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民間工藝>

中秋節的由來簡介 中秋節風俗介紹

民間工藝 閱讀(1.88W)

中秋節在中國是很重要的節日,僅次於春節,在中秋節的時候,一家人團聚在一塊吃月餅賞月,還可以參加一些地方的中秋節活動,而且中秋節還可以一家出去遊玩。中秋節是怎麼來的呢?一起往下看看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的由來簡介 中秋節風俗介紹

中秋節,即農曆八月十五。八月十五為什麼叫中秋節呢?這是因為七、八、九三個月為一年四季的秋季。八月十五正好是時間的一半,是秋季的正中,所以謂之中秋節。

  中秋節,是我國的一個古老的節日,我國人民過中秋節的習慣由來已久。

  農民春天撒下的種子,經過夏鏟夏蹚等辛勤的田園管理,到了中秋節,五穀雜糧相繼成熟。舉目一片金黃,就要開鐮收割大田作物了。人們為了喜慶豐收,能改善生活而祝賀。所以,中秋節也是慶祝豐收的節日。

  中秋節,習慣上又把它叫團圓節。因為每月的十五日月最圓,八月十五又時值秋高氣爽,這天夜間月又最亮。外出辦事和遠離家鄉的人,有條件的都要趕回家中團聚。所以,這天晚上,人們在浩月從東方升起時,家家戶戶都把西瓜、月餅等最圓的果品、食物,放在院中的桌子上供月,也叫圓月中秋節來歷簡介中秋節來歷簡介。為了吉利,人們在供月後都要吃點月餅,慶祝團圓。

  有的人還在八月十五之夜,用紙剪成兔子形狀,排放在院子裡,將沒有成熟的大豆,即青豆或叫毛豆,放在兔子跟前。因為月中有個玉兔,它在人們的心目中是自由的。玉兔喜歡吃毛豆,人們就以此來饗它了,這也表達人們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秋節起源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風俗: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為中秋節,俗呼為八月節。街市繁盛,果攤泥兔攤所在皆是。十五月圓時設月光馬於庭,供以瓜果、月餅、毛豆枝、雞冠花、蘿蔔、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諺雲:“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畢,家人團坐,飲酒賞月,謂之“團圓節”。又將祭月之月餅按人數切塊分食,謂之“團圓餅”。

  小結:中秋節是在每年的農曆8月15,每年的中秋節都是很熱鬧的,中秋節的傳說故事有很多的,中秋節的節日風俗在各地也有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