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風土人情>

錫伯族簡介 錫伯族介紹

風土人情 閱讀(1.02W)

錫伯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是分佈在新疆地區,還有少數的散居在遼寧、吉林地區。那麼關於錫伯族的文化,你具體都瞭解多少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錫伯族簡介 錫伯族介紹

錫伯族世居呼倫貝爾大草原和嫩江流域。錫伯族與古代鮮卑有淵源關係。18世紀中葉西遷至新疆察布查爾等地,現多數居住在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和霍城、鞏留等縣,在東北的瀋陽、開原、義縣、北鎮、新民、鳳城、扶余、內蒙東部以及黑龍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錫伯族人喜愛騎馬射箭。因而,錫伯族享有“射箭民族”的美譽。他們能歌善舞,“東布林”是錫伯族特有的彈撥樂器。

錫伯族的“喜利媽媽”
  每逢正月七年級日,錫伯族家家戶戶都要供奉“喜利媽媽”,求她保佑全家平安,人財興旺。“喜利”是錫伯語“藤蔓”、“系”的意思,“喜利媽媽”譯為漢語即為“世系媽媽”或“子孫媽媽”之意。“喜利媽媽”的牌位一般在堂房的西北角上,其象徵儀標是一條兩丈多長的絲繩,上系小弓箭、小靴鞋、箭袋、搖籃、銅錢、布條、背式骨 (豬羊膝骨)、木鍬、木叉、毛巾等物。其中背式骨標明輩數,即添一輩人,加一背式骨。小弓箭一般用紅絲繩紮成,生一男孩掛一小弓箭,希望孩子將來成為一名騎射能手;生個女孩就掛一布條,希望女孩將來成為一名純潔、善良、賢慧的姑娘。銅錢表示一家生活幸福。木鍬、木叉等表示農業豐收。要是兄弟分家,就重新拉繩,從頭掛起。製作“喜利媽媽”所用的東西要到本村人口多、輩數全的人家去找,並要邀請家族中年紀最大、子孫滿堂的人來製作。因此,“喜利媽媽”既是錫伯人希求子孫繁衍不斷的象徵,又是記載錫伯族家庭世系的族譜。

錫伯族風俗習慣
  錫伯族比較重視的禮節有滿月禮、週歲禮、婚禮和葬禮,這其中又以婚禮和葬禮最具民族特色。錫伯族的傳統婚禮非常熱鬧,他們的婚禮一般要舉行三天;第一天稱送“喜車”、第二天主要是在女家舉行嫁女“薩林”(宴席)、第三天是新郎家的大宴(安巴薩林)。錫伯族的葬禮比較繁雜,從為逝者洗理到出殯,要舉行一系列的儀式。主要有死屍的洗理、設靈堂停屍、報喪、弔唁儀式、出殯。

錫伯族的禁忌
  錫伯族的禁忌是很多的,包含範圍較廣,包括婚姻、喪葬,飲食、婦女、疾病等方面。

錫伯族的娛樂活動
  錫伯族的娛樂活動豐富多彩,包括射箭、摔跤、賽馬、角力、滑冰等活動,此外還有盪鞦韆、放風箏、棋類(卡塔)、嘎爾出克(比石)遊戲等。

射箭和摔跤歷史悠久,錫伯族素有“驍勇善射”的美名。在錫伯族的村莊裡,經常可以見到八九歲的男孩,身背用柳條紮成的小弓,手拿用芨芨草棍製作的小箭“練兵”。

錫伯族的飲食
  錫伯族的飲食種類較豐富,麵食有發麵餅、死麵餅、鍋盔、饅頭、麵條、拉麵等。餡食有包子、餃子、韭菜合子、肉餡餅等。米食有大米乾飯、抓飯、大米(小米)稀飯。

錫伯族的宗教信仰
  原始信仰。錫伯族在長期從事狩獵、農牧業生產過程中,產生了許多原始信仰,併成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同時,在崇拜以上神靈的同時,還信仰薩滿教和喇嘛教。

錫伯族,主要分佈在新疆伊犁地區的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和遼寧、吉林等省。錫伯族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跟滿語很接近。錫伯族兼用漢、維吾爾、哈薩克語。錫伯文是民國36年(1947年)在滿文基礎上改變而成的,一直沿用至今。

小結:錫伯族他們的語言主要是和滿語比較的接近,他們的語言也是滿語為基礎所改的。錫伯族的飲食,主要是以麵食為主,很多的像是麵餅、麵條、包子、餃子這些都是他們日常的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