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風土人情>

阿昌族民族服飾 阿昌族服飾有哪些特色?

風土人情 閱讀(1.7W)

阿昌族服飾品種,男人穿著藍色,黑色或白色的翻領上衣,黑色的褲子,斜背上一個“筒帕”,喜歡在胸前穿著一條紅線結的菊花。未婚男子打白包頭,已嫁藏青色包頭。阿昌族服飾文化,你還了解多少呢?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阿昌族民族服飾 阿昌族服飾有哪些特色?

已婚婦女通常穿袖子長而窄,穿著連衣裙,裹著膝蓋,裹著雙腿,用黑色或藍色布包包。未婚女裝穿褲子不要穿裙子,頭髮上會發一個頭發,用三個指定的布圍繞辮子圈,很別緻。阿昌年輕男女喜歡在包頭插入一朵花,更常見的白菊,是一種誠信,純潔的象徵。

每逢年節時,婦女們還要配上銀飾,青年婦女胸前並排四個銀鈕釦,扣上掛四根長和匠銀鏈,腰間繫的銀鏈頭上拴著小銀灰盒,手腕上戴著銀泡花鐲,脖子上戴銀項圈,耳朵上戴著銀耳環……。男子出門要佩帶式樣美觀的“阿昌刀”。

傳統的阿昌族男子服飾大同小異,穿藍、白黑等素色斜紋布對襟上衣,黑色或藍色長褲,系黑色綁腿,未婚男子打白包頭,已婚男子打藏青色包頭,隴川縣臘撒地區成年男子有的穿左襟上衣。

婦女服飾因地而異,以隴川臘撒型和梁河型最為代表。隴川縣臘撒地區的已婚婦女穿藏青色的對襟衣服和短到膝下的筒裙,上腿裹綁腿,包戴青色包頭。未婚女子的包頭較窄,只有6—7釐米寬,包時,巧妙地在前額的包頭上繞個圓圈收尾。已婚婦女的包間寬10—12釐米。服裝上佈滿銀道飾,前胸釘四個銀扣,掛四排長8釐米左右的銀鏈子,腰繫六股鏈子,鏈子頭拴著銀灰盒。手腕上戴銀泡花手鐲或扁形銀手鐲。

梁河阿昌族婦女的服飾款式別緻,色彩斑斕,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頭飾。阿昌語稱之為“屋擺”。是用自織自染的黑棉布纏繞在頭上。當地人稱“高包頭”。這種“高包頭”。這種頭飾造型高昂雄偉,足有半為高將其展開,長達5—6米。據調查,它在我國具有包(戴)頭飾習俗的眾多少數民族中,其高度名列首位。這種頭飾是阿昌族已婚女性的標誌,關於它的禁忌甚多,要包頭飾,必須到婚禮時才可。包戴儀式神聖莊重,平時包取,長輩晚輩互相迴避,外人不可隨意觸及。此外,婦女們還佩戴直徑為3—4釐米的大圓耳圈,包間上插戳頭花棍。

筒裙,阿昌語為“姆支”。分無花紋的“素筒裙”和有花紋的“摳花筒裙”兩種。其製作從紡線印染到制經緯線,再織成布,均採用阿昌族傳統手工藝方法。摳花筒裙上用各色蠶絲線摳經織有“阿波花”、“細腳花”、“叉子花”、“香爐花”、“梨翁花”、“節子花”等與阿昌族日常生活關係密切的花紋圖案。傳說其中的節子花是當年孔明南征七擒孟獲時為阿昌族婦女衣著上制定的圖樣,它恰似一個手執兵戈的士卒,這是孔明特意鼓勵南夷邊民手執兵戈,把守邊關,保衛好自己的疆土(《阿昌族簡史》,雲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裙腳上鑲有3—5道花紋,意為水溝,代表著祖先的農耕生活。舊時未婚女子也穿筒裙,現在僅限於已婚女。這種筒裙工藝複雜,織成一條筒裙,費時費力,還需要掌握高超的紡織技藝。因此,與之相關的禁忌甚多,如年幼女子不能吃雞爪,否則織裙時線亂;不能吃雞翅膀,否則織裙時線束編斜,難織好花紋;男子不能跨越等等,頗具神祕色彩。

雙腳“和”生絲“是阿昌兩種服裝件。”黑色的雙腳“編織像裙子一個尿布圖案,指甲紅色羊毛毛絨和花紋圖案,貝殼類配件的邊緣婦女正在拜訪親戚朋友,節日節日應在小牛部”扭曲的腳““”麥“是圍巾,黑色,方形,四條繡花和秋天用”蚱蜢花“製成的羊毛和顏色通常可以用來包裝東西。

小結:阿昌族的男生和女生的服飾差異是非常大的,阿昌族的男子服飾普遍的會比較的簡單。女生的服飾則相對比較的花哨,在顏色上就能夠彰顯出來,阿昌族的很多女生的服飾顏色比較豔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