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風土人情>

基諾族遊記 一個民族文化的接替

風土人情 閱讀(1.93W)

基諾族是我國一個古老的民族,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我們都很好奇,這樣一個民族有什麼樣的文化呢?基諾族信仰當地的原始宗教,崇尚萬物本源,相信自然,依靠自然而活。基諾族處處體現著優秀文化,需要我們細細去了解,你準備好了嗎?下面來看看小編精選的基諾族遊記吧!

基諾族遊記 一個民族文化的接替

  來到雲南,是從西雙版納為起點開始旅程的,最初到達的是距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28公里的基諾鄉巴坡村的基諾山寨,率先來感受這片土地少數民族風情。在此我才得知,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我國56個民族中,雲南就有25個,其中獨有少數民族有15個。全省少數民族人口有1400多萬,佔總人口的33.4%以上。世居雲南的少數民族我平日聽到過的大致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壯族、傣族、僳僳族等,而個別少數民族我是第一次聽說過,比如基諾族。

來到基諾山寨,我瞭解到,基諾族是我國1979年才承認的56個單一民族的最後一個。他們人口較少,共計2萬餘人。以歷史上有名的六大茶山之一基諾山為中心,散居於四鄰山區的40多個村寨,大多世代繁衍生息在莽蒼的熱帶雨林中。"基諾"系基諾語,"基"是舅父,"諾"是後代,"基諾山"就是舅父的後代居住地。基諾族人自古以來主要從事農業,善種普洱茶。有自己的語言--基諾語,沒有文字--靠刻竹木記事。

步入基諾山寨,我進一步獲知,基諾族人崇拜太陽,男女在衣服的背後繡有太陽圖案,每一個村都有一個長老掌管著寨子的事務。在山寨門口,最先看到的是"基諾山寨"四個大大的牛角字和形似大鼓的門洞。據說,選牛角為材料是源於基諾族"走牛角路可以通向富裕之地"的傳說;而大鼓門的造型是來自基諾族的圖騰--基諾大鼓,相傳基諾族是從大鼓中走出來的民族,人們從大鼓門中走過,可以帶來吉祥如意。穿過大鼓門,進入眼簾的是一尊依山而建,仰望天空巨大的女性胸像,胸前用泥土堆成一雙巨乳,意為基諾人期望子嗣興旺、族群強盛。據說這胸像的女性是基諾族的創世女神阿嫫腰北,在她腳下鮮花樹叢中另兩座塑像則是基諾族的祖先瑪黑和瑪妞,三塑像都很莊重典雅。往前行進,瞧見有一大鼓立在路旁,被告知凡進寨的人都要走大鼓門、擊鼓進寨。進入山寨,人如同踏進綠樹花海中,身心極為舒暢。接著在太陽廣場觀看了20幾名基諾族青年男女,身著基諾族服裝,手持長棍,表演的基諾大鼓舞,隨後參觀了古老的基諾民居、基諾族大公房等,皆很有民族風情。

走出基諾山寨,我回望其居住的幹欄式別緻竹樓,想象這個男女皆穿自織白底直條紋土布、衣背繡有太陽無領對襟上衣;女性頭戴豎線花紋土布對摺的披風式尖帽;男女都有大大的耳洞,耳朵上皆帶有竹木製或銀製的刻有花紋的耳鈴;男女都有嚼食檳榔或燒花梨木染、燻黑的一口黑牙齒;男女青年到了十五、六歲必須經過基諾族的成人禮後,才能談戀愛;相信萬物有靈,崇拜祖先,尊奉諸葛孔明的古老民族,是否真如傳說那樣,其先輩是三國時期隨孔明南征而來的一支人馬,因行軍途中貪睡而被落下。諸葛亮為嚴明軍紀,不再收留這些落伍者,但為其生計,賜給他們茶、棉種子。從此,這些人就在當地居住下來,以種茶棉為生,他們用當地的竹、木、茅草蓋竹樓,把樓頂建成孔明帽子的式樣呢?但不管真相究竟如何,這一傳說至少可反映古代基諾人同漢族的親密關係。

期盼在我國多民族大家庭裡,這個族群來源不清,這個由原始社會直接跨入社會主義社會,這個最後一個被確認的少數民族,愛護好他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把本民族的特色傳統傳承下去,他們的生活能夠越來越幸福。

希望基諾族越來越繁華,我們多去關注,將美麗的傳說一直傳承下去。世代基諾族兒女一直在努力,每個傳說文化都在激勵著人們,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追隨美麗的民族文化,跟上腳步,嚮往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