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國學>國學經典>

道家思想對蘇軾的影響是什麼?

國學經典 閱讀(2.41W)

小編很羨慕一種人,那就是古時候的詩人,能出口成章,也能瀟灑的活著,能淡看功名利祿。在我們剛開始是就跟他們有交集了,學習他們的詩句。詩人是古代的主要產物,其中蘇軾大家比較瞭解吧。下面看看道家思想對蘇軾的影響是什麼。

道家思想對蘇軾的影響是什麼?

1、順其自然的處世哲學
  雖說北宋的政治環境和思想流派非常複雜,但是,儒家思想應該還是這個時期的主流思想。也正是因為北宋統治階層“重文輕武”和“不殺士大夫”的政策,讓這一時期的文人和政治家得以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出仕而能有一番作為,是那個時期所有讀書人的一個終極目標。

當然,蘇軾也不例外,出生於書香門第的他,自幼受其父蘇洵勤奮品德的薰陶和家庭環境的良好教育,年未及冠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同時,儒家思想也在小蘇軾的思維中慢慢紮下根基。蘇軾二十五歲開始步入仕途,雖然在政治上幾經沉浮,卻始終表現出了十分嚴肅的社會責任感,他一向敢作敢為,正是應了儒家的“丈夫重出處,不退要當前”的基本思想。這也是蘇軾貫徹一生從未背棄過的人生主導思想之一。無論是人生的高點,還是低谷,他都始終保持了“竊懷憂國愛民之意,自為小官,即好僭議朝政,屢以此獲罪,然受命於天,不能盡改”的處世態度。

但是,如果我們暫時放下蘇軾的儒家思維,就會發現,道家思想在蘇軾的一生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和影響也是很深刻的。不過,和前者卻是存在了很大的差異。

雖說封建時期的入仕主流是孔孟思想為主的儒家一脈,但是,道家思想對於古時大多數的文人墨客都有著極深的影響。特別是莊子,他的浪漫主義思想影響了不止一位文人的創作思維。

蘇軾好讀《莊子》,他曾經感嘆此書“昔昔有見,口不能言;今見是書,得吾心矣。”蘇軾在其一生中受到莊子思想的影響也頗為深遠,不但涉及到了他的人生態度和處世哲學,更加影響了蘇軾文學和藝術創作的主要思路和方式。正如他在《自評文》中所說:“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雖吾亦不能知也。”

道家思想認為,人生的真正意義和價值在於順應自然和任情適性。能夠自由而不受約束的發展人生,達到思維和生活上的最大解放是道家思想的主要目標之一。而蘇軾在其文學藝術創作以及處世哲學的指引上,更是極大的貫徹了這一中心思想。在紛繁複雜的社會背景和政治環境下,不但獨佔鰲頭,他的這種態度和思想更加流芳百世,深遠的影響了後來人。

2、沉浮中的自我調控
  但不得不說的是,蘇軾的道家思維方式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清靜無為”,他並沒有一味的去貫徹道家思維,隨性而發。而是在結合了儒家“經世務實”思想的前提下,接受了道家的思想,認為二者應該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他即重視道家思維中灑脫超然的一面,有堅持儒家出仕的思想,於是他把道家隨性灑脫的自我調節運用到了仕途和生活中之上,從而讓自己在政治、生活以及創作中始終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態度,凡事都能夠豁達不羈,應對自如。

他的這種想法,讓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積極的結合在了一起,讓他可以在北宋複雜的政治環境中,學會了自我精神調節和情感控制。使之勝則不急躁,高調為仕,低調做人。充分適應了北宋封建社會的“經世務實”思想。他同時又認可道家的陰陽之道,以辯證的方法看待和處理一切問題。比如,在政治上,他不支援王安石的變法,卻又在地方主張“因法以便民”;後來司馬光廢除新法,他也不完全認同,提出了“參用所長”的想法。而在《前赤壁賦》中,這種辯證的思維方式更是得到了完美體現。

而當自己遇到挫折失敗的時候,蘇軾也不會輕易氣餒,雖然也會有苦悶和憂鬱,也會感嘆人生不得志。但是,他與其他士大夫階層最大的區別在於,蘇軾學會了用道家的思想進行自我調節和自我解脫。蘇軾一生起伏不定,前後屢次遭貶,特別在是“烏臺詩案”中深陷囹圄,險些丟了性命,可他每次遭貶後,都會自然的放情山水,寄情創作之中,從而很快的使自我調整過來,走出陰霾。

正如他自己所言,“是處青山可埋骨”!蘇軾的確就是這麼豁達,這麼樂觀。“樂知天命,故不憂,安土敦平人,故能愛。”不愧是豪放派詞作的開山人物和代表詞人。

總結:儒家思想對蘇軾影響的比較深的,可以說蘇軾能有那樣的成就道家文化有不小的功勞,當然也需要他本人內心的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