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養生>素食藥膳>

閩菜典故有哪些 你都聽過嗎?

素食藥膳 閱讀(3.12W)

閩菜作為八大菜系之一,必定有它的獨特之處,閩菜文化博大精深,很多閩菜的特色菜都有自己的由來和典故,就像佛跳牆、荔枝肉、東璧龍珠、炒西施舌這些都是閩菜中的特色菜,那麼這些名菜有什麼樣的典故呢?一起了解下吧。

閩菜典故有哪些 你都聽過嗎?

小和尚偷吃葷的傳聞
  相傳發展出此菜者為一位偷吃葷菜的小和尚。小和尚平日打理清掃寺廟環境,偶爾會私藏留下些禮佛貢桌上的牲禮,倒在瓦罐存放;有天晚上休息後,小和尚飢腸難耐,起床找東西吃沒找著,靈機一動,想到瓦罐裡還存著一些牲禮貢品,遂把罐裡各種材料集在一起,爬到廟外空地以柴火燜煮,結果瓦罐雜燴味道頗佳,爾後隔段時間小和尚就開次洋葷偷偷打牙祭一番。直到有一天,廟內老和尚夜半起床方便,無意間聞到廟外有一縷奇香飄來,循香意外發現,是小和尚偷偷以舊瓦罐裝各種菜料煨在一起,烹調出這樣不同凡眾的異香。老和尚好奇之餘,不自禁的加入打牙祭行列,訊息傳開,因此而得“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的說法,鄰近餐館也聞訊學習引進,此菜便以“佛跳牆”之名而流傳至今。

  “東壁龍珠”是一道取用地方特產烹製的特殊風味名菜。福建泉州名剎開元寺中有幾棵龍眼樹,相傳已有千餘年歷史;樹上所結龍眼,是稀有品種“東壁龍眼”,其殼薄核小,肉厚而脆,甘冽清香,有特殊風味,享譽國內外。採用東壁龍眼為原料,配以豬瘦肉、鮮蝦仁、水髮香菇、荸薺、雞蛋等製成菜餚,取名“東壁龍珠”,成為當地著名的特色風味菜。

  福建泉州地區“炒西施舌”採用福建長樂漳巷的特產海蚌烹製。傳說春秋戰國時期,越王勾踐滅吳後,其妻派人偷偷將西施騙出來,用石頭綁在西施身上,把她沉入海底。從此沿海泥沙中便有種類似人舌的海蚌,傳說是西施的舌頭,故稱其為“西施舌”。

  荔枝肉:
  莆田是歷史古城、梅妃故里。梅妃何人者?唐玄宗之妃子,姓江名採蘋,莆田人氏也。她天生麗質,淡裝雅服,姿態明秀,風韻神采,無可描畫,可謂貌若天仙;又能歌善舞,吟詩作對,是不可多得的才女。其舞技出眾,尤善跳《驚鴻舞》,如飛鳥展翅,輕飄如仙,深得玄宗寵愛。因癖愛梅花,所居之處遍植梅樹,每當梅花盛開時,賞花戀花,流連忘返,唐玄宗暱稱她梅妃。

  莆田之離長安,遙遙幾千裡。一個小姑娘的,遠離父母、遠離兄弟姐妹、遠離兒時玩伴、遠離了故鄉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每每孤單寂寞之時,總是思鄉心切,板指數日,形隻影單,可憐之至。這年仲夏已至,莆田的江邊池邊的荔枝樹上早已掛滿了紅彤彤的荔枝。以前在故里的時候,梅妃就特別喜歡吃荔枝,想起過去這時候和家人一起品嚐荔枝的歡樂情景,不禁黯然神傷,潸然涕下。這幾天,梅妃鬱鬱寡歡,毫無食慾,大家看著眼裡,幹是著急。

  多虧了從家裡帶來的廚師老蔣頭,從隨從的丫頭口裡得知情況,通過了精心研究,徹夜揣摩,第二天中午做了一盤貌似荔枝的溜肉段,方使梅妃喜上眉梢,大開胃口。原來老蔣頭把豬瘦肉切成荔枝大小,表皮用刀刻出功殼狀,經油炸之後,形似荔枝!再把荔枝肉混入備好的多味滷料中煮至入味,裝盤時竟像真的荔枝一模一樣。

  這荔枝肉脆而不膩,入口即化。梅妃立即叫丫鬟請唐明皇也過來品嚐,吃得老唐讚不絕口。又聽說梅妃懷鄉及愛吃荔枝的事情,老唐同志急忙下令,從莆田飛馬調來荔枝一飽寵妃的口福。從此,荔枝肉便是梅妃宮裡的一道佳餚,後來安史之亂,梅妃不幸罹難,宮廷之中便斷了這種做法。倒是廚師老蔣頭死裡逃生,回到莆田這道菜才得以在莆田流傳下來。

  小結:每一道特色菜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典故和由來,才能成為一道名菜,以上幾道菜的典故都是比較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