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國學>國學資訊>

民俗文化的地域差異對於民族感情的影響

國學資訊 閱讀(1.44W)

中國地域文化長期以來就有著地區的差異,尤其在少數民族更加明顯。朋友們,你們瞭解民俗文化的地域差異對於民族感情的影響嗎?今天我們以“雲貴川”不同地區彝族學生對彝族活動的表現為例來講解吧!一起來看看。


  彝族人主要居住在雲貴川等西南地區,人口已經超過800萬。當由於受到地理和歷史等多方面的影響,雲貴川各地區的彝族文化差異較大,如現代重新整理的彝族文字被分為雲、貴、川三種彝文,各地方的彝族方言差異十分明顯。隨著時間的推移,貴州,雲南的許多彝族人已經不會說彝族話,各種民族的風俗文化也在慢慢流失,這大大削弱了彝族人的民族認同感和民族意識。在中央民族大學不同地區彝族同學對彝族活動如彝族年等方面的表現充分體現了地域文化的差異對民族感情的影響。

民俗文化的地域差異對於民族感情的影響

一、現象考察
  (一)在民族文化儲存較完善的地區的彝族人,由於更多的受到本民族文化的薰陶,具有更強的民族意識和民族認同感,具有更純的民族感情。一個民族在長期的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必然的形成了一個民族獨特的思維方式和信仰。而民族語言、民族的禮儀習慣、民族的風俗正是思維方式和信仰的載體,是思維方式和信仰傳承和傳播的媒介。正如滿族人曾經帶著遊牧民族的強悍和大無畏精神征服中華文明,但隨著滿族人的漢化的深化,他們開始變的保守和自大,最終腐化墮落。目前在中央民族大學的彝族人中,來自四川的彝族人由於受到更多的民族文化的薰陶,更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更純的民族感情。就一年一度的彝族年為例,每年過年的始終,都是來自四川的彝族人積極的承擔和負責,而云南貴州的彝族學生就漠不關心除了極少數的跟四川的彝族人交流比較多的比較有見識的彝族同學。

這種現象的根源在不同地域彝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懸殊。四川的彝族人,主要是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彝族人,從歷史上來講,他們在明朝以後始終於中央王朝進行長期的鬥爭,雲南貴州不甘屈服的彝族人也退到易守難攻的大涼山進行自衛戰爭。雖然他們受到四川內地、貴州、雲南的中央勢力的封鎖和圍困,但他們憑著自己頑強的生命力獨立的生存了下來,形成了近代著名的“獨立倮倮”地區。在這長期的過程中彝族先民們儲存和發展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加上現代彝族人開始在經濟、政治、思想上開始自立和覺醒,民族文化也無形的得到演變和發展。更多的彝族人開始尋找自己的民族歸宿和尋求自己獨立的民族人格。而云南貴州的彝族人在明清時期受到中央政府的鎮壓,尤其是受到平西王吳三桂的鎮壓,屈服後又逼迫他們從漢俗、講漢語、行漢規,民族文化日漸消失。雖然現代各地方不斷在宣稱發揚民族傳統文化,並取得一些成果。但由於民族文化已經失去了根基,只能是商品似的廣告,沒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區域民族文化的差異造成各地區同一民族成員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傳播的認識有地域性的差異。四川彝族人對彝族年和火把節都十分重視,這兩個節日不僅是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緬懷的儀式,更是他們在忙碌的一年中尋求娛樂和消遣的最佳時機。所有四川的彝族人,不管是城市的彝族人還是農村的彝族人都會隆重的過彝族年。彝族年在涼山是一個法定的節假日,規定統一放一週的假。所以不管四川的彝族學生走到哪裡,都會歡聚一堂,共度新年。彝族年對他們來講有一種神聖感。就像現在許多人對春節、聖誕節等過分的商業化感到擔憂一樣,四川的彝族學生都不希望彝族年像學校的社團一樣走向形式化和功利化。我們的過年的目的是為了求學他鄉的彝族學子能共同來度過這神祕的時光。可是,雲南和貴州的彝族學生更偏向依靠社團來搞宣傳,更多的注重活動人的參與數和影響力。在他們的心中這只是一個傳播民族文化的形式,缺乏對其核心與神聖感的領悟

在雲南貴州地區,沒有彝族年這種說法,他們只過火把節,他們無法體會到彝族年的深層意義。一個民族,只有它的子孫們深刻的領悟到本民族文化的深層含義,他們的文化根基才能牢固永存。再加上一些人的宣傳才能擴充其影響力。而單靠一味的宣傳而自己卻沒有領會民族文化的特質,只能說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總之,同一民族由於區域文化的差異而引起同一民族之間的隔閡,這種隔閡不僅表現在對傳統民族文化上,而且也表現在同一民族成員在平時生活中的交流,如在中央民族大學的藏族人,來自西藏的藏族人和來自四川雲南的藏族人不論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文化交流上都明顯帶有地方偏見。而要實現民族認同感的加強和增進民族團結,加大民族凝聚力,唯有加強不同生活區域的同一民族的交流,促進互相理解,也只有這樣,才能萬眾一心的共同面對和解決目前在民族地區存在的一系列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有效地解決途徑:
  (一)加強民族地區民族經濟的發展,加大民族之間經濟的聯絡和互補,從而推動民族之間文化的交流和互相吸收。骯髒的利益追逐往往造就了社會的進步和高貴的文化,德國各邦國經濟的發展根本上推動了德國的統一,美國的各州經濟的聯絡使得建立一個統一的聯邦共和國成為必然。目前的彝族地區,地區之間的交通條件雖然比內地相差甚遠,但是相比過去,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使得地區之間的交流成為可能。更為重要的是,隨著西部開發的推進,彝族地區各種資源的開發,出現了一批彝族民族企業家。他們在與外地投資者和企業家的競爭中最大的弱勢是缺乏足夠的資金和管理經驗和管理知識,而他們有效的對抗方法是同族企業家之間的聯合,實行“連橫”策略。同時打“民族企業”旗號,充分利用本土資源和本土市場,這種經濟方式的推進有助於同一民族不同地域的交流。隨之而起必然的文化也得到交流,民族認同感和民族感情也將加深。

(二)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它是一個民族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產物,也是推動一個民族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動力。加大民族文化的多層面研究和宣傳,是推動民族團結的催化劑,增進民族凝聚力的凝固劑。文化是一種生產力,文化是一種軟實力,文化是推動一個民族不斷奮進的原動力。只要有一部分有知識分子良心和民族使命感的人致力於民族文化的研究和宣傳,那麼民族的香火不會斷。而只要民族經濟的發展成為事實,民族文化的發展也會得到發展,甚至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目前民族文化研究的人不少,但存在一個嚴重的不足,就是他們的研究脫離實際,其成果只能在高等學府裡進行永無止境的說教。跟普通百姓的生活不發生關係。我們只有讓真理離開神祕的廟堂而來到尋常百姓的生活中,反映他們的生活,啟迪他們生活,文化才會體現它們的生命力,文化才會成為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