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起名>百家姓知識>

匡姓的來源 姓匡的名人 匡氏圖騰

百家姓知識 閱讀(1.76W)

匡姓的來源

匡姓的來源 姓匡的名人 匡氏圖騰


一、來源有四  
1、 春秋時期,魯國大夫施孝權的家臣句須任匡邑(河南長垣西南)宰,即為匡地的地方長官,其孫以祖父居官地名命姓,遂為匡姓。到北宋初年,為避太祖趙匡胤之諱,改匡姓為主姓。政和年間朝廷認為民姓中有主姓,大為不妥,遂令主姓改為康姓。北宋以後,有的康姓恢復了祖姓,  
2、 周代鄭國有匡邑(河南扶溝縣西南),當地人多以邑名命姓,稱匡氏。  
3、 春秋時期,魏國亦有匡邑(河南雎縣西),當地居民,多以邑名匡為姓,也稱匡氏。
匡姓望族居晉陽。(今山西太原)
二、

姓匡的名人

匡章

匡章,戰國齊將領。又叫章子、匡子。齊威王時曾率軍擊退秦國進攻。前314年,燕國內亂,齊宣王乘機派他率“五都之兵”(常備軍)和北地之眾攻燕,攻入燕都薊城(北京),殺子之(燕王噲讓位於子之)和燕王噲。齊軍因行為殘暴被迫撤走。前312年秦軍侵齊,打到濮水(經山東鄆城至茌平東入濟水),齊將聲子被俘,他敗走。湣王即位,孟嘗君為相,聯合韓、魏攻楚。他率軍在垂沙大敗楚軍,殺楚將唐昧。是戰國時代唯一一位在強秦崛起後能夠攻破秦國函谷關的東方名將,他死後,新一代名將白起閃亮登場,六國再無機會。

匡衡

匡衡(?―約前32年),西漢臣、經學家。字稚圭,東海承縣(今山東嶧城)人。出身農家,少年好學,世傳其鑿壁偷光故事。精明博識,為眾學者佩服。但因宣帝不喜儒術,僅官至太常掌故,補平原文學。元帝后,遂為博士、給事中,遷光祿大夫、太子少傅,又遷光祿勳、御史大夫。前36年,代韋玄為丞相,封樂安侯。認為民風敗壞是因朝廷、官吏腐敗,主張整治吏制,舉賢良,罷奸佞,崇尚仁義禮讓。後因兼併土地及奏劾中書令石顯事被免為庶人,卒於家。

匡鹹

匡鹹,西漢臣。東海承(今山東嶧城)人。匡衡之子。因家學淵源,深明經術,歷位九卿。平帝元始三年為左馮翊。其家代有為博士之人。

匡昕

匡昕,廬陵人(今江西永豐)。著名南朝齊國大孝子。性至孝,母病亡多日,其泣哭哀號,母竟甦醒,時人以為孝感所致。

匡才

匡才,邳州人(今江蘇邳州)。著名金、元期間將領。原仕金為武略將軍、邳徐兵馬都巡使。金國滅亡後,率部降蒙古,守邳境。後領軍攻宋,破五城,授沂邳東河監軍,進沂邳東河元帥兼建武軍節度副使。後宋朝大軍大入境,匡才戰死。

匡福

匡福,山東膠州人。著名明初將領。元朝時期曾任河南行省參政,後投靠朱元璋,為騎尉,從征戰,守東海,擊倭有功,授武德將軍,世守膠東。

匡翼之

匡翼之,山東膠州千戶所人(今江蘇贛榆)。著名明朝大臣。明成化年間進士,巡按貴州,授南京御史,改北京御史,奉旨清理陝西軍政,除積弊。他彈劾不避權貴,忤劉瑾,出為四川副使,孤身舌戰,平息少數民族起義,官終廣東按察使。

匡源

匡源(1815―1881),清臣、學者。字木如,號鶴泉,膠州郭家莊人。清道光進士,繼任翰林院編修,曾先後任江西、山西鄉試考官,會試同考官。1854年出任兵部右侍郎。1855年任吏部左侍郎,代理禮部尚書。1858年任軍機大臣上行走,賜紫禁城騎馬。1862年任隨稱讚襄政務大臣,咸豐帝病危,為顧命八大臣之一。同年,同治帝即位,兩宮垂簾聽政,慈棺罷匡源官,匡遷居濟南。其後應聘為濼源書院山長,兼尚志書院山長,歷時十七年。其著作有《珠雲仙館詩人鈔》、《名山臥遊錄》、《奏議存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