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國學>國學經典>

佛法與弟子規之間的聯絡和分歧

國學經典 閱讀(2.43W)

最近有一段時間很多人突然就很推崇弟子規,弟子規是儒家經典的啟蒙典籍,裡面講述了對一個人的道德規範和要求,放到現代來看,甚至有點嚴苛,有人問了那麼弟子規跟佛法是什麼關係,可不可以通過弟子規學習佛法,佛教大全為大家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佛法與弟子規之間的聯絡和分歧

有人問:佛教不是孤立的,是建立在道德上,如《弟子規》上講的對父母要“晨昏定省”等,做佛子第一步要好好學《弟子規》,並不是學了佛,把什麼都拋棄了。
  師答:你這個問題,就是顛倒。說學佛的第一步是學《弟子規》,不是!學佛的第一步是學三皈依。因為你沒有受三皈依,學三皈依,你就沒有戒體,就不是佛弟子。那麼反過來我要問你,《弟子規》給你受了一個什麼戒?

  居士問:師父,那有這種情況。有的人也受了三皈依,但又去學《弟子規》。
  師答:你仔細聽!如果你受了三皈依後,在俗世生活工作中,為了生存和教育下一代,不得不學一些技術、知識,那種情況下可以學。如學習《弟子規》,是為了更好的教育下一代,這是對的!如果你沒有上述的苦衷和不得已,你受了三皈依後,自己不但學習這些,而且你還拿著這個在佛教內部傳播,並打著佛教的旗號,你就是犯了三皈依戒。假如有人想學習佛法,想發心求正法,來請教你,你給他介紹《弟子規》,說這是學佛的第一步,是基礎,你就犯了三皈依戒。

  居士問:現在社會上有個現象,凡是傳播《弟子規》、附體、感應、神通的這些人,不是普通老百姓,幾乎都是佛弟子。
  師答:那就是說,那些人全都不是佛弟子。

  居士問:然後這些人給剛學佛和想學佛的人造成一種印象,認為學佛就是學這些,這些就是佛法。久而久之,大家看到的全是這些,對於什麼是真正的佛法,連聽都聽不到了。
  師答:正因為如此,所以必須要把真的佛法告訴大家,來糾正他們的錯誤觀念。中國傳統文化好不好?好!這個我們不能否認。但你弘揚儒家的東西,你就不要打著佛教的旗號,因為佛法不是儒教,儒教也不是佛法的基礎,你如果打著佛法的名義來傳播儒教,那我們佛弟子就不得不站出來,把這個問題給大家說明白!你把這個當成佛法給人傳播,是斷送別人的善根,你自己是在造業,折你的福報。假如你把《弟子規》當成一種小孩子的教育教材,就跟學校的課程一樣,為了教育好孩子,你不得不學,那麼你不犯三皈依戒。我們在皈依的時候,說的明明白白,“皈依法境,寧捨生命,終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如來所說三藏十二部,是我所尊,慈愍故。”那麼我問你,《弟子規》屬不屬於三藏十二部?如果不屬於,你學的話,是不是違背三皈依?這個你要好好思量。

  居士問:師父,那在人際交往方面能不能學和傳播?比如某人不是佛弟子,但他喜歡傳統文化,跟他交流一下,是否可以?
  師答:為了你的生存,你不得已這麼做,不得不去學習和掌握,這方面的知識你可以學習,除此之外都不能。你說你和別人聊天,聊這些內容,沒有必要,你不聊也影響不到你的工作和生活。

  居士問:我的意思是,這個人壓根對佛法就不感興趣,也不會去學佛。但他做人有問題,不孝順父母,不尊敬長輩,我去用傳統文化勸勸他,讓他做個孝順父母的人,這個行嗎?
  師答:你聽!勸人孝順父母,安份守法,那不是我們佛弟子的事情,那是政府的事情。你要是當了政府部門的官員,你勸導老百姓,你要愛國守法,你要孝順父母,這個可以。因為教育老百姓當一個忠臣,做一個良民,這是政府的事情,是人王做的事情,不是我們法王弟子做的事情。假如你是一個居士,你當了官了,你有責任去教化老百姓,那麼這方面的知識你不得不學,這個不犯戒。佛法也能教育人,但由於眾生的善根福報不夠,你用佛法去教化,他們無法接受,所以你還得用一些儒家的文化。

  現在社會上一些人把《弟子規》、附體和感應提起來,告訴佛弟子,不先學這個,你就學不好佛,這個是佛教的基礎,用這個和佛法來討價還價,這個就是徹底的犯戒,而且犯的不是一般的戒,是佛教的根本戒。造這個業,比殺、盜、淫、妄還重!為什麼?殺、盜、淫、妄只是讓你自己這輩子種下一些不好的習氣,但不壞你的智慧。但三皈依的戒一旦破了,就把你的智慧和善根一下子毀掉了。

  居士問:師父的意思就是說,你不學這個,無非就是造一些業,殺一些眾生,吃眾生肉。但你把這個當成佛法學,就直接把你的善根斷了。
  師答:是的。你要是沒有三皈依戒,三惡道少不了你的份,你要是墮到狼蟲虎豹裡,不知道要吃多少世的肉呢!所以破三皈戒,要比破殺、盜、淫、妄重的多!這個一定要記住!因為三皈戒是見戒,是知見方面的戒律,知見一邪,千佛不度。因為你不是佛弟子的種性,你已經不認識佛了,佛想度你也度不了!相反,你只要把三皈戒保住,你就是犯了殺、盜、淫、妄,來生來世,你一見佛法,你就認識,佛就好度你!

  居士問: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和佛教的五戒是對應的。
  師答:你這個說法本身就顛倒的不得了。你仔細聽!儒教的忠孝節義,仁義禮智信與我們佛教的五戒完全不同。
  比如說他要守節,取義成仁,就可以自己拿刀抹脖子,自古這樣的人很多啊!女人為了守節,可以上吊自殺,敗將為了守節,可以自殺成仁,這在儒家裡是流芳千古的,甚至還會為他立碑蓋牌樓,但在佛教裡犯根本戒,犯殺戒,你得下地獄,這個怎能和儒家一樣?所以說儒家的“仁”和佛法的“不殺生”根本不一樣。

  還有儒家的“義”,說講義氣,為朋友兩肋插刀。但佛法的戒律規定,就算你的父母親被殺害了,或者你的國王被殺害了,我們也不能去報仇殺別人,何況你的朋友呢?這個哪能一樣呢?不一樣,差的很遠。
  儒家的“禮”。過去的封建社會,當官的有錢的,取個大老婆、二老婆、納個小妾,這是“禮”,沒錢的取不上老婆,這也是“禮”,他們的這個“禮”和其社會地位和貴賤貧富有關係。而佛教的不邪淫有這個說法嗎?沒有!簡單的說,除了你的正配以外的,都屬於邪淫,所以他們的“禮”和佛教的不邪淫也不能對應。

  還有儒教的“忠”,所謂“精忠報國”,為了自己的國家和皇帝賣命,但佛教不是這樣。我們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不能只侷限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範圍之內,也不能只為一個人,這都和佛法不相應。
  還有前面給大家講的儒家的“孝”,這在佛教裡更不能對應。釋迦牟尼佛是揹著父母偷跑的,達摩祖師也是沒有聽從父母的命令,放棄國家和皇位而偷跑出去的。你們看看《高僧傳》,幾乎是多一半以上的高僧都是偷跑出來的,包括近代的虛雲老和尚,那是家族裡幾個支脈的獨苗,就靠他傳宗接代呢,但是他也偷著跑了。我們在禪堂裡瞭解到,多數年輕人都是偷跑出來的,果戒我也是偷跑出來的,這在儒家講,就是大不孝。所以說,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和我們佛教的一切東西格格不入。

  我們不是批判人家,也不是反對人家,我們只有一個目的,不要讓學儒的人和修學佛法的討價還價,我們各不相干,各走各的路。有本事,他們自己把儒家搞起來,沒本事就拉到了,不要硬是附在佛教的上面,打著佛法的旗號弘揚儒教,當成一個附體。說什麼不學儒教的東西,不學《弟子規》就不能念好佛了,這是和佛法討價還價。非要附在佛教的身上,當個附體,讓佛教把他帶起來,這對佛教的發展很不利。你要是單獨的搞儒教,不打著佛教的旗號,我們沒有任何的看法,你要是非要用儒教把佛法的東西掩蓋起來,那我們佛弟子就不得不站出來說明白了。

  居士問:外道利用佛教搞儒教是不是發展自己眷屬的一個手段?儒教應該是人王乾的事情,歷朝歷代封建社會都是人王在宣揚儒教。
  師答:是。就是人王的話,也是我們國家封建社會人王乾的事情,共產主義也不幹這個事情。因為儒教它能適應封建社會,對於現在社會不能適應。能和現代社會教育相適應的是什麼呢?是高科技的東西。高科技的東西如果把這個心和自己的命運聯絡起來,它不能不相信,不能不接受。那麼高科技的東西和自己的起心動念和自己的命運聯絡起來的時候,它就是和佛法相應,它必須要回到佛法的理論上來。你們看過那個《水知道答案》,那個就證明你的起心動念和這個物質有關係,和你的身體健康,命運也有關係。那麼心和自己的命運聯絡在一起,它最終必須要回到佛教的這條道路上來。所以說,現在高科技時代能和佛法相依共存的只有高科技的東西,只有高科技的東西才能和大乘佛法相依共存,這一句話是愛恩斯坦說的,愛恩斯坦說的對。

  師說:反過來講,水知道答案,難道石頭不知道答案嗎?不過石頭的變化我們看不出來。因為水的變化它結晶的時候要用顯微鏡才能觀察出它的結晶狀況。對於石頭如果加上一個善的念頭,它仍然會變。只不過我們的肉眼看不出來,但佛眼就能看出來。你記住了!不是隻有水知道答案,石頭也知道答案,鐵塊也知道答案,一切山河大地都知道答案。因為它就是我們妄心衍變出來的一種幻相,愛因斯坦說是幻覺,這是自性的東西。

  居士問:師父關於學習儒家文化的這種回答,大悲寺的妙詳也有類似的開示。這種說法是不是針對出家人而言,說你既然出家了,就別在談論儒家了?
  師答:你非要爬在佛教的身上當附體,對於佛法的住世和發展造成障礙,我們出家人怎能不說呢?教育老百姓忠孝仁義,那是人王的事情,佛教參與政府的事情本來就不是好事,那麼這些旁門左道的人打著佛教旗號弘揚這些,就更不是一件好事。

  居士說:這就好比在學佛的這條大路上,這些人開闢了一條小路,然後就把人引入小路,偏離了學佛的大道,而誤入歧途,無法到達終點。
  師答:對!就和那些大仙一樣,他擋在佛的前面,然後對別人說,我就是佛,你來拜我吧。別人要來學佛法,你卻教他學《弟子規》,還說這是學佛的基礎,就是佛法。你這《弟子規》咋能和佛法的三皈五戒相提並論呢?所以這些和狐黃白柳、孤魂野鬼一模一樣,擋在求正法的人們的前面,讓正法和眾生之間隔了一層,這個多糟糕啊!說好一點,在家居士修點福報,其實呢,很多人連三皈戒都沒有,恐怕修福報還修不好。

  居士說:網上有人說,三教本來合流,對排斥儒教、道教的人,小心遭報應。
  師答:不讓你打著佛教的旗號搞這些,我就要遭報應?那我們願意遭這個“報應”。

總結:佛教的很多觀念尤其是漢傳佛教是收到儒家道家的一些影響,但是佛教自成一派並不能和其他的教派混為一談,儒教的繁文縟節更是受到佛教的牴觸的。