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風土人情>

隨州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隨州清明節的習俗簡介

風土人情 閱讀(1.14W)

不同地區清明節的習俗會有一些差別,下面我就來說說隨州清明節,看看大家通過看完整篇文章,能不能發現不同的地方,最好方法就是和自己家鄉習俗對比,很容易就能判斷出來,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吧!

隨州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隨州清明節的習俗簡介

  一、清明節有“掛紙”習俗。掛紙時,先要將生長在祖先墳墓上的野草,用鋤頭或鐮刀整理清除,在用小石頭或磚塊將墓紙壓在墳上,表示這個墳是有後嗣的,否則很容易被人誤以為是無主的孤墳,而受到破壞。墓紙分為白色、紅色、黃色的古仔紙以及五色紙(黃藍白黑)兩類,現在則多用五色紙,其用意是蓋厝瓦或表示子孫已祭拜過。

  二、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風箏,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三、植樹,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清明節植樹的習俗,發端於清明戴柳、插柳的風俗。關於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種傳說。最古老的傳說,是說為了紀念教民稼穡耕作的祖師—神農氏,後來由此發展出祈求長壽的意蘊。再晚點的傳說與介子推有關。據說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時,發現介子推死前曾經靠過的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更晚點的傳說是唐太宗給大臣柳圈,以示賜福驅疫。

  四、盪鞦韆,這是中國古代的清明節習俗。鞦韆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以樹椏枝為架,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五、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小結:大致還是相同,其中就是掛紙這習俗和我這裡不一樣,我們這裡除了這些習俗,還會做清明果,口感細膩,吃起來很香,是一道清明節時期特色美食,在其他地方也有許多人會做這種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