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風土人情>

彝族火把節作文精選

風土人情 閱讀(2.25W)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裡彝族排行老六。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家庭裡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性格和特色,就拿老六來說,他最具特色的當屬火把節和左腳舞。那麼,關於彝族火把節的作文應該怎麼寫呢?大家隨小編一起去欣賞這麼一篇作文吧。

彝族火把節作文精選

  彝族的火把節
  我們國家有56個民族,56個民族都有各個民族的特色、習慣。比如:蒙古族的“白節”、藏族的“女兒節”、苗族的“開年節”等等。那我就個大家介紹一下彝族的火把節吧!

關於火把節的來歷,路南一帶彝族傳說,古時有個魔玉殘酷壓迫百姓,群眾忍無可忍,便群起而攻之。但魔王堡壘久攻不克,於是改為用羊群火攻,就是在每隻羊的雙角和後腿綁上火把,驅羊進攻,結果獲勝,人們為了紀念這次鬥爭勝利,乃於每年夏曆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相慶,由此形成了火把節。

在一次火把節之前的採訪上,一個42歲的彝族人潘木乃像孩子般陶醉其中。

“每家每戶都要喝杆杆酒,窮的村殺兩三隻雞,富的村殺頭牛。”他說,“最開心的還是跳達體舞,看賽馬和摔跤,多有味道的喲!”

火把的亮度可不比煙花差多少,可以將整個地方照亮的如同白晝。這就是火把節的特色,幾千甚至幾萬人在一起點燃火把這才是壯觀的一幕。

早在火把節的第一天,彝族村寨裡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前豎立若干火把,準備活動使用。同時在村寨附近選擇一塊開闊地,在地中央豎立一根長10~20米的青松,青松頂端橫放一根掛滿紅色紙花的木棒,緣青松四周用易燃柴草堆砌成一個類似於寶塔形大火炬,作為活動場所。

第一天是祭火,家家戶戶舉著火把遊走于田邊地角、並且殺牛宰羊。

第二天是傳火,這一天男男女女聚集在一起選擇配偶,展示才藝。所以有人稱為“中國第二個七夕節”。

最後一天是彝族傳統火把節的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彝語稱之為“都沙”,意為“送火神”。在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涼山彝族自治州,火把節這一延續千年的傳統,在一年一度的火把狂歡、彝族選美、摔跤、“朵洛荷”等彝族特色活動中,在現代社會的不斷撞擊下得以傳承。

傍晚,節日活動的主持人率領鑼鼓隊敲鑼打鼓,寨中各家聞聽鑼鼓聲即出門點燃火把,男女老少舉著火把向活動場所彙集。人們到齊之後,主持人一聲號令,大家舉火把向寶塔形火炬奔去,將其點燃。一時火光沖天,歡聲四起,大家各舉小火把圍著大火炬,跳起“豐收舞”,唱起豐收歌,載歌載舞,熱情奔放。

在狂歡夜觀賞了盛大焰火晚會的美國遊客詹姆斯?艾普說:“這些燦爛的煙火是我出生以來看過的最美的!”為了過中國的火把節,他和朋友專程從家鄉遠道而來。

“農村裡不管是老人小娃,慶祝火把節的興致還是不變,到了過節,四面八方的人都必須回來。”潘木乃說。

去年,涼山彝族火把節成為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這一古老文化傳統的保護與傳承已引起各級政府的重視。

“火把節的傳統有慢慢被年輕人淡忘的危險。”涼山州彝學會會長巴莫爾哈認為,將它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彝族人民及其後代、地方領導都是個教育,也可以讓外界來關注和保護它。

火把節是中國彝族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一般在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舉行。傳統火把節裡,彝族人民點燃火把,繞房前屋後、田間地頭巡遊,以消災避難,祈求幸福。

 小結:火把節是很多民族都有慶祝的節日,並非是彝族人的專屬,而關於彝族火把節的傳說也有很多版本,想知道更多,可以關注我們星座360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