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風土人情>

什麼時候入伏和數九 怎麼計算的

風土人情 閱讀(1.44W)

入伏也就是進入三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一般會持續四十天左右,每年的時間不太一樣,數九天是在冬至開始,從寒冷的冬天都春暖花開的春季。一起看看入伏和數九是怎麼計算的吧。

什麼時候入伏和數九 怎麼計算的

在我國傳統天干地支紀日法中,一年365天都是按照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與地支(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確定的,每六十日為一個迴圈。這樣,中國傳統曆法中,每天都有個天干地支,比如甲子、丁已……等。按照“冬至逢壬數九”之傳統計演算法。正確的計算應該是:。

  冬至及其後逢“壬”的那天開始數九。如果冬至那天正好逢“壬”,那“數九”就可以從冬至起算,但起算的依據不是“冬至”,而是“冬至逢壬”,所以,籠統地說“數九”從冬至開始是不對的。

  “數九”就是九天為一個“九”:一共9個“九”,共81天,其中一九至四九正好經歷冬至、小寒、大寒,所以是冬天裡最冷的一段時間;過了“大寒”就是次年的第一個節氣“立春”,立春天氣開始轉暖。

  一年之中,與“數九”相對應的是“入伏”,入伏即到了盛夏。那麼又從何日開始入“伏”?傳統計法是“‘夏至’三‘庚’入‘伏’”。即是“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入伏,每伏十天,一共3個“伏”天,出伏後,天氣開始變冷。

  這就是“夏至三庚入伏”與“冬至逢壬數九”的傳統計算方法。可有人說夏至那天“入伏”,這是不對的。即使夏至逢“庚”,也還有兩個“庚”才能入伏。近些年來為什麼會出現“夏至即入伏,冬至便數九”的計演算法呢?我以為這與我國近些年來正式出版發行的歷書類有關。這些出版物上沒有干支紀日的“甲子”不說,有的還標明夏至“入伏”、冬至“數九”,之誤導!

  小結: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而數九天是一個從寒冷到暖和的天氣變化,一個是最熱,一個是最冷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