見於《列朝詩集》。

清代安民巷有兩名畫家。林瀍(1824—今存有《讀嶽鄂王傳詩》一首見於《列朝詩集》。

清代安民巷有兩名畫家。林瀍(1824——1857),字洛西,號非衣子,閩縣人。身高長眉白皙,善文章,與學者郭柏蒼交好,又擅長繪畫、音樂,好遊山水,題安民巷居所曰“蠖宿”。可惜34歲病死,葬西壇山,遺著有《秋來堂文》二卷、《詩》二卷等。清乾隆初年,福清舉人郭仁官知縣,“能以一粒粟雕觀音像,以粟殼為佛龕”,是一位微雕專家。又能畫,其《聽潮圖》繪潮起潮落,十分傳神。郭仁孫郭開泰也“工披麻山水”,50多歲病死於安民巷,郭柏蒼前往弔唁,查詢《聽潮圖》下落,因郭開泰久病,早已賣了,將錢治病。安民巷30號原是嘉慶六年(1801年)進士曾暉春故居,曾暉春生有五個兒子,都登科甲,被人譽為“五子登科”。

安民巷53號的古典土木結構院落原是1938年2月成立的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辦事處組織福州人民開展抗日救亡工作。安民巷還儲存不少較大規模古典土木建築院落,如52號的“程家小院”、47號和48號的“鄢家花廳”、34號的“觀我頤糕餅商故居”以及44號的“謝萬豐
禮餅商宅院”等。有的已列入省級、市級、區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