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風土人情>

揭祕漢族服飾的特點有哪些?

風土人情 閱讀(1.51W)

漢族服飾具有雍容華貴和極簡樸的兩個極端,皇親國戚、王公貴族以及各級官吏的服飾標準都不一樣。中國漢族是世界上最早有服飾禮儀的民族。那麼,漢族服飾的特點有哪些呢?就請隨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揭祕漢族服飾的特點有哪些?

  1、主要領型和其變化形式
  漢服的領型有兩種,最典型的是“交領右衽”,就是衣領直接與衣襟相連,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側的衣襟壓住右側的衣襟。漢服中左側的衣襟與右側的衣襟交叉於胸前的時候,就自然形成了領口的交叉,所以叫做“交領”;漢服都是左側的衣襟壓住右側的衣襟,在右側繫帶固定,而衣襟就是衽(rèn音認),所以叫做“右衽”。這就是漢服在歷代變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變的“交領右衽”傳統。
  歷史上有“左衽”的服飾,那是其他族群或民族的服飾習慣。後來有一些民族學習借鑑漢服,在設計或改造自己民族服裝的時候也借鑑了這一形式,比如“和服”。和服也是交領右衽的,但是,仔細區分還是有所不同的。比如,漢服交領呈英文字母“y”型,而和服不是;和服前面衣襟的相交點不在胸部,而是靠右下側,所以說交領右衽是漢服所獨有的款式特點。
  另外一種作為“交領”的補充的是“直領”和“盤領”。直領就是領子從胸前直接平行垂直下來,而不在胸前交叉,有的在胸部有繫帶,有的則直接敞開而沒有繫帶。這種直領的衣服,一般穿在交領漢服外面,像罩衫、半臂、褙子等日常外衣款式中經常運用。盤領是男裝中比較多見的一個款式,領型為盤子狀的圓形,也是右衽的,在右側肩部有繫帶,在漢唐官服中採用,日常服中也有盤領款式。

2、袖型的典型特點及其變化形式
  漢服的袖子又稱“袂(mèi音妹)”,其造型在整個世界民族服裝史中都是比較獨特的,袖寬且長是漢服中禮服袖型的一個顯著特點,但是,並非所有的漢服都是這樣。
  從袖子的寬度來說,在世界其他民族服裝中是非常少見的一種獨特款式。漢服的禮服一般是寬袖,顯示出雍容大度、典雅莊重、飄逸靈動的風采。普通百姓在夏季日常所穿的漢服款式中,一般也是以廣袖為主,因為這種袖子寬博通透,能夠遮陽、透氣、散熱。
  從袖子的長度來說,具有代表性的是長袖,至少要求在垂手時不露出手。因為深衣是一種禮服的典型,所以,深衣制度中有關於袖子長度的特別規定,要求深衣的袖子能夠“回肘”,也就是說,當手臂伸直時,袖子從指尖反折回來,長度還能夠到達肘部,即從肩部到袖子末端的長度必須是整個手臂的一倍半。平時的禮服,無論男裝女裝,袖子長度經常超過手臂,至少要達到指尖。
  其實,“袖寬且長”是漢服袖型的主要特點,但不是單一的款式特點,漢服的小袖、短袖也比較多見。主要有這幾種用法:參與日常體力勞動時勞動者的服裝、軍士將領的戰鬥服裝、取其袖緊保暖的冬季服裝等。有時候歷史上各朝代的經濟文化和審美關注不同,在袖型上也有不同的表現,比如:漢唐時期禮衣多用寬廣大袖,宋明時期的樸素褙子多用小袖。
  順便說一下,很多人看到穿漢服的時候,人們常常把小件物品放到袖子裡,於是就猜想:“可能袖子裡有個口袋吧·”漢服是沒有口袋的。那麼,有東西怎麼攜帶著呢·這個也不需要擔心,漢人自然有辦法解決這樣微不足道的問題,比如,像手巾、扇子、零錢之類的小東西,可以放在袖子裡,藉助物體自然下墜而被兜住,一般不會掉出來;也可以把某些扁平形狀的小東西放在衣襟裡面;還可以另外攜帶袋子。至於大東西,即使衣服有口袋,人們也不會放到口袋裡去吧·一般情況下,人們常常把小物品放在袖子裡,所以,袖子具有攜帶隨身小物品的實用功能。

3、穿著方式中獨特的隱扣繫帶
  所謂隱扣,其實包括有扣和無扣兩種情況。一般情況下,漢服是不用釦子的,後來即使有用釦子的,也是把釦子隱藏起來,而不顯露在外面。漢服就是用帶子打個結來繫住。同時,在腰間還有大帶,有的還有長帶子。
  所有的帶子都是用製作衣服時的布料做成。一件衣服的帶子有兩對,左側腋下的一根帶子與右衣襟的帶子是一對打結相系,右側腋下的帶子與左衣襟的的帶子是一對相系,將兩對帶子分別打結繫住就可以了。這個帶子都是完全實用性的,腰間的大帶和長帶子卻不僅有實用性,而且有裝飾性,另外還有象徵性意義,那就是象徵著權衡。漢服的大帶與和服相比,和服的更寬,而且漢服的大帶需要與衣服的整體一樣鑲嵌邊緣。

4、上衣下裳的結構方式
  在漢服的結構上,上衣叫衣,下衣叫裳。東漢劉熙·《釋名·釋衣裳》:“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庇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漢服的款式雖然繁多複雜,且有禮服、常服、特種服飾之分,但是仔細分析,根據其整體結構主要分為三大種類。
  第一種是“上衣下裳”相連在一起的“深衣”制,包括直裾深衣、曲裾深衣、袍、直身、褙子、長衫等,這類屬於長衣類,君主百官及士人燕居時服裝,燕居指非正式場合,屬於休閒類服飾。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上衣和下裳分開裁剪,在腰部相連,形成整體;其變化形式是直接直身通裁不分開裁剪的長衣。這種方式好比是“天地人合一”,有“秋水共長天一色”之美。
  第二種是“上衣下裳”分開的,包括冕服、玄端等,是君主百官參加祭祀等隆重儀式的正式禮服。顧名思義是分為上身穿的和下身穿的衣物。華夏服飾自古以來,崇尚上衣下裳,並規定“衣正色,裳間色”,也就是說,上衣是顏色端正而且純一,下裳則色彩相交錯。這種方式好比是“天玄地黃”,因為天是清輕之氣上升而成,所以用純色,地是重濁之氣下降而成,所以用間色。
  第三種為“襦裙”制,實際上也屬於上衣下裳制,但是,這種方式沒有很多的禮儀規定,一般是用於常服的。所謂“襦”就是短衣,是上身所穿的,包括上襦、短襖、短衫、半臂等;“裙”也就是“裳”,是下身穿的,包括裙、褲、圍裳、蔽膝等。襦裙是歷代女子無論士庶都喜歡的樣式,普通百姓家男子一般上身穿過膝短衣,下穿長褲或加一件短及膝部的圍裳。

漢服具備的這些獨特的結構特徵和外觀形式,和西式服裝大不相同,而且和那些受到漢服影響而產生的韓服、和服等服飾也不同,漢服作為民族服飾完全可以體現華夏民族的民族特色。同時作為一個發展完備而充分的服飾體系,漢服包含了禮服、常服等各種款式,這些不同的款式可以滿足不同的審美需求,這是其他服飾所無法比擬的。
  中國作為歷史文明大國,服飾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部分,漢服的審美特徵是中國文化的外在表現,通過對於漢服文化的研究可進一步開展傳統文化中禮儀、節日以及生活哲學相結合的研究。這樣為傳統文化可提供更好的傳承方式。通過漢服的流行,在社會整體中拓展傳統文化在現代生活的實用思路,進而帶動傳統優秀文化全面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