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風土人情>

土樓客家文化 閩南土樓的建造

風土人情 閱讀(2.9W)

土樓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山村居民建築,它源遠流長,風格獨特,規模巨集大,結構細密等特點展現於居民建築藝術之林,我們要動手保護起來,讓中華文明傳承下去。中國傳統建築中土樓從何時發展起來的?下面咱們來了解下閩南文化吧!

土樓客家文化 閩南土樓的建造

  土樓選址和造型都按照風水來定
  建造土樓首先要選定屋址,主家會請風水先生拿著羅盤來測定位置,客家人很看重風水,最好的位置是背後有山,前面有水,這是比較複雜的一套過程;然後就是泥土匠和主家商量土樓的樣貌,是方的還是圓的,方圓有時候也是依靠風水來定的;主家要考慮自家的人口,人口多自然要建造大一些的,人口少就建小一點的,當然了,主家的經濟實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洪坑的振成樓用了8萬兩光洋,這也不是一般的主家能建得起的。

方形適合居住圓形適合防禦
  土樓的形狀有許多種,土樓主要是方和圓兩種造型,方形的更適合居住。因為圓形的土樓,每一間房子都有一個弧度,俗稱“斧子屋”,這樣很不好擺放傢俱;同時圓形的土樓鋪瓦也不如方形土樓好做。以前土樓裡的家族為了公平,分家是抓鬮的,這樣方形的土樓會有四個死角,人們不愛住,圓形土樓就不存在這個問題。要是從防禦外敵的角度看,圓形土樓沒有死角,更適合防禦。

建造用土是混合發酵的熟土
  建造土樓用的是熟土。土樓需要先打石腳,也就是地基,一般來說,一米厚的牆,石腳的厚度是96釐米,這樣給內部裝修留了點餘地。建土樓都是就地取材,肥土不能用,肥土就是水稻田裡表面那層施過肥的土,這種土不能夯;土也會有不同的比例,不能全是黃土,這種土太黏,容易開裂,也不能全是沙土,這種土夯不實。幾種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起來,先進行發酵,一般來說發酵的時間越長越好,建土樓的前一年就開始準備土了。

大型的土樓要建好幾年,每年秋後開始建樓,每年只能蓋一層。一年之後房子乾透,才再建一層。土樓是會縮水的,一年會矮一點,所以這對木匠就很有考驗,每個木工都知道要留出一個“縮水間”,等房子乾透了,門窗都剛好合適。

小結:土樓既然是世界遺產,那麼土樓居民也是文化的一部分。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住在土樓裡了,都出去工作了,土樓已經不適合現在居住了,可以當做旅遊業發展,不影響原本的樣貌,稍微修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