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風土人情>

揭祕數九天什麼時候最冷

風土人情 閱讀(1.6W)

中國的民俗文化是豐富多彩的,“數九”便是中國的民俗文化之一,“數九”又被稱之為“數九九”,“數九九”起源於什麼時候,具體已經沒有切確的資料。你知道什麼是“數九九”嗎?“數九九”又是什麼時候最冷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揭祕數九天什麼時候最冷

  “數九”又稱“冬九九”,是我國冬季一種民間節氣。“數九”從每年陽曆12月下旬初“冬至”的次日開始。“數九”的習俗很多,以“九九歌”最為廣泛和悠久。這些歌謠巧妙地利用自然界的物候現象,生動反映九九中的天氣變化規律。就我國多數地區而言,二九過完時,天氣並非最冷,而只是“一九二九,伸不出手”。四九完時,差不多是“大寒”節氣了,所以說“三九四九,凍死母狗”。五九以後,大地漸漸回春,天氣由冷漸暖,故“五九六九,河邊看柳;七九八九,單衣行走”。到了九九,已是“驚墊”節氣,所以“九九聞雷,響聲持久”。明代出現了“畫九”的習俗。所謂的畫,實則是冬至後計算春暖日期的圖。明代《帝京景物略》載:“冬至日,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此外,清代還有“九九消寒詩圖”,圖中每九天四句,共三十六句,內容從遠古時代的到本朝代的“大清坐金鑾”,稱得上是一部富有雅趣的歷史“大事記”。繼“畫九”後,清代又出現了“寫九”的習俗。“寫九”的文化味也是很濃的,往往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或“春前庭柏風送香盈室”九字(當然是繁體),先雙鉤成幅,從頭九第一天開始填寫(類似書法練習中的“描紅”)。用粗毛筆著黑色,每字九筆,每筆一天,九字填完正好八十一天。有意思的是,每天填完一筆後,還要用細毛筆著白色在筆畫上記錄當日天氣情況,所以,一行“寫九”字幅,也是九九天裡較詳細的氣象資料。

數九簡介
  從冬至之日起,中國即進入了數九寒天。天文專家介紹說,“九九”是我國北方特別是黃河中下游地區更為適用的一種雜節氣。它從冬至那一天開始算起,進入“數九”,俗稱“交九”,以後每九天為一個單位,謂之“九”,過了九個“九”,剛好八十一天,即為“出九”,那時就春暖花開了。

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區的漢族勞動人民,禦寒保暖條件較後代簡陋缺乏,寒冬也被視為威脅與懲罰而對天寒地凍生恐懼感,直接影響人民情緒,甚至會覺得冬季莫名奇妙漫長。當時漢族人民為捱過漫長冬季,遂發明以“數九”方法消遣,以打發時間緩解寒冬威脅下出現的心理危機。而當時圍著家眷數九亦被視為逍遙境界。

數九習俗
  “數九”的習俗很多,以“九九歌”最為廣泛和悠久。這些歌謠巧妙地利用自然界的物候現象,生動反映九九中的天氣變化規律。就我國多數地區而言,二九過完時,天氣並非最冷,而只是“一九二九,伸不出手”。四九完時,差不多是“大寒”節氣了,所以說“三九四九,凍死貓狗”。五九以後,大地漸漸回春,天氣由冷漸暖,故“五九六九,河邊看柳;七九八九,單衣行走”。到了九九,已是“驚蟄”節氣,所以“九九聞雷,響聲持久”。數九習俗明代出現了“畫九”的習俗。所謂的畫,實則是冬至後計算春暖日期的圖。明代《帝京景物略》載:“冬至日,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此外,清代還有“九九消寒詩圖”,圖中每九天四句,共三十六句,內容從遠古時代到本朝代的“大清坐金鑾”,稱得上是一部富有雅趣的歷史“大事記”。

繼“畫九”後,清代又出現了“寫九”的習俗。“寫九”的文化味也是很濃的,往往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或“春前庭柏風送香盈室”九字(繁體),先雙鉤成幅,從頭九第一天開始填寫(類似書法練習中的“描紅”)。用粗毛筆著黑色,每字九筆,每筆一天,九字填完正好八十一天。有意思的是,每天填完一筆後,還要用細毛筆著白色在筆畫上記錄當日天氣情況,所以,一行“寫九”字幅,也是九九天裡較詳細的氣象資料。

小結:每個九天中天氣的冷暖變化不同,人們憑著長期的經驗進行了形象記錄和概括,編成謠諺,流傳於漢族民間口頭,稱作“九九歌”。因為中國地跨北溫帶和亞熱帶,各地氣候冷暖變化不一樣,所以各地的“九九歌”的內容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