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風土人情>

冬至有掃墓的風俗嗎 冬至日的習俗有什麼

風土人情 閲讀(1.05W)

冬至即將到來,如果大家想要過一個有傳統味道的冬至,不妨在一天做一些相關的習俗。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中,祭祖是不可缺少的一項環節,而祭祖時,有的家庭會選擇去掃墓。那麼冬至這天有關於掃墓的風俗嗎?

冬至有掃墓的風俗嗎 冬至日的習俗有什麼

一、冬至有掃墓的風俗嗎

冬至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通常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或22日。冬至節氣的含義是指太陽到達黃經270度,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在古代,冬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人們會舉行一些祭祀活動,比如説如祭祖、祈求豐收、掃墓等。

二、冬至日的習俗典故

1、吃餃子

在我們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有冬至吃餃子的節日習俗。吃餃子,又稱吃“捏凍耳朵”,源於漢代的一個傳説。當年張仲景在長沙做官,他告老還鄉時,恰逢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凍爛了。他非常難過,就讓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棚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的藥材放在鍋裏煮熟,然後撈起來剁碎,用麪皮包成耳朵的樣子,再放到鍋裏煮熟,施捨給百姓吃。大家吃了以後,耳朵就都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就模仿這做“捏凍耳朵”吃,後來就稱它為“餃子”。

2、吃餛飩

冬至吃餛飩,最早流行於南宋。相傳宋高宗趙構非常愛吃御廚做的餛飩,因為有一次餛飩沒有煮熟,有人就要送這位御廚去大理寺治罪,但因為只有這位御廚會做餛飩,趙構就赦免了他。後來餛飩的製作方法就流傳到民間,品種和花樣越來越多,每逢冬至節時,家家户户都包餛飩吃,從而有了“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説法。

3、祭祖

我國冬至祭祀習俗的大約從3895年前的夏朝開始。夏朝“商人首領”冥去世的那一年(公元前1875年)。冥,華夏族,夏朝時商部族的傑出首領,於公元前?年--公元前1875年在位。他是相土的曾孫、昌若之孫、曹圉之子,商朝開國君主成湯的八世祖,姓子,名冥,又名季,其子為王亥和王恆。曾任夏朝司空,是在大禹之後的又一位治水英雄,為政勤勞,死於水中,後來,商人以郊祭祭祀。《國語 魯語上》載:冥勤其官而水死。後世之人奉為水神,稱之為玄冥。

冬至有掃墓的風俗,這一天的祭祖活動比較重要。此外冬至日的習俗還有源自於漢代的吃餃子,還有源自於南宋的吃餛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