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風土人情>

福建畲族文化 本土農耕習俗

風土人情 閱讀(7.77K)

畲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主要聚集在福建地區,他們通用漢文,在生活跟農耕上面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畲族文化的久遠,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道彩虹。生活方式主要以大分散,小聚居,繁衍著他們的子孫後代。你想了解畲族文化嗎,下面一起來看看畲族的本土農耕文化吧!

福建畲族文化 本土農耕習俗

  畲族以農為本,在祭祀日和時令節日裡都舉行祈求神靈庇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儀式。其中農曆正月的清醮場是隆重的祈求豐收的祭祀的祭祀儀式。畲族與生產有關的時令節日有牛歇節、圓冬節等。平時結合農事活動的祈福更是經常舉行。農曆正月七年級至初四“開正福”,初五有“下神福”,二月七年級“春福”,八年級有“土地福”,立夏日“夏福”,端午節後“保苗福”,白露日“白露福”,立冬日“冬福”,除夕“完滿福”答謝神明保佑一年的農事活動。

農忙時節,畲家有“門有落鎖”習慣,即全家出工,僅用一根小竹條或小木棍拴在門扣上,以示屋內無人。冬季收成後,田野作徹底清理,聚族擺宴,男女勞力一起飲酒慶豐收,俗稱“理園埕”。

做福
  即開正福,正月七年級至初四日,主要是祈求一年四季平安;農曆二月七年級(或八年級),為春福,祈求春耕順利、五穀豐登;立夏日為夏福,慶祝麥子收成,這一天有吃麵條和夏餅的習俗。有的畲族人家還要拿麥子換面。端午節前後(或農曆五月三十日)晚稻番薯都已栽插,為保苗福,求保護莊稼免遭病蟲害、獸災、旱災等,以祈求禾苗茁壯成長;白露日為白露福,答謝神明保佑秋糧進倉;除夕為完滿福,答謝神明庇佑並慶祝一年的農事活動順利。

牛歇節
  農曆四月初八日為畲族的牛歇節。是日凌晨,畲族農民要把牛趕到山上吃露水草,梳洗牛身,做牛欄衛生,還以泥鰍雞蛋泡酒,或用米粥等精飼料喂牛,嚴禁對牛棍打鞭甩。修有“牛王廟”的村莊也在這一天供祭。

嘗新節
  農曆七八月水稻收割後過嘗新節,又為“食新節”。按畲族傳統,開鐮收割必須先擇吉日,把頭一趟割一的稻穀碾成米,煮成白米飯,供祭地方神、祖公神灶神。祭畢,請親鄰一起品嚐新飯。桌上要請本家長輩先“動箸”,以示尊敬老人,祝賀老人健康長壽。是日客人越多越好,據說“多一人嘗多一人糧”。各人飯罷,還要盛一碗米飯放在桌上,稱為“剩倉”。

圓冬節
  “立冬”畲族農戶的圓冬節。這一天,戶戶礱糯谷,舂米做餈粑,全家共餐,慶祝一年辛勤勞動取得的好收成。有的人家還要殺雞宰鴨烹食,俗稱“理園埕”,田園種植大計到此已料理完畢。個別畲民因某種原因“立冬”末曾做餈,那麼,到“冬至”也要補上“圓冬節”這一餐,或舂米餈或做湯圓先供祖,後全家吃湯圓,以祝來年好收成的習俗。

小結:畲族文化展現出了內涵極其豐富的存在,他們創造除了物質文明跟精神文明。在經濟發展的不斷變化中,我們應該攜起手去保護。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多樣性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