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民間工藝>

端午節的文章大全

民間工藝 閱讀(1.28W)

端午節的文章

端午祭

一份恩

端午節的文章大全

自願來到人間

一份意

放棄千年修練

一份情

甘願暢飲雄黃

一份愛

寧願遭受天譴

 

盜取天山靈芝

不惜水漫金山

縱使雷峰塔壓

也壓不住千年的愛戀

 

又是一年端午

雷峰塔已倒

傳唱了數千年的故事

今朝可否夢圓



端午遺風

  這兩天我們賣場不斷地從各地購進品牌不一,內含各異,但包裝均很華美的的粽子。價格也在七八十到兩三百不等。下班後稍一注意大街小巷的灘頭上也多了不少賣粽子的灘位。有的是剛剛包好,你看那新鮮碧綠的,有稜有角的樣子,讓你忍不住買上幾隻回家煮煮;有的早已在鍋裡蒸煮,縷縷清香增添你無盡的食慾。所有的這一切都在說明端午節即將來臨。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傳說是為了紀念在汨羅江(今湖北稊歸縣內)抱石赴江的大詩人屈原的。隨著時光的流淌,其內涵又不斷地有了新的變化,比如有的地方叫丈母孃節。但端午節吃粽子可能是永久不變的遺風了。
  我的童年是在蘇北一個臨海小鎮度過的。那時每逢端午前兩天。一放學就匆匆忙忙地往家跑,一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扔下書包。拿起小網兜或用柳編的菜籃子,一溜煙地往長滿像一道道綠色屏障的蘆葦的荷塘邊跑去。生怕稍遲一點蘆葉就被人採完似的。其實那都是不必要的用心,因為在那裡,有的是採不玩的蘆葉。現在想起來,當時的心裡,一則是為了得到大人們的誇獎,另一方面似乎是為了能早一點吃上那在當時算是美味的粽子。
  到了端午頭一天,父母就將上一年早已準備好的茅草或者蒲放進井水裡浸著,使它變得柔軟而有韌性,準備第二天包粽子用。每逢這一天小鎮就沸騰起來,大人們領著小孩購買新的夏裝,五顏六色的絨線,玄黃,紅蘿蔔和酒,還要買上幾斤肉,魚什麼的。總之其勢好象一點不亞於春節時分。
  其實,大人們在這個時侯是及其忙碌的。因為這時候不是逢上收麥時節,就是碰上插秧時光,但再忙碌這一天吃過中午飯都要放下手中活計,即使身披一身麥灰或兩腿沾滿稻田的泥巴。媽媽都要靜下心來,拿過一隻小板凳,坐到上午浸泡好的糯米盆前。那糯米被浸的圓滾滾的恰似一顆顆粉色珍珠。她首先將已經煮了一下的蘆葦葉剪掉根部,順便揀分一下寬窄,再將茅草或蒲剪成40cm左右,然後拿起幾片蘆葉一卷便成了圓錐形的蘆筒。用勺子盛到大約4/5處的糯米,隨手再塞進大棗,花生,紅豆......再有規則繞上幾卷,一個粽子的雛形便出來了,最後用茅草或蒲來個蝴蝶結,一個完完美美的粽子就出現在我的眼前。每逢這時媽媽常會拿著第一個粽子引逗我:“拿去吃吧!”我明知這時不能吃,但總是忍不住地流下早已忍著的口水。
  在家鄉,粽子的包法略有不同,按蘆葉片數,分為三葉,五葉和七葉。三葉粽略感矮胖。七葉粽唯顯修長。一樣的蘆葉包一樣的糯米及餡料。但七葉粽的口味就是好。哪怕你就是放在同一鍋裡煮也是不這樣。其原因估計是其形修長使得使得蘆葉的清香浸的更加豐滿。
  端午節的早晨,爸爸總是領著我們兄弟姐妹幾個,用毛巾打蘆葉上的露水幫我們洗臉,說這樣是為了即將來臨的夏天不會打噴嚏。至於是否有科學道理我至今也不清楚。然後我們就爭先恐後地往家跑,來爭搶媽媽剛剛煮好已撥好的放在碗裡的粽子。吃粽子也有幾種吃法:有人喜歡直接撥了就吃,顯得本色本味;有人喜歡蘸著白糖或者古巴糖吃,感到綿中帶脆;有人喜歡放上糖然後澆一點開水搗碎一下吃。我的吃法就是最後一種,因為這樣甜味都沾滿每一粒米顯得更香甜一點,也讓糯米黏度減輕很多,顯然是更滑潤一些。
  吃過粽子後媽媽總是把粽葉重新清洗乾淨,然後再和剩下來的蘆葉小心翼翼地紮好,晾到繩子上去晒乾,以備日後不時之需再次使用。原因是蘆葉過了這個節氣就開始苦澀,無法入口。也是為了蘆葦更好地生長,不忍再去摧殘它們,以免影響其產量。因為蘆葦長成後作用很大.
  媽媽收拾完粽葉後第一件事就是將新嫩的紅得放光的蘿蔔,切成一片一片的放進盤子裡,然後每片蘿蔔上撒上綿白糖,再放到陽光充足的地方且是我們孩童夠不到的地方晾著,否則定會被饞嘴的我們當即吃掉。然後拿一把鐮刀到河岸邊上割上一捆艾草及菖蒲,插到各個門窗的邊上。說是用來驅風避邪,實際上則用來驅逐蚊蠅。因為這兩種植物暗香的氣味本身就會使蚊蠅不敢靠近。
  剛放下的鐮刀還未穩定,媽媽再次拿起,順便再拿一隻籃子。去尋找百草的嫩頭:什麼田七,三七,車前草,蒲公英,楊柳枝條,還有我很多至今都叫不上名字的,當然裡面絕少不了艾草和菖蒲。
  端午節的中飯可謂是豐盛。一般都有七碗八碟的,記得就是在再困難也少不了當時的奢侈品——魚肉。值得一提的還有那大米飯,因為一般會在大米里摻上適量的糯米,做飯時又放上幾片蘆葉,使煮出的米飯略顯淡淡的綠,宛如一粒粒和田玉。清香的味讓你頓時食慾大增。當時心情就是嫌自己肚子太小,否則都會連鍋都一道吃下。
  午餐後不久,媽媽就將用百草頭煮沸的開水用舀子盛到一隻當時洗澡的大木桶裡。頓時廚房又瀰漫著另一種清香。讓你說不出,道不明的沁人心脾。透過蒸汽向桶裡望去,碧綠碧綠的。然後用涼水勾兌,溫度適中,讓我們清洗自己。因為我在家裡最小,所以媽媽這時總是用毛巾幫我渾身擦拭數遍,嘴裡還不斷的嘮叨&ldquo;看你髒的象泥猴一樣,洗後一定要注意衛生&rdquo;洗的時候讓我渾身冒汗,可一旦身上水汽一干,那種涼爽勁足以讓你涼爽一個夏天。這時媽媽又拿來晒好的紅蘿蔔蘸著用酒溶化的玄黃,小心翼翼地給每個孩子擦拭耳鼻手腕等,其用意是為了仿止蚊蟲或蛇蠍的叮咬.蛇的確怕玄黃,要不怎麼有<白蛇傳>中玄黃驚變那場戲呢?
  每逢這個時候,媽媽又會拿出燦若雨後彩虹般的絨線,在我們的脖子上手腕上結上一個個蝴蝶結,還在脖頸上同時繫上一個繡著花草圖案的香荷包,不時發出各種淡淡幽香。裡面有去年荷花的瓣,梔子花的苞,也有今年玫瑰花的蕾,薔薇花的芯,同樣少不了端午節的艾草和菖蒲的嫩芽。可見媽媽為了這一隻小小的香荷包止少費了365天的心神,要不怎能有即將開放的梔子花呢?
  這時如果是富裕的人家,在扣絨的同時,在孩子的脖子上繫上像現在的項鍊一樣的用金銀製成的鎖鉫來炫耀一下。提起扣絨也有一種說道,就是扣在我們身上的絨線,無論你把它搞得多髒,你怎麼向媽媽怏求,一個月內她都不會把它剪掉,必須要到六月初六那天才可以。說是絨線與自己將來的姻緣有關。到這一天母親會把剪下來的絨線,扔到屋後高高的樹枝上,據說不久就會被多情的喜鵲銜到天河,用來搭建七月初七的虹橋,以便牛郎和織女的相會。由他倆再來指定凡間的姻緣,如果真是如此,我和某人的絨線可能就被喜鵲放對了位置,卻被指錯了時光。
  在這天下午三至四時,就像有的地方賽龍舟一樣。在那濃蔭掩映的村頭,總會響起鑼鼓的奏鳴,胡琴的抑揚。一對對跑旱船的輪流上場。高昂時讓你彷彿看到稊歸的千舟競發,低吟時讓你又好象聽到三閭大夫的《離騷》和《國殤》。
  到了晚上,整個村子再次沸騰起來。大人小孩都是草草吃過晚飯,然後一手拿著蒲扇,一手提著小板凳,奔向早已被汽油燈照的通明的社場,去看土生土長的淮海戲。但這一天和平時演出有點不一樣,無論是演摺子戲,還是大戲,在剛開始時,總會有一位身著素服,峨冠博帶的演員來一段&ldquo;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rdquo;
  夜深了,整個村莊開始靜下來,一輪弦月漸漸西墜,從近處的鼾聲中可以聽出:三麥的豐收的喜悅和對下秋收成的憧憬!

五絕 端午四首

夜讀屈原籍,遙懷古者心。
如今端午到,祭弔獨悲吟。

端午何人樂,田家粽子香。
一杯新濁酒,坐到夜深涼。

向晚懷清意,高吟立北房。
鄰家團坐滿,粽子一庭香。

漠漠斜陽晚,聊堪讀楚辭。
何人知耿介,汨水湧寒悲。

端午漫談

  屈原曾經說過:&ldquo;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dquo;然而他後來投了汨羅江,所遺留下來的,是萬世美名,還有一個專為紀念他的節日以及節日中的一些活動。偉大人物的自絕生命,是他不屑於與現世同流,倒可以就成他的不朽;倘是小人,那就是不敢面對現實,只能算作卑怯者的。
  
  我不知道其時是有&ldquo;政府部門&rdquo;勒令還是百姓自發,總之這節日的習俗是傳播得廣遠,並且很隆重。別處我不太瞭然,但在我們老家,是排在春節之下與中秋幾乎並列的。農村人不時興國慶,我們那邊也不過重陽,至於那些洋節日如感恩、聖誕之類,鄉下人粗鄙,多是並沒有聽過的。而元宵距春節太近,雖也頗熱鬧,但我每每以為它不過是春節的餘興罷了。
  
  於是對兒時的記憶裡面,跟這端午節有關係的就很不少。加之其時又正是楊梅成熟的時節,這不少的記憶的味道就更顯得濃重了。我向來對時令很不敏,就像前時的一段熱,使人以為盛夏已臨,但檢視日曆,知道距端午還有半月,而端午時節,正是煙雨濛濛而頗有涼意的。記得兒時在端午前後的清早晨去放牛,母親是必得交代加穿一件衣服的。我也是據此知道端午前還不是真正的夏,而端午過後,可是要&ldquo;一天熱比一天&rdquo;了。
  
  而楊梅也就在這不很熱的時節裡成熟了。我們那邊是山地,幾乎是四面環山,前面一個不大的缺口,是進來的路。雖然村子邊圍的屋舍都傍著山腳,楊梅樹卻都不長在村邊,而在較遠的山澗深林裡。倘要去摘採,須&ldquo;翻山越嶺&rdquo;兩三個小時。山路難行,進到裡面簡直就沒有路,而況林木也不高大,加之其間長滿雜樹亂藤荊棘之類,這就能使許多人望而卻步。然而,瘋野如我們,卻看成樂事一樁。
  
  也是這樣煙雨天,約幾個相合的夥伴,帶上竹籃皮袋之類,就出村沿小路去,經矮山間的梯田陣,過幾道溪澗,不多時候就進山了。這路就縮小一半,只能容單人行走。越兩道樑,兩旁的樹木更其茂密,枝葉都糾纏起來,包裹著中間這小徑,使它看起來像長廊,特別緊密的地處,簡直就是幽洞了。其時一條澄澈的溪水也就開始伴在小徑的左近,這樣的一直到行程的將盡,它就別處去了。
  
  這溪水是公認的我們那一帶的最好的水,傳說是從最高那座山腰的一眼泉裡出來,不管洪澇大旱,它總是不多不少的湧出這清冽之水,從無絕斷。但我們都沒有親見過它的源流。有件事情我們一直很不解,就是這溪裡沒有魚,連手指大小的都不見。每一回的走近它,我們都有關於這個的議論,但不多時也就被四旁的幽謐消解。我們就都不再言語,只一意的走路,煙氣氤氳如紗,纏繞在兩旁的枝葉間,在行走著的我們身上。這時候,彷彿一切全披上一層神祕,這神祕還鑽進我的心地,使不經事的我竟也莫名的感到夾著沉重的飄然。
  
  峰迴路轉的幾經周折,小徑已然到頭,前面只有亂叢中被擠踏過的痕跡。到這裡其實也就不需要路了,因為到了有楊梅的所在。它們稀稀落落的長在滿山裡,我們也就漫山的去尋。山深林密,觀望不遠,每每是等我們鑽到一棵樹下,才發現滿樹的楊梅,很少有向著一個早知道的目標去的情況。這時候就見著&ldquo;爭先恐後&rdquo;了,裝是不急著裝的,先吃夠再說。爬到枝頭,挑最大最黑的,但偏偏這種又最容易落,於是在下面的也絕不會虧著,就撿現成的了。掃蕩了一樹,馬上又轉移,向著不是來時的方向走,在茂密樹與荊叢裡鑽行。
  
  在這樣的境地,總有些近於玩笑的傳說,譬如久尋不出路,就說是遇到&ldquo;叉路鬼&rdquo;了。其時倒也並不很怕,因為據說這鬼只是&ldquo;叉路&rdquo;,一個勁的讓你在原地兜圈子,似乎並不做別的惡事。或者也做的,但我們都沒聽到過,也就當它不做了。而況,我們還有解救法,就是當地撒一泡尿。箇中利害,我到現在也不清楚,只是覺得倒有些玩笑的意味了,但尿撒過之後,我們還在原地點,前路也仍不知往哪邊。於是就攀高枝,手搭涼蓬,四面的望一望。雲深霧重的,只能憑著未必確切的感覺。但每一次,我們究竟都能安然的走出去,雖則有時會落魄到丟了鞋子而籃中楊梅所剩無幾。
  
  回來的路特別好走,因為下山,又大抵循著來時老路,不像去時的還要找清方向。簡直就是&ldquo;一忽兒&rdquo;的就回到了村裡,這時候在家的小孩們都圍攏來,向我們討要楊梅吃,他們也都不再炫耀誰吃鹹蛋的多,只帶著欣羨的看望我們的臉,以及籃裡的楊梅。本就不多的楊梅給他們一分,幾乎就完了,但我們仍然高興的。
  
  我們這邊的端午節,土話是叫成&ldquo;端陽節&rdquo;的。窮鄉僻壤的,也沒有什麼活動,不過在門邊掛些什麼草。隆重的倒在於吃上面,這樣的大節也難得,飯餐的豐富自不必說,還有什麼&ldquo;五子&rdquo;的說法,就是&ldquo;粽子&rdquo;、&ldquo;鹽子&rdquo;(就是鹹蛋,我們那邊把蛋叫做&ldquo;子&rdquo;)、&ldquo;油子&rdquo;、&ldquo;蒜子&rdquo;,還有一個什麼&ldquo;子&rdquo;,反正我是記不清確了,而且這&ldquo;五子&rdquo;,我家也向來沒有齊備過。
  
  屈大夫在寫下&ldquo;吾將上下而求索&rdquo;之後不多久,楚國的都城卻被秦國攻破,他於是感到無路可以走,最後抱著石頭(這點很可疑,只要真的不想活,未必不抱石頭就淹不死。)跳入汨羅江。我不知道他是以自己的性命去殉了楚國還是殉了自己的理想。反正,這兩個是都破滅了。
  
  我以為,理想與空想的區別,就在於理想有個能寄託其上的實在;而空想,只不過是毫無根據的幻想罷了。然而理想總是太高遠,能擔當這理想的&ldquo;實在&rdquo;極少有,於是,所謂的理想也究竟每每要落空。就像昏庸的楚王終於讓楚國滅亡,使屈大夫的理想再沒有落腳處了。但這時候,也並非只有將理想滑入空想之一途,丟掉所謂的理想,過平常的生活,這樣選擇的人也實在不算少。然而這兩條路都為屈大夫所不願走,他於是選擇了第三條路,就是死。其實死不是路,但選擇死卻又是一條分明的路。
  
  這三條路中,空想是既失掉理想也失掉自己的;平常的過活,是丟掉理想而儲存自己;至於選擇死,那就是留住了理想的魂。屈原是用自己的生命,殉了他自己的理想,而不是楚王或者楚國。

端午節記趣

  端午節,我首先想到的是屈原投汨羅江的歷史。記得屈原留下的一句經典名言:&ldquo;路茫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dquo;這名言後人作為人生追求的座右銘,曾經鼓勵著不少的成功志士。後來,我讀到了汪曾祺的《端午節的鴨蛋》,端午節除了我所知道的吃粽子、鴨蛋、插艾香、喝雄黃酒之外,還有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ldquo;十二紅&rdquo;等風俗。作者寫得趣味盎然,我讀出了端午節的生活情趣。讀書的樂趣是在品味作者的生活經歷,而自己卻是一個旁觀者,一位欣賞者。
  
  其實,端午節對我來說還是賽龍舟最有趣。假如自己也能親身體驗龍舟賽,那就不枉此生了。
  
  想起龍舟賽,那場面實在熱鬧。人山人海,鑼鼓喧天,加上觀眾的拍掌吆喝聲,耳朵裡塞滿噪音,噪音也覺得特別的有趣。這是我兒時從山溝趕到水鄉圍觀龍舟賽的感受。幼稚的童年,看龍舟賽最期盼最有趣的就是龍舟賽的時候打架。兒時不懂幸災樂禍,而是看多了武打電視劇,越打得凶猛就越有刺激,越誘惑觀眾。但我從來沒有看到龍舟賽打架的情景,這龍舟賽打架就成為傳說。近年來龍舟賽時有時禁,端午節缺少龍舟賽的節目,節日的氛圍就顯得淡淡的,對端午節也覺得索然無味。也許兒時看別人打架是種藝術欣賞,長大了才知道打架是悲劇。如果將心比心,欣賞武俠小說,作家的武俠小說雖是藝術作品,善良的人也難免為作品中的慘劇蘊蓄著滿眶眼淚,傷感嗚咽。禁止龍舟賽也就覺得很有必要,和諧才有幸福。
  
  端午節在我的周圍就是吃粽子、鴨蛋和喝雄黃酒。粽子是早就準備好的,在端午節前幾天,家家戶戶都已經都做好粽子,吃過粽子。大街小巷都已經有粽子和鹹鴨蛋在賣。我一家子沒有一個人會做粽子,以前都是母親做的,母親去世了,做粽子的技術也就失傳了。我不會做,妻子也不會做,兒子更不會做。如果想吃粽子就得去街上買,妻子就是不信粽子看起來簡簡單單的四個角,有什麼難的!於是就買糯米、粽葉、粽線、紅棗、綠豆等,其他程式不成問題,最有趣的就是包粽子。將兩張粽葉組合圍成漏斗,這誰都會。然後放進糯米,鑲嵌紅棗或綠豆,再用糯米遮蓋也不難。難就難在如何將圓錐形的漏斗捏對稱的四角粽子,糊弄了半天,我們一家三人沒有一個人能捏出對稱的四角粽子,圓錐不像圓錐,漏斗不像漏斗,三角形又不是,圓柱更不像,四不像。最後還是兒子自嘲的好:&ldquo;我做的是藝術品,不一定要規規矩矩地照樣畫葫蘆,自己覺得美就是最好的。&rdquo;
  
  世界上有許多事情,看別人做很簡單,輪到自己做卻很難。我還是覺得做粽子有趣,一家人一起糊弄四角粽子,笨得滑稽,笑得開心。人往往喜歡將他人的醜事當做一件趣事來宣揚,看漫畫,讀笑話,都可以讓人捧腹大笑。我卻將自己的笨拙拿出來開心,也算是黑色幽默。
  
  端午節前後的教室,瀰漫著一種特殊的氣氛。我讀國小的時候,嚴肅的老師在上課,常有同學緊皺著眉頭一聲不響。手捏著鼻子,閉口憋氣,作潛水狀。如果是面善的老師在上課,教室就熱鬧了。頑皮的學生突然會叫出聲:&ldquo;誰的原子彈亂放!&rdquo;頑皮的學生往往是自己的&ldquo;啞彈&rdquo;卻賴在別人身上,他的話剛剛說完,他的褲子好像被撕破的聲音響起,同桌聽到了向老師報告:&ldquo;老師,有人賊喊捉賊。&rdquo;
  
  和善的教師從不想批評學生,一節課幾個重點問題讓學生弄明白了,就讓學生開開心心地自由暢談。同學提出問題老師也就個別答覆,至於學生報告的&ldquo;賊喊捉賊&rdquo;,老師心底明白,記得有一位老師是這樣回答同學:&ldquo;人生之氣哪有不放之理,你叫得響吸得多,中毒更深,還是保持沉默,絕無害處。&rdquo;我們嘻嘻哈哈的笑,這趣事至今難忘。
  
  端午節,有許多細節上的趣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隨著年齡的增高,有些趣事不是我們這個年齡感興趣說的,不過在心底依然有那麼一回事。端午節使你終身銘記的是:粽子、鴨蛋、雄黃酒-------

端午憶當年

  尚未到端午節,滿街到處卻見到賣粽子的。無論是食品店鋪,還是賣小吃的攤位上,各種粽子琳琅滿目,香濃撲鼻。肉粽、鮮肉栗子粽、豆沙粽、火腿粽、赤豆粽等等&hellip;&hellip;,個個扎得嚴嚴實實,透著一層光亮,叫人饞涎欲滴。
  
  剝開一隻才從嘉興帶來的肉粽,不是很油膩,咬一口,又糯又香。嘴裡細細地嚼著,我忽然想起當年插隊回江西,乘火車路徑浙江金華站買粽子之景象&hellip;&hellip;
  
  那個年代,正值&ldquo;階級鬥爭為綱&rdquo;,動亂不已,物資匱乏。老百姓手裡除了一張張票證外,缺得還不僅僅是人民幣。肉類供應緊缺,哪家能包一次肉粽,成了最奢侈的舉動。那時的粽子簡直成了貴族食品,誰能在眾人前嘗上一個粽子,自然是羨煞旁人饞死小孩。
  
  雖說滬杭線上的嘉興是傳統的粽子之鄉,那裡的粽子個頭大米飽滿肉味鮮美,名氣也響。無奈嘉興緊鄰上海,過往的旅客多,每日裡遊客路過嘉興站見有粽子賣,便一哄而上。在旅客的夾擊下,眾人輕而易舉地將站上所有的粽子全掃光。嘉興粽子毫無懸念地成為緊張食品,綿延千里的鐵道線上實在難覓賣粽子的蹤影。
  
  倒有一處是唯一的例外,那就是金華站,那裡還保留著站臺上售賣粽子的傳統。可能是浙贛線比滬杭線少了些人氣,加之大部分旅客中鮮有人知道金華粽子的名氣,對在金華站停車時能買粽子一事並不知情,這就使得那裡的粽子從一開始遭受了冷遇。
  
  終於有旅客驚喜地發現金華站在售賣粽子。經過長途跋涉,飢腸轆轆的旅客在站上搜索可以飽腹的食品時,見到了心中的偶像食品&mdash;金華粽子。那粽子極富美味的口感讓嘗過的人感到心滿意足,而且那裡天天有售,足以讓旅客過把癮。
  
  金華肉粽,形似常州&ldquo;小腳粽&rdquo;。棕葉大而新鮮,單張大棕葉把粽子包裹得嚴嚴實實,不露半點米粒。裡面的五花肉瘦肥適中;米呈醬色,柔軟糯性十足,很有彈性,口感很好。足以與嘉興五芳齋的粽子媲美,可價錢低得令人咋舌,一角錢一個粽子,為嘉興粽子售價的一半,且分量充足,質量上乘,色香味俱全。從途徑的旅客眼神中可以看中他們心中的疑惑和不平,中國百佳點心怎麼就少了金華粽子,便可得知金華粽子在旅客中口碑如何了。
  
  對當年的旅客來說,金華肉粽真稱得上最經濟實惠的方便食品,更使他們抓狂的還是粽子包裹著的大塊豬肉。要知那年代人們對豬肉的嚮往,足以比超今日對高檔家電的追求。外出辦事,能採購一些粽子帶回家讓妻兒父輩們品嚐,饋贈鄰友,真是天福。
  
  幾乎趟趟經過金華站在那停靠的列車上會湧下大部分的旅客,他們利用短暫的三五分鐘停車時間來搶購粽子,這幾乎成了那年頭金華站上的一大景觀,讓那裡的百姓們心裡陣陣發酸,怎麼這個國家就這麼&ldquo;餓&rdquo;!
  
  三角鋼架撐起的屋簷遮蓋了大半個車站月臺,月臺上售貨員們在不停地忙碌。每逢列車即將進站,售貨員不用站長下號令,一溜小跑地把小貨車推上月臺,整齊地一字排開,每一兩節車廂前就有一輛售貨車。車上各種小吃點心擺放得滿滿當當。其中,鼓鼓的肉粽就佔去小貨車的一大半地方。
  
  車進金華站,列車靠站臺一側視窗已經全部開啟。車剛停穩,視窗中一個個身捷敏銳的中青年旅客騰空跳出,直奔小貨車,把小貨車包圍得水洩不通,到處伸著拿錢的手,嘴裡不停地喊道&ldquo;我兩袋&hellip;&hellip;&rdquo;不到一分鐘,小貨車上的粽子空空如也。旅客們或拎或提兩三袋粽子喜孜孜地走來,心中的那股高興勁全寫在臉上。
  
  列車繼續向前行進,車上到處在品嚐金華肉粽。可更多的旅客小心翼翼地把粽子把包紮好,帶回家,讓家人鄰友嚐嚐來自金華價廉物美的特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