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風土人情>

冬至後的晝夜長短 晝夜時間的變化

風土人情 閱讀(4.27K)

導語:就北半球來說,從冬至開始以後白天會開始越來越長,黑夜會越來越短,這剛好和南半球相反,冬至也是我們二十四節氣中的最重要的一個節氣了,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冬至後的晝夜長短。

冬至後的晝夜長短 晝夜時間的變化

就北半球來說,冬至過後白天會越來越長,但南半球則相反。

每年的12月21、22日或23日。太陽直射點在南迴歸線上(即南緯23°26′),南半球各地晝最長,夜最短。南半球緯度越高的地方,白晝越長,黑夜越短,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北半球則完全相反。地球上距南迴歸線越遠的地方,太陽光線越傾斜,獲得的太陽光熱越少。相比之下,此時南半球比北半球獲得的熱量多。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能量仍比地面向空中發散的少,所以在短時間內氣溫繼續降低。一般北半球12、1、2三個月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這天,太陽執行至黃經270°(冬至點),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日,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黑夜越長。冬至是一年裡太陽最偏南的一天,是太陽南行的極致。

在北極圈以北,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之下,成為北半球一年中極夜範圍最廣的一天。對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的一日。就北京市區來說,冬至這天白晝僅有9小時20分,而正午太陽高度也僅有26°42‘。冬至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約50%。冬至過後,夜空星象則完全換成冬季星空,並且從今天起開始“進九”。而此時的南半球正值酷熱的盛夏。

值得注意的是,在冬至前後,地球位於近日點附近,執行的速度稍快,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陽在南半球的時間比在北半球約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冬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陽光直射點開始從南迴歸線(23°26′S)向北移動,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增長。坊間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出自《恪遵憲度抄本》)。其實嚴格來講,冬至節氣反映的是陽光直射點在地球表面的偏移規律,冬至節氣的到來標示著北半球各地在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並非是陰陽概念中的陰氣最盛的一天,“陰陽五行”即屬於“干支”範疇,“陰陽”的消長,是以“干支”為推算依據。

冬至後的晝夜長短 晝夜時間的變化 第2張

晝夜時長與冬至相反的節氣之夏至

夏至是一年裡太陽最偏北的一天,是太陽北行的極致,北半球日照時間最長的一天,也是白晝時間超過黑夜時間最多的一天。但各地的晝長時間從北到南呈遞減趨勢。這是地球自轉軸傾斜造成的晝長夜短效應,越接近兩級越明顯的緣故。夏至日那天,整個地球上除南極點和南極圈內的極夜地區外,所有地點的日出方向都是從東北方開始的,在西北方落下。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迴歸線自西向東穿過我國雲南、廣西、廣東、臺灣四省區,這四省區是我國境域內太陽在天空位置最當中的地區,日影最短、白天最長、黑夜最短,即如古人所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同時,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在當地屬最高的一天。而此時的南半球正值隆冬。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在北極圈以北,這一天太陽整日都位於地平線之上,成為北半球一年中極晝範圍最廣的一天。

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夏至過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對於北迴歸線(北緯23°26’)及其以北的地區,夏至日過後,正午太陽高度也開始逐日降低。夏季是北半球日照最長的季節,在北極圈會出現極晝,太陽終日不落。在7月1——3日,地球會運動到公轉軌道的最遠點。夏至是太陽在天空位置最高的一天,在民間有“夏至一陰生”的說法。其實嚴格來講,“節氣”反映的是季節、物候、氣候變化規律,而“陰陽五行”即屬於“干支”範疇,“陰陽”的消長,是以“干支”為推算依據。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屬陽,夏至這天陽盛無疑,但不一定是午月之中陽氣最盛的一天,具體哪天陽氣最盛依據干支推算。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大約在公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立秋前後),我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

冬至後的晝夜長短 晝夜時間的變化 第3張

小結:夏至和冬至都是我們太陽執行的轉折點,到了冬至就是地球太陽直射到北半球然後往赤道行走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