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風土人情>

畲族勞動習俗 畲族勞動有哪些風俗

風土人情 閱讀(2.18W)

畲族是我國傳統特色少數民族,畲族多數人都是以務農為主。畲族人民都非常熱情,非常的好客。那麼關於畲族的勞動習俗,你具體都瞭解多少呢?畲族勞動有哪些風俗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畲族勞動習俗 畲族勞動有哪些風俗

畲族以農為本,在祭祀日和時令節日裡都舉行祈求神靈庇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儀式。其中農曆正月的清醮是隆重的祈求豐收的祭祀的祭祀儀式。畲族與生產有關的時令節日有牛歇節、圓冬節等。平時結合農事活動的祈福更是經常舉行。農曆正月七年級至初四"開正福",初五有"下神福",二月七年級"春福",八年級有"土地福",立夏日"夏福",端午節後"保苗福",白露日"白露福",立冬日"冬福",除夕"完滿福"答謝神明保佑一年的農事活動。

農忙時節,畲家有"門有落鎖"習慣,即全家出工,僅用一根小竹條或小木棍拴在門扣上,以示屋內無人。冬季收成後,田野作徹底清理,聚族擺宴,男女勞力一起飲酒慶豐收,俗稱"理園埕"。

做福:即開正福,正月七年級至初四日,主要是祈求一年四季平安;農曆二月七年級(或八年級),為春福,祈求春耕順利、五穀豐登;立夏日為夏福,慶祝麥子收成,這一天有吃麵條和夏餅的習俗。有的畲族人家還要拿麥子換面。端午節前後(或農曆五月三十日)晚稻番薯都已栽插,為保苗福,求保護莊稼免遭病蟲害、獸災、旱災等,以祈求禾苗茁壯成長;白露日為白露福,答謝神明保佑秋糧進倉;除夕為完滿福,答謝神明庇佑並慶祝一年的農事活動順利。

牛歇節:農曆四月初八日為畲族的牛歇節。是日凌晨,畲族農民要把牛趕到山上吃露水草,梳洗牛身,做牛欄衛生,還以泥鰍雞蛋泡酒,或用米粥等精飼料喂牛,嚴禁對牛棍打鞭甩。修有"牛王廟"的村莊也在這一天供祭。

嘗新節:農曆七八月水稻收割後過嘗新節,又為"食新節"。按畲族傳統,開鐮收割必須先擇吉日,把頭一趟割一的稻穀碾成米,煮成白米飯,供祭地方神、祖公神灶神。祭畢,請親鄰一起品嚐新飯。桌上要請本家長輩先"動箸",以示尊敬老人,祝賀老人健康長壽。是日客人越多越好,據說"多一人嘗多一人糧"。各人飯罷,還要盛一碗米飯放在桌上,稱為"剩倉"。

圓冬節:"立冬"畲族農戶的圓冬節。這一天,戶戶礱糯谷,舂米做餈粑,全家共餐,慶祝一年辛勤勞動取得的好收成。有的人家還要殺雞宰鴨烹食,俗稱"理園埕",田園種植大計到此已料理完畢。個別畲民因某種原因"立冬"末曾做餈,那麼,到"冬至也要補上"圓冬節"這一餐,或舂米餈或做湯圓先供祖,後全家吃湯圓,以祝來年好收成的習俗。

狩獵習俗
  狩獵是畲家男子的副業。狩獵時既有個人單獨進行,也有集體行動。狩獵需要協同行動,即3--5人一幫、7--8人一組,事前做好分工。到達狩獵地點,有的隨帶獵犬搜山,有的守候在野獸必經之路,伺機身擊。其行獵方式有土銃射殺、弩殺猛獸、竹槍殺獸、竹吊拴獸、木籠框獸、陷阱困獸、累刀刮獸等。

畲民出門行獵時,要拜"獵神"為"田公元帥"或為畲族始祖。

獲得獵物時,擊中野獸第一銃者,可分得獸頭、獸皮和部分獸肉。要就第一銃擊中,野獸仍在奔逃,由另一個人補銃後,野獸才死的,獸頭獸皮歸第一銃者,部分獸肉則與補銃者均分。其餘獸肉按出獵者(含旁觀者)人頭平均分配。要就獵到中等野獸(如野兔、雉雞等),就推舉出一人把獵物煮好,各戶拿出一些酒來聚食。

建房習俗
  畲族一戶建房,全村幫工,幫工者只用酒飯,不拿工錢。建房前要擇吉日奠基、架木馬,而後劈扇料,製作木構件。上樑之日,要備熟豬頭、雞、魚、酒、菜,以及草鞋、木屐、雨傘、筆墨硯、鏡子、胭脂、頭梳、花線、紅帶子等物祭魯班仙,請紫微鑾駕。上樑時辰一到,鞭炮齊鳴,木匠師傅將纏懸紅布的正樑架好後,用親朋送來的稻米與紅布壓樑,備饅頭分饋眾人,以示彩頭好,並在當晚宴請工匠和親戚朋友。

房屋落成後,擇日砌灶,然後擇吉日入宅(遷入新房居住)。入宅時全家人手拿工具、火把或燈籠,象徵生活紅火,戶主肩挑祖公香爐、斗燈和火缽,路上不斷地往火裡撒鹽,發出爆聲,象徵發丁發財,同時放炮竹,按輩份大小魚貫進入新房,爾後把祖公香爐。斗燈移到廳堂桌上,點香秉燭拜祭。當晚擺入厝宴請親戚朋友。

小結:畲族人平時都是務農為主,當地人會有抓們的祭祀活動,祈禱來年能夠豐收。當地建房的時候,一般都會會宴請當地的人,慶祝這一天的開工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