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民間工藝>

臘八節的歷史 為什麼定在臘月初八

民間工藝 閱讀(9K)

每年的十二月初八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臘八節,在古代的臘八節,有一個習俗一直到今天還是存在的,那就是喝臘八粥,在那時候上到皇帝,下到百姓,都會製作臘八粥。關於臘八節的歷史你瞭解多少呢?

臘八節的歷史 為什麼定在臘月初八

蜡月與臘月農曆十二月,又稱為臘月,也稱蜡月。

  十二月是一歲之終,天寒地凍,古時農閒的人們無事可幹,便出去挖點野菜,或者打點野獸。

  一來補充點過冬的食物,二來用這些食物祭神敬祖,以求來年五穀豐登,平安無事。

  這年末祭神敬祖之事,“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蠟(zhà),秦曰臘。

  ”周代與秦朝不同,前者稱“蜡祭”,後者稱“臘祭”。

  周代為啥稱此年末祭祀為“蜡祭”呢?

  因為“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禮記·郊特牲》)

  意思說,“蠟”就是索取之意,年末十二月份,萬木枯槁,天寒地凍,人們就在萬物之中搜索能吃的。

  所以年末大祭就稱之為“蜡祭”。

  而十二月,也被稱之為“蜡月”。

  到了秦朝的時候,秦人好武,尤喜打獵,所以這年末祭祀一般都用打獵得來的野獸為祭品,所以稱之為“獵祭”。

  “獵”與“臘”字形很像,而且祭祀的祭品正是野獸的“肉”,慢慢的,“獵祭”就被叫做“臘祭”,十二月也就被稱為“臘月”了。

  這裡順便解釋一下,為啥跟人體部位或者肉有關的字都用“月”字旁,而不用“肉”字旁。

  那是因為中國古代的甲骨文是象形文字,在甲骨文中“月”和“肉”很像,演化到後來,就用“月”代替“肉”,成為與人體部位或者肉有關的字的偏旁。

  臘日農曆十二月為臘月,但是一開始“臘祭”的具體時間,也就是“臘日”並不固定,而是擇日進行。

  到了漢代的時候,“臘祭”中首次加入了“驅儺[nuó]”的活動,驅除陰晦疫鬼。

  根據五行相生理論,這時“臘祭”被固定到冬至後第三個戌日。

  到了南北朝的時候,樑的開國之君梁武帝,把臘日定在十二月初八,這與他篤信佛教有關,因為十二月初八是佛祖成道日。

  傳說中佛教始祖釋迦牟尼在這一天得道成佛,所以梁武帝將祭佛與中國人傳統的祭神祭祖一起進行,從而達到宣傳弘揚佛教的目的。

  所以,臘祭這一天,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法寶節”。

  這麼一來,臘日就被固定為十二月初八,臘祭也被稱之為“臘八節”。

  小結:臘八節還是一個祭祀神靈和祖先的節日,在臘八節,人們都會祭祀,祈求吉祥和豐收,古代十二月叫臘月,所以稱之為臘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