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起名>百家姓知識>

璩姓的來源 姓璩的名人 璩氏圖騰

百家姓知識 閱讀(1.46W)

璩姓的來源

璩姓的來源 姓璩的名人 璩氏圖騰


一、尋根溯祖
1、古代璩和鐻通,指一種金、銀製成的耳環,此物創始人的後代子孫遂以璩為姓,稱璩姓。
2、以地為姓。古代有個叫蘧邑的地方,那裡的人以地名為姓,形成蘧姓。而古代玉環稱作璩,由於璩很高貴,於是蘧姓就改成璩姓了。
二、郡望堂號
【堂號】 石波堂:明朝進士璩光嶽,任兵部職方司員外郎,後升吏部,著有《石波館集》。 西川堂:唐代良吏璩瑗,官光祿大夫,封為西川侯。
【郡望】
豫章郡:漢朝將秦朝時的九江郡改為豫章郡,治所在南昌。相當於現在江西省境內地區。

姓璩的名人

蘧 璦:唐代良吏,曾任唐光祿大夫,居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於唐朝天寶年間蒙冤遭參,為避禍將其全家分三姓各自逃亡,即易“蘧”姓為“璩”、“瞿”和“渠”,音同字異,仍為一家。

蘧伯玉:名瑗,長坦縣伯玉村人,事衛三公(獻公、襄公、靈公),因賢德聞名諸侯。蘧伯玉品德高尚,光明磊落,孔子與善者,於齊晏嬰,於鄭子產,於衛伯玉。孔子幾次適衛,多居蘧伯玉家,可見孔子與伯玉相交之厚。伯玉篤行不倦,慎德深思。一次,他使人到孔子那裡,孔子問:“夫子(指伯玉)何為?”對 曰:“夫人慾 寡其過未能也。”使者出,孔子曰:“使乎!使乎!”既贊伯玉之德,亦贊伯玉其使者。《論語》孔子贊:“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淮南子·原道訓》說:“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伯玉確是一位求進甚急而又善於改過的人。《了凡四訓》載:“昔蘧伯玉當二十歲時,已覺前日之非而盡改之矣。至二十一歲,乃知前之所改,未盡也;及二十二歲,回視二十一歲,猶在夢中,歲復一歲,遞遞改之,行年五十,而猶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過之學如此。”蘧伯玉賢名聞於遐邇,人們十分敬重他。衛國大夫史魚深知蘧伯玉的才能與人品,多次向衛靈公舉薦,但靈公不聽。史魚臨死採用“尸諫”的辦法力薦蘧伯玉。他告訴兒子:“我在朝不能舉薦蘧伯玉,是我活不能正君,死無以成禮。我死後,你不必將我的屍體‘治喪正堂’,可以置於窗下,等靈公問起來,再將實情告訴他”(古人稱這種方法為“尸諫”)。史魚的兒子按照父親的遺言去辦。衛靈公前來弔唁,對屍體置於窗下非常奇怪,史魚的兒子就將父親的話轉告靈公。靈公醒悟道:“是寡人之過也。”於是啟用了蘧伯玉。

璩伯昆:明朝桐城人,那裡是學者薈萃之地,而璩御史後來去廣東和江西做官時,就很重視文化教育。

璩光嶽:明朝人,舉為進士而當官,文武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